即时新闻

川剧变脸、长嘴壶茶艺……十四年前,陈宇带着一身技艺来到羊城

在广州火锅店用四川绝活倾倒国际友人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6月18日        版次:A06    栏目:    作者:谢小婉、姜雪媛

     陈宇早年间演出照片

     陈宇进行四川长嘴壶茶艺表演旧照

     陈宇表演团队早年合影

  

  文/羊城晚报记者 谢小婉 姜雪媛

  图/受访者提供

  

  曲韵悠扬中,柱后转出一人,身着戏服,脸着蓝谱,威武不凡,绕台行步,扬袖挪转,飞袂生花,只见其披风劲撩,侧身一摆,扬扇将脸一藏,不过几息之间,回转过来,原先的蓝谱竟幻化成怒张的红脸……台上川剧变脸表演者动作利落,不见戏痕,台下掌声喝彩声一时不断。这一幕,非发生在川剧变脸的起源地四川,而是现于广州一家普通的火锅店。滚烫辣味,红尘缭绕中,四川传统民俗文化在岭南地区开枝散叶,赢得满堂喝彩。

  在店中一角,陈宇捧着盖碗茶撇去浮沫,小饮一口。2008年,陈宇带着一身技艺由四川来到广州,十四年间,他从扎根小餐馆演出,到逐渐走上更大舞台,推动川剧变脸、长嘴壶茶艺等四川传统民俗文化在岭南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我不是什么大艺术家,只是个普通的表演者。”陈宇说,“广州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是它的包容,让我能够在这发家,也让四川的传统技艺在这里得以推广。”

  

  观众发出的喝彩是最大的收获

  

  十八岁时,走出校门的陈宇不知何去何从,母亲一番提点,不过是最朴实的想法,“不如学门技艺傍身”。生于四川雅安,火锅麻将盖碗茶,川剧变脸长嘴壶,陈宇从小浸润在传统川味文化的熏陶中,便拜师投门,师承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华蒙山派创始人成先勤,开始学习四川传统长嘴壶茶艺表演。

  一把铜壶,随着招式变换,在表演者手中灵活翻转,或是蛟龙出海,又或是青龙戏珠,招式多样,动作一定,手腕使力,沸水自一米二的壶嘴中淌出,稳稳落入盖碗茶中,桌面不溅一滴,这便是四川传统长嘴壶技艺“龙行十八式”的功夫所在。

  要达到这功夫,并不容易。学艺艰辛,刚起步时,陈宇起早贪黑,跑步下腰压腿,勤奋练功,从最基础的身段练习开始,到真正拿起注满沸水的铜壶,一步步拆解学习“龙行十八式”中的一招一式,不断重复练习,又逐步串联,“没什么技巧,就是练。”陈宇回忆起那段日子,“学艺就是要吃苦。”

  学成之后,二十岁的陈宇选择来到广州发展, “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好奇,也有对大城市的向往。”陈宇说,“另外,像长嘴壶技艺这种文化,在四川已不罕见,但在岭南地区当时还未兴盛,大家都很新奇,在这边有市场。”

  一开始,陈宇在广州各个四川餐馆驻场表演,其时川味文化在全国各地传播开来,川元素以新奇热辣的姿态在各个地区碰撞出彩,但像长嘴壶茶艺等四川传统民俗技艺在岭南地区的传播并不广泛,因此陈宇的演出大放异彩,受到欢迎。

  “用我们四川话讲,这里的嬢嬢叔叔真的特别喜欢这种传统表演,还有年轻的小孩,每次见了我们都非常兴奋,非常欢迎。”陈宇说,“表演完听到那些喝彩,心里是很自豪的,觉得自己不仅是一个技艺表演者,还宣传了我们家乡的文化,觉得很有收获。”因为这份自豪,虽然彼时工资不高,但陈宇还是坚持下来,在各个餐馆串场演出,技艺也不断娴熟增进,不再局限于长嘴壶茶艺表演,也逐渐学习川剧变脸等其他四川传统曲艺文化。

  

  异乡人在岭南地区的红火演出

  

  对于陈宇这种带着家乡技艺闯进来的“异乡人”,广州带着极大的热情接纳了他,使得他的演艺之路一帆风顺。“十年前,川菜或者川元素文化在岭南地区蓬勃发展,我们这些传统技艺表演者也顺着这股风扎根下来。”陈宇道,最初的舞台并不在高台之上,而是融于川菜的推广,以“接地气”的表演形式呈现出来。“广州这座城市太包容了,一个新的文化进入这里,也能很快被接纳。”

