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疆医生联合查房,询问患儿术后情况 (喀什第一人民医院提供) |
羊城晚报记者 谭铮 通讯员/粤民宗 2022年7月15日,对于大众而言,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周末,但是对于在新疆喀什的麦日古丽一家而言,却是孩子焕发新生的一个新的开始。 经过多次的远程沟通与精心的术前准备,麦日古丽4岁的女儿等来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许可慰等专家。他们为一批泌尿结石患儿进行手术。 2018年,由广东省民族宗教委联合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等单位,共同发起粤疆同心医疗救治“结石宝宝”项目。项目依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组建的专家团队,定期前往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手术救治,目标是集中力量救治100名6岁以下、因家庭贫困而无力承担治疗费用的幼儿结石患者。 截至7月16日,专家团队已救治结石病患儿94人。这段跨越山海的救治,将广东与新疆两地人民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喀什地区“结石宝宝”数量偏高 “在广东,尿路结石的患者数量不低,但这一病症在小孩子群体中,非常罕见。2018年,我在一次学术会议上,碰到来自新疆的医生,才知道在喀什地区幼儿泌尿系统结石发病率高的情况。”许可慰说。 据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吴小剑介绍,喀什地处祖国西部边陲,受地域条件和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尿路结石病高发,“特别是儿童的结石发病率居高不下。”相关调研显示,南疆部分地区100个幼儿里就有3-5个“结石宝宝”。 为给幼儿结石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帮助其免除病痛的折磨,同时传输先进医疗技术、提高当地医疗水平,使边疆民族地区的儿童能健康成长,2018年,广东省民族宗教委联合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等单位,共同发起粤疆同心医疗救治“结石宝宝”项目。项目依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组建的专家团队,定期前往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手术救治,目标是集中力量救治100名6岁以下、因家庭贫困而无力承担治疗费用的幼儿结石患者。 在近4年的时间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组织全国多地的医疗专家,利用节假日时间,分16批次奔赴喀什。“在各方大力支持下,目前已完成94例。”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常务副主任艾尔肯·吐尔逊说。 多路专家援手,带上设备来救治 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泌尿外科病房内,记者看到了前一天刚完成手术的麦日古丽的女儿。据泌尿外科主治医师海日拉介绍,小女孩今年4岁,患有左肾结石。“她的结石已经引起梗阻,导致左肾积水,如果不及时处理,很有可能会导致肾脏功能受损,情况严重则有可能导致肾萎缩,最后只能是肾切除。” 麦日古丽告诉记者,大概在2个月前,孩子经常出现腰部疼痛的情况,带到家附近的县医院检查后,医生告知她孩子得了肾结石。“我们一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务农,年收入为2万元左右。”麦日古丽说,“以家里的经济情况,我们无法支付手术的费用。在县医院的介绍下,我们得知了‘结石宝宝’这个项目,就带着孩子过来了。” 记者了解到,完成一次尿路结石的手术费用预计在1.8万元左右,相当于麦日古丽一家全年的收入。“如果不是遇到广东的这个项目,我们可能就放弃治疗了。”麦日古丽感慨道,幸好遇到了来自广东的医生和“结石宝宝”的项目,让她的孩子焕发了新生。 “我们采用了比微创还微创的‘超微创’手术。”许可慰介绍,为减少患儿出血和并发症风险,项目的专家团队将世界最细可视化经皮肾镜引入南疆,这样手术创伤小,患儿恢复快,最快2-3天即可出院,且结石清除率更高。“做这样的手术,需要非常好的定位设备和手术设备,包括激光机等,所以每次一行十几个人过来做手术,设备支持的公司也一并带设备过来。” 广东医生带来的不仅仅是手术设备,还有技术交流。据许可慰介绍,每一次手术,专家团队都带着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一同“上台”。海日拉说:“外院专家带着可视镜等设备过来做手术,手术的口子比针眼还小,我们跟着一起看手术怎么做,设备怎么用,对自己的专业提升有很大帮助。” 项目通过开展业务教学与技术培训,把先进的医疗理念、人才、技术、经验等要素传播到新疆,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医疗技术骨干,切实提高了当地的医疗水平。 从源头缓解“结石宝宝”难题 带着项目来,带设备入疆,带当地医生一同进入手术室进行技术交流,广东省民族宗教委表示,开展医疗救治“结石宝宝”项目的初衷,就是要让每一个人触摸得到生命的热度,让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健康福祉就是党和国家的情之所系、心之所念。 在日前举行的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医疗设备捐赠仪式暨“结石宝宝”项目总结座谈会上,广东省宗教界代表向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赠送了一批价值300万元的医疗器械。 据了解,在开展医疗救治“结石宝宝”过程中,医疗团队通过现场教学、学术讲座等方式对当地医生进行培训,同时发挥传帮带作用,让广东先进的教学、医疗、管理理念在喀什地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实现援疆人才“带着一颗种子来,留下满园芳香去”的目标。 同时,项目为每位手术“结石宝宝”都建立了健康档案,希望通过科研的手段找到病因,从根本上改变当地孩子高发肾脏结石的困境。记者了解到,项目团队还常常下乡义诊筛查,提高当地预防结石的意识,推动患儿早诊早治。许多接受了项目救治的患儿,就是在幼儿园义诊中筛查发现。 100例的项目目标即将达成,许可慰表示,如果项目可以延续,他们拟提议将项目的受益社会面扩大。“现在项目面向的是6岁以下的群体,但超过6岁的儿童,也有类似的需求。我们也想看看能不能将受益群体的年龄扩大至14岁,将这一部分人群也纳入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