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冯颖慧:用“执着的完美主义”
为大湾区建设积累设计专业经验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7月05日        版次:A16    栏目:    作者:陈亮、孙小钧、杨睿、陈少徐、卢迪

     冯颖慧(右四)在岛上施工现场

     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

     广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子荣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扫码了解更多广东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情况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亮

  实习生 孙小钧 杨睿  通讯员 陈少徐 卢迪

  图/受访者提供

  

  历时五年,港珠澳大桥外海双人工岛岛上建筑从无到有、庄重典雅,被誉为“伶仃洋上的‘点睛之笔’”。两岛上建筑得天独厚地坐落在伶仃洋外海上,周边环绕万吨巨轮、珍稀白海豚、蜿蜒大桥、起降飞机雄姿、葱郁大屿山……这些壮阔山海、多彩日月的“随机组合”,让该建筑成为能驻足细品大桥特色的重要“打卡点”。

  这座“世纪工程”的总建筑师及技术总负责人,正是广东工业大学杰出校友冯颖慧。继2019年获得“全国五一巾帼奖章”后,她在2020年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两度登上人民大会堂领奖台的她,回顾广工求学经历时说:“大学为我的专业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筑梦工科:挑战“零基础”新领域

 

  “我从小听着学校的铃声长大”,冯颖慧出生于教师家庭,父母希望她同样走上教书育人的道路。然而,她一心挑战未知领域。1997年,她报读了广东工业大学建筑系室内设计专业,“广工是我当时重点考虑的学校,它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口碑广传。尽管我文科成绩更好,可还是选择了理工科学校和一个自己‘零基础’的新领域——建筑。”

  回忆青春岁月,冯颖慧最怀念的就是和同学们“沉浸式”创作的日子。无论是室内作画还是户外写生,大家都需要长时间“一动不动”。“我个人就保持着十小时不进食不离开画室的纪录,当时热播《泰坦尼克号》,广工的广播站播放着悠扬的电影音乐提醒午饭时间到了,但是我浑身脏兮兮的也顾不上吃饭,直到傍晚画完为止。”冯颖慧笑言。

  由于建筑专业的特性,熬夜画图成为了她的常态,就连学校也“网开一面”,不太严格限制该专业学生的熄灯时间。“如今半个小时就能做好的家居设计方案,当年要熬个通宵。我们也不觉得苦,一边画图一边看‘世界杯’,偶尔还能吃夜宵,这样的大学时光让人一辈子回味。”

  每逢点评作业,同学们都会围观铺在地上的画作互相学习。冯颖慧的作品也常常得到任课老师邹健敏的表扬——“色彩感挺好”,这激励了她在设计色彩运用方面加倍努力。时至今日,她还珍重地保存着学生时代的作品,“优化无止境,我们专业的同学大多都用‘执着的完美主义’要求自己的作品,这样才能‘解渴’对美学素养的追求”。

  在设计课上,任课老师要求“不能用电脑交作业”,这曾让同学们十分不解。直到进入生产岗位后,她发现这一要求是科学与睿智的——电脑绘图通过短期培训即可掌握,而手绘能力则需长期磨炼。“手图能使我更好地与自己随时随地蹦出来的灵感思维对话,并便于与客户交流,快速呈现其理念,这是我后来拥有竞争力的差异化优势。”

  

  驻岛五年:“完美演绎”港珠澳大桥工程美学

  

  毕业后,冯颖慧来到一家知名设计公司工作。“‘广工出品’的社会认可度很高,我入职便是设计师级别,可以主动出设计方案,输出了很多作品,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

  2003年,她进入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下称四航院),至今在建筑、室内、景观、规划等一线设计工作中积累了二十年的丰厚经验。2013年,在接到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东西人工岛岛上建筑的设计任务后,她放下手头工作赶往珠海。她始料不及的是,原本一个月的出差计划变成了五年。