  岭南一带的食客们对各色料理味道严苛,但对八方文化来风,接纳度却极高。陈宇的表演打出名头后,常有食客是为了看他表演而到馆子,而不是下馆子顺道看一场表演。“那个时候我在华泰宾馆驻场,有很多人会打电话来问,今天我们演不演,演的话他们才过来。”提起往事,陈宇很是骄傲,“久而久之,我们也有了一些‘粉丝’,都混成熟脸了,他们会经常过来捧场,接待朋友时,也会把我们的表演纳入到接待流程中。”

  游转在广州的川味餐馆中,陈宇慢慢摸索总结其中的门道。到广州两年后,他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那个时候四川民俗文化刚进岭南,还在发展,市场很大,我就琢磨着组建一个团队,让更多从事四川传统技艺的表演者聚在一起。”一开始,团队只有两三个人,表演的技艺种类也单一,不像是正经团队,倒像是抱团走场。随着不断受捧,热度升高,陈宇的小团队逐渐吸收更多优秀人才,表演类别也逐渐丰富,“后面我们就正式成立一家公司,致力于推广四川优秀传统民俗文化,2017年左右是巅峰时期,光是从艺人员就有八十人。”

  川文化在广州最为兴盛的时候,遍地都是川菜馆、川味火锅店,陈宇半开玩笑:“不止广州,我们走遍整个岭南地区,把这种热度带了起来,甚至整个华南地区这类表演都快被我们承包了。”在岭南地区,川味文化的加入并不造成冲突,温和的南粤文明与之相互融合,共生发展,时常有岭南文化节也邀请陈宇的团队上台表演。

  机会接踵而来,陈宇不再满足于在餐馆中串场。2011年,陈宇参加广东卫视举办的“天生我才”特别节目,凭借长嘴壶技艺及川剧变脸艺术,夺得年度冠军,并在次年登上广州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一举成名,各地邀约不断,他也由此将四川传统民俗技艺带上更大的舞台。

  

  从小餐馆到更大的世界舞台

  

  “参加选秀,拿了冠军,又上了广州台的春晚,更多人看到了我们的表演,当时觉得把家乡的文化带到了这边,心里有一点小小的自豪,也有点欣慰。”陈宇回忆,自那以后,在餐馆串场表演之外,团队开始更多接文化演出的场子。从四川起步,到岭南发家,又走到香港、澳门等地区。“初期我们跟澳门的合作是最多的,一年要去个几十回,他们也很认可我们的文化表演,其实也有很多其他队伍,但他们就是点名要我们过去。”

  回顾自己的从艺道路,陈宇觉得最为高光的时刻,还是站上国外舞台的时候。其实陈宇刚来广州时,便留意到很多外国人对于四川传统技艺的好奇和喜爱,“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国外是很受欢迎的,外国人压根没见过这样精彩绝伦的表演,他们觉得很神秘,很好奇。”陈宇说,在广州也有不少外国人会定期去看他们表演,甚至驻穗领事馆的国外驻馆人员,也会一批又一批地追着他们的演出看。

  这让陈宇看到一种可能性:“或许我们可以到国外去,让外国人看看我们的中国文化。”带着一点念想,2011年,陈宇带着团队前往阿联酋,在迪拜的中国文化节上进行演出。“当时台下就是他们的酋长,我们表演展示的时候,他们非常喜爱我们国家的文化,你站在台上,那种喜悦感是油然而生的。”

  如今的陈宇,已退居幕后,更多做策划工作,“人到中年,还是想将舞台留给更年轻的人。”这些年来,随着四川传统民俗文化的表演推广,不仅是四川地区,在广东、广西等地的诸多年轻人受其吸引,也加入到陈宇的队伍当中学习技艺,在学成之后又四散到全国各地,进一步传播川味文化。陈宇收学徒也有自己的标准:“不看你有没有天赋,第一点就是看人品,如果品性不端,我是不愿意教的,我们虽然走台串场表演,称不上什么艺术家,但这是我对这个行业的尊重。”

  即使技艺娴熟,演出经历丰富,陈宇却始终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普通的表演者,一个四川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播者。“我只是在做一件文化推广的平常事,但越来越多的人被四川的传统民俗文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喜爱它并加入其中,说不定这些年轻人不止于传播,未来他们能成为真正的传承者,这对我来说,就是更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