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职校走出的世赛冠军,如今去哪儿了?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7月13日        版次:A16    栏目:一技走天下    作者:崔文灿

     梁智滨

       陈子烽(右一)

  

  文/羊城晚报记者 崔文灿

  图/受访者供图

  

  因为世界技能大赛,两位中职院校走出的年轻人成为媒体的焦点、同龄人追捧的对象——

  2017年10月,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学生梁智滨在砌筑项目上夺冠,成为世赛砌筑项目上拿金牌的中国“第一人”。

  一年后,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同为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的陈子烽在砌筑项目上蝉联金牌,站上世界最高领奖台。

  几年过去了,他们有着怎样的发展,又在技能强国之路上作出了哪些贡献?

  

  梁智滨

  拒百万年薪,成最年轻“全国先进”

  

  世界技能大赛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被称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2017年站在“奥林匹克”之巅时,梁智滨只有19岁。

  梁智滨的家乡广东吴川,号称“中国建筑之乡”,一代代吴川人在建筑行内凭借一技之长带头致富,过上美好生活。耳濡目染下,梁智滨也希望凭借建筑技术出人头地,因而入读职业学校学建筑成为他初中毕业后的选择。

  进入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时,梁智滨根本不知晓世赛的存在,更未预料到会凭此改变人生道路。他的想法很纯粹:跟着师傅踏踏实实练好技术。

  学砌筑之苦,在环境,也在心境。岭南燠热之时,训练基地气温40多摄氏度,闷热异常,下场大雨,便是泥水遍地,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师傅要求很严格,不管是水平测量,还是垂直方向和角度测量,砌筑的测量分差误差都不超过1毫米。梁智滨仔细比对图纸,一手持砖,一手握工具,切砖、勾缝,每天8至10个小时的训练,一个动作重复千百遍。他腰酸背痛,一个测量不合格,推倒重来,心中不免有些委屈,但这一练,就是两年。

  训练这么苦,为什么能坚持下来?梁智滨说,墙体上的图案造型让他着迷,“砌筑对我来说不单单是砌筑,而是搞艺术。”

  梁智滨训练时有个习惯:不戴手套。他说,这样能更准确感知砂浆厚度,也能保持对墙体平整度的敏锐手感。这让他皮肤开裂,时常淌血,“每个季度都要换层皮”。

  记者见到梁智滨时,他已有四年没有进行这样高强度的训练了,但手上依旧保留着从前训练的痕迹。他摊开手,右手手掌上方靠近手指的位置,还有四个黄色圆圆的茧——这是常年拿砌筑工具磨出来的。

  2016年,梁智滨以国赛第二名的成绩入选国家集训队,历经十进五、五进二、二进一的层层选拔。这一年多的备战期间,梁智滨砌了无数面墙,铲过20万多次泥沙浆,最终站在世赛的竞技场上。

  尽管前期经历了密集训练,但当年世赛的几个变化还是让梁智滨内心感到了一点慌乱:以往世赛提前三个月公布图纸,但2017年的世赛前三天才公布图纸,这对选手快速识图能力提出了要求;比赛要求选手在22小时内完成三个作品、五个模块,这比以往训练时三个模块训练多出两个;大赛提供的砖块尺寸不精确,这将直接影响到砌筑墙体的精确性……

  尽管如此,梁智滨在开赛后仅紧张了5分钟,很快,他的心沉下去,手起砖落,渐入佳境,满脑子想的不是夺冠,只是砌好眼前一件件“艺术品”……在结束22个小时的创作后,梁智滨捧回了一枚中国人未曾拿过的金牌!

  梁智滨火了。回国后,各种礼遇、各种荣誉蜂拥而至:2017年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学校成立梁智滨劳模创新工作室;2020年,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全国先进工作者……有企业开出百万元年薪邀请他加入,但他婉言谢绝,转而投身母校,成为一名老师,他说:“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好,比起去公司上班,更想留在学校继续学习,同时把学到的一身本领也教给更年轻的一辈。”

  梁智滨的“出圈”也带火了职业教育。他告诉记者,自己当初报读中职时,每年七八月份学校尚有名额未报满,如今五六月份就“一位难求”。

  眼下,梁智滨正计划将世赛成果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不久前,他和工作室几名成员在佛山南海打造了一处长40多米,高1.8米的“儒溪八景”砖墙,用上万块砖头,将当地村落的风土人情铺陈开来。这是一处校企合作的实体对接项目,因属于砌筑艺术范畴,所以施工进度是普通工地施工进度的十分之一:三五个人砌了一个多月才做好。如今,这处“儒溪八景”成为当地村落一处别样的风景,也让梁智滨许下一个心愿:未来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自己的艺术品。

  

  陈子烽

  把世界先进砌墙技术带进新疆

  

  和梁智滨科班出身不同,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金牌得主陈子烽“半路出家”。他本身就读的专业是工程测量,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上夺冠后,认为“技多不压身”,又从零学起了砌筑。谁曾想到,这个“零基础”的中职生在备战世赛路上高歌猛进,一路冲进世赛赛场。

  半路出家,为什么能在高手如云的队伍中过关斩将?陈子烽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的“秘密”:边训练边动脑,每天晚上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再考虑如何改进,当看到自己的进步,就会特别有动力。“大家的训练时间是一样的,比别人多想一点更高效、做得更好的办法,你就比别人更强”。

  和梁智滨一样,陈子烽的备战没有掺杂荣誉和名次的考虑,他们二人学砌筑的目的很纯粹:练好一门技术,做好每一件作品。

  拿到世赛冠军后,陈子烽选择和梁智滨一样,重返母校,为技能大赛培养更多优秀“种子选手”。去年10月,陈子烽报名参加广东省“国家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远赴新疆喀什疏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成为计划实行以来年龄最小的支教教师。

  “我这么年轻,能有更多精力把所学技能投身西部建设,让当地孩子有一技之长。”这是彼时23岁的陈子烽报名援疆的初心。

  在喀什,建筑行业从业很有市场,所需砌筑工、镶贴工等都很抢手,但因当地教育水平的落后,能做这一行的当地人并不多。陈子烽发现,当地职业教育还很薄弱,教学所用设施设备、耗材工具都不全。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援疆工作队为当地中职院校带来了资金,买来了设备,为疏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打造世界技能冠军工作室,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冠军陈子烽担任工作室主持人。工作室包括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队备选选手、“全国先进工作者”、高级技师等10名成员,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技能大赛选手培养为试验田,带领出一支动手能力强、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师生队伍。

  “我们带来了世界先进的砌墙技术,结合当地干燥的气候特点,以‘传帮带’的形式进行实训传授,希望他们毕业后能更快适应社会上的工作。”陈子烽说。

  陈子烽说,疏附县这所中职的学生们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他们原本每周都要回家,但因为备战职业技能大赛,放弃了周末的休息,在训练基地刻苦练习。砌筑,正筑起人们振兴家乡的决心与志气。越来越多的新疆年轻人,将凭借一技之长,拥有出彩人生。

  就在上个月,广州援疆“世界技能冠军工作室”传来好消息:4名工作室学员以精湛的职业综合技能,勇获2022年自治区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喀什地区选拔赛砌筑和瓷砖贴面项目一、二、三等奖,其中学员阿卜力克木·亚森以第一名入围喀什地区砌筑项目集训队,备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未来,自治区优胜选手还会被派出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走向国赛舞台。

  未来,陈子烽希望能再深造。虽然自己已拿到世界最高荣誉,但理论知识方面还比较薄弱,“我还想再学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