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周聪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进行战略布局。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考虑,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三年多来,粤港澳三地在协同创新、产业协作、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大湾区加速步入融合发展新阶段。三地以人才协同发展为主线,在人才政策融通、人才资源共享、人才平台共建等领域开展合作,携手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广东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总量达2100多万人,位居全国前列。研发人员队伍壮大至110万人;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有效发明专利量稳居全国首位,有力支撑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四年排名全国第一。 塑造广东人才工作的新品牌 “在这里有很多机会”“粤港澳大湾区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2021年毕业后,在香港土生土长的陈沅彤选择留在广州。她坦言,通过参加大学的社团活动,结识来自内地的同学,她对大湾区的发展环境有了新的了解与认识。 湾区引才,上善若水。近年来,广东坚持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人才队伍。进入新发展阶段,广东正以实践行动写好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管才这篇大文章,构建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 “我们系统梳理省内外人才政策,学习借鉴优秀成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研究解决突出问题,研究制订综合性人才管理服务政策,以政策的创新引领工作的突破,不断塑造广东人才工作的新品牌。”广东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粤港澳大湾区,“湾区人才”“乡村工匠”两项人才工程正如火如荼开展。广东加快推进“双区”以及两个合作区建设,以促进人才等要素在湾区内便利流动为核心,加快推进“人才通”“社保通”“就业通”,把两个合作区的独特优势转化为聚才优势、发展强势。 近年来,广东各类人才不断提质扩面,各项人才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博士后“扎堆”粤港澳大湾区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立足打造世界级人才高地,加速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创新人才在此施展才华搭建了平台。 博士后制度是全球通行的吸引培养使用优秀青年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广东近年来着力“筑巢引凤”,引进战略性、前瞻性、创新性的博士后高层次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记者从广东省人社厅获悉,目前,广东共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566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94家。在站博士后超过11100人,累计招收博士后3.8万人。 “广东已是博士后人才的高地。”广东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魏建文告诉记者,这背后体现的是广东对引进博士后人才的机制创新、巨大投入和高度重视。 据了解,广东省级财政每年投入对博士后的资助资金超过6亿元,各地、各单位也建立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费投入动态调整机制。各个身处产业一线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更以高薪、股份等形式积极引才,增强对优秀博士后的吸引力、凝聚力。 打造人才服务“广东样板” 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成为关键。而打造产业园形成集聚效应,成为广东人才服务“重要一招”。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不断发展,广东人才资源服务行业,已从人力资源招聘、人力资源外包、劳务派遣等传统业态,向形成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力资源培训、高级人才寻访等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完备产业链转变。 今年3月31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正式开港。在人才港,大湾区人才可享受安居落户、子女入学、交流培训、项目对接等全方位、全链条、一站式人才服务保障。 人才公共服务中心能够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安居落户、子女入学、交通出行等14项优惠政策和便捷服务,为流动人才提供档案接收和转递、政审考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等18项服务事项等;高层次人才创新交流中心和高技能人才创新交流中心能够举办人才交流培训、学术研讨、项目对接等活动,全方位展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成果,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促进海内外人才合作,一站式打包解决人才项目落地问题。 广东将整合大湾区内人才公共服务资源,聚焦提升人才服务国际化水平,打造以人才港为龙头的一港、一园、一卡、一站、一库的“五个一”人才服务“广东样板”。打造全国乃至全球人才服务的共享平台,助力人才强省五大工程。
-
即时新闻
广东塑造人才工作新品牌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
目前全省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总量达2100多万人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7月20日
版次:A02
栏目:紧跟总书记 奋进新征程
作者:周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