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花都

激活祠堂魅力 发展乡村旅游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7月08日        版次:A14    栏目:    作者:周聪、花宣、冯理聪

  羊城晚报记者 周聪 通讯员 花宣 冯理聪

  

  祠堂承载着祭祖孝亲、思想启蒙、道德教化、家风家教、团结族人等职能,是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的重要精神圣地。

  近年来,伴随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广州花都推出一大批有浓郁乡土特色的旅游项目,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其中就包括盘活祠堂资源,发展乡村文化旅游。近日,记者走进花都祠堂,探寻花都激发祠堂魅力的经验做法。

  

  灵活祠堂保护

  守护精神文化家园

  

  祠堂作为一种乡土建筑的艺术瑰宝、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宗族世家的特有礼仪和文化内涵,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祠堂文化资源,对于打造农村精神文化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花都区在册的坛庙祠堂有306座,其中区级保护单位279座,市级保护单位13座,省级保护单位13座。为实现对祠堂建筑的有效保护,花都区组建文物保护监督队伍,制定文物监管机制,不定时走访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祠堂,一经发现盗窃、盗掘、非法经营、走私、破坏文物等紧急情况,及时报执法部门开展相关查处工作。对因重点工程需异地迁移重建的祠堂,组织专人密切跟踪,确保按照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复建。

  从2008年开始,花都区将文物维护专项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通过有计划、按步骤地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抢救性维修,实现了古村落文物完好率达到95%以上的目标。在乡贤宗亲的捐助支持和村民踊跃参与下,一大批名祠、古祠获得修缮重建,完善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精神文化家园。

  截至目前,在各祠堂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或演出500余场次,惠及群众超过20万人次,对当地村民的道德教化、礼仪培养、家风家教、文化熏陶等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

  

  盘活祠堂资源

  赓续红色文化血脉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花都区注重在祠堂的开发、利用和活化上下功夫,引领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赓续红色文化血脉,同时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据介绍,花都因地制宜将祠堂建成村史馆、农耕馆、家训馆、好人馆、娱乐室、道德讲堂、农村图书室等,打造成集宣讲理论、传承道德、传播文化、解读政策、学习科学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将其作为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思想文化传播的主阵地,树立文明新风。

  此外,花都是一片红色的革命热土,是大革命时期广东农民革命运动发轫地之一。在不少祠堂的背后,拥有丰富的革命文物和红色文化资源。

  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花都区制定印发《关于加强花都区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一址一策”对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分步骤实施抢救修复、重点修葺、整理开发,共梳理出革命斗争遗址28处,其中,利用祠堂开展革命斗争的遗址就有10处。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红色地标活起来、亮起来,花都区利用花县第一届农会旧址——花东镇九湖村王氏大宗祠、红四师成立大会遗址花山镇花城村福荫祠,打造了花县农运史迹展、工农红军第四师历史陈列展等一批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精品展陈展示,使红色资源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与此同时,花都区不断提升红色史迹保护、展览展陈和讲解宣传水平,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