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女子夜校扫盲应有更多复制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7月20日        版次:A01    栏目:街谈巷议    作者:阅尽

  □阅尽

  

  报载,广东惠来县览表村有个“新女子夜校”,每周有三个晚上,相邻村子的中年女性便来到这里,拿起铅笔,一笔一画地认字写字,诵读诗词。几位女教师都是当地村民,虽说非科班出身,但上课内容简单实用,很受欢迎。夜校创办7年,有270名农家女子回归课堂。

  此报道揭示了一个被社会忽略的群体——乡村不识字女性。现今,无论男孩女孩,极少有不上学的。但在乡下,过去因受重男轻女观念束缚,或因家庭贫困,一些女性没有机会上学。她们在现代社会吃尽没文化的苦头:智能手机不会用,外出认不得公交站牌,到银行连名字都不会签。许多人甚至不懂普通话,进城就成了“哑巴”。

  不识字女性在总人口中虽占比不高,但也并非小数目。由于不识字,她们往往被困于田间、灶头,难以融入城镇现代生活。览表村不识字的妇女,有幸遇到位好姐妹——吴利珠。这位十四岁就辍学外出打工的女子,为改变家乡,毅然返村办起图书馆和女子夜校。多年来,在公益机构和村民的捐助下,夜校以低成本运作,顽强生存下来。

  为方便农家,夜校不仅有课堂教学,还把教学内容录成视频,让学员在家也可跟着上课。在这里,许多女子学会了写自己名字,学会听或说普通话,出门办事也变得自信起来。或许,在常人看来,识字、说普通话,这都算不得什么,但对这些农家女子来说,却为改变家庭生活提供了巨大帮助。

  只是,这样的夜校还太少,满足不了农村渴望摘掉文盲帽女性的需求。如何让女子夜校在更多地方复制,应引起相关各方的重视。夜校虽是公益课堂,但租场地、请老师等,都需要成本,单靠某一个公益组织,很难实现群体性效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曾开展大规模的“扫盲”运动,令亿万人改变了命运。而今,“扫盲”似乎变得遥远了,但现实需求却始终存在,谁来帮助那些不识字女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