  “岛隧项目作为港珠澳大桥的控制性工程对该桥的建设至关重要,在海底修一条几公里的隧道,造价就相当于整个主体工程的将近一半。”冯颖慧谈到,因为之前几乎没有先例,且需要考虑高温、高湿、高盐、高风压的外海环境及港珠澳三地共建共管等因素,项目极具挑战,她和团队是“摸着石头过河”。

  因工期紧张,她和团队顶着巨大压力加班加点,在众多技术大师的指导和专业团队的协同下,多次返工将图纸一点一点“磨”成技术和艺术结合的设计成果。“设计过程十分痛苦,我们没有任何工程数据可参考,整个团队都要以‘执着的完美主义’来要求自己,不允许出现任何闪失。”当时的工作状态仿佛回到了大学,每天都在熬夜画图改图,她和团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地交出了工程初稿。据统计,仅一稿就有3000多张,远远超出了一般项目的工作量。

  最终的作品在安全性、美观度方面都交出了高分答卷。岛、隧、桥、建筑环环相扣,人工岛成功经受住了多次台风的考验,其中16 级台风“山竹”在通车前正面袭击大桥及岛上建筑,建筑群设施毫发无损。据介绍,该建筑工程填补了我国外海建筑集群设施的空白,为外海环境下的综合公共建筑工程积累了设计和建设经验。在此基础上,项目在设计中还首次糅合内地与港澳的技术规范及措施,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累了设计专业的经验。

  

  重新出发:以极简品质理念打造广东特色建筑

  

  在岛上历练多年后,冯颖慧于2018年重新出发,作为四航院建筑院的副总建筑师,她已形成了具有思辨性的极简品质建筑设计理念。谈及自己的理念,冯颖慧表示在广工期间已经得到了启蒙。当时,老师经常带领学生外出调研、写生,毕业前还曾往苏杭一带。在那里,她面对着江南水乡与高科技大楼,在老师的引导下产生了“如何共同把握地域性、文化性、科技性”的深刻思考。

  “科学、技术、工程和美学自古以来长时间是同源,各自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必将促进科技工程的更快进步。”在她看来,建筑师、工程师要勇于打破常规、创新进取,让世人享受更多精妙建筑的同时,通过空间载体跨时空对话。近年来,她带领团队在广东设计建成了数个特色建筑。

  去年正式投入使用的河源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正是其中的代表作。该建筑融合客家特色聚落形态,诠释河源之水孕育着广袤的粤港澳大湾区。她提出,“我们不需要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建筑,希望以思辨思维创造有浓郁本土精神的高品质建筑,展览中心的建立也为河源国家高新区新增了一个让企业对外展示产品的城市窗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冯颖慧认为,频繁更新建筑对环保以及审美来说都是不稳定的,所以该展览中心延续了港珠澳岛隧项目的理念,让建筑更加绿色环保。此外,她近期还主力负责桂林漓江生态工程项目,帮助当地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她说:“感谢广工对我专业能力、审美情操等的培养,更感谢大时代提供给每个人展现技能的契机。”

  

  小问答

  

  对广工师弟师妹有何寄语?

  

  ●大学期间的点点滴滴都能为日后的工作夯实基础。希望你们在专业学习上精准找到自己的特点、发力点,做到“沉浸式”努力。建筑是一门多学科、不同维度的事情交织在一起的应用型创意行业,你们还要多观察生活环境中的诸多组成部分,提升物理、天文、艺术等多学科综合能力。此外,还要特别关注团队协作能力。

  ●特别想对学习建筑的女生说,本行业工作强度很大,伴随着熬夜,要作好心理准备。要建立信心,女性的柔美和细腻、对生活空间的感悟、对文化区域的体会,也都是优势所在。

  ●对刚工作的师弟师妹,我建议要用心对待每一件小事,哪怕是发一份邮件给甲方,或是到规划局跑腿办手续,都是成长的积累。即便不能保证一成不变从事本专业,只要用心,走的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