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红明 上海《收获》杂志副主编 我的编辑生涯,好像跟杨争光由诗人而进入小说创作的时间接近,也编发了他主要的小说作品。早年间就做了朋友有一个好处,就是几乎知道他的小说“谱系”,也常常在小说“出世”前便已听闻,于是每逢读到一部新的作品,便会好奇站在故事背后的那个人,这一次他的目光和眼神,投向哪里? 现实中的杨争光,是一个“激烈”的人,尤其对“知识分子”与国民性,他抱持着严苛的思考。他写过土匪和赌徒,写过教徒和官兵,也以共和国编年史的方式写过农民和地主……2011年编发了他的《驴队来到奉先畤》,之后数年间,因为抑郁症,他的小说创作停滞了。2022年,《收获》夏卷刊发了他的一部9万字的长中篇:《我的岁月静好》。我第一次读到时它叫“观者自在”,之后,它叫过“德林,我们离婚吧”,等等,各种意见,其实代表着进入这部小说的不同方式。最后作家一锤定音:《我的岁月静好》。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德林的人,本科读哲学专业,硕士读纪录片专业,本来是一个县城的职校老师,后来按照妻子的意愿生活在省城,他老家的村子因为城市化进程忽然就成了城中心。他是一个有着明确世界观并达到自洽的读书人——杨争光总是用“读书人”而不是“知识分子”来称呼他们——他观(看)生活,包括观(看)自己,观(看)爱情与婚姻,他爱读书,说(观)看也是阅读的一种。包括在有人被汽车碾压的现场,包括他的邻居复仇行凶,包括他的家面临拆迁,他提议父亲重新在院子里盘起铁匠炉,叮叮当当,特别有“仪式感“,而挖掘机到了他家门前,一下子掀去了屋顶,千钧一发之际,他冲进屋子里抢出了父亲平时从不离手的茶壶,一壶酽茶…… 他不在“局外”,而是在众多的“现场”,他不“多余”,在任何状态下,包括危险之时,他都能活得自在,并为自己的作为找到合适的理由。尤其在妻子提出离婚后,他更热衷交谈,让离婚像挂在墙上的一块干肉,成为一个不确定,如同“薛定谔的猫”。因此,他和他们,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