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强化泳池水质公共检测力度 匹配旺季消费频次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8月24日        版次:A07    栏目:热点快评    作者:然玉

  □然玉

  

  在热浪频频来袭的夏天,游泳成为很多人的避暑方式。然而,公共游泳池水质不合格等问题屡被曝光。近期,全国多地出现儿童在游泳池感染腺病毒的个案,游泳池的卫生安全问题引发关注。一些游泳场所出现的主要卫生问题包括:水质浊度、尿素等指标超标;水中的余氯浓度过高或过低;水中检出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微生物的指标不符合相关卫生要求。一些游泳馆一两个月不进行全换水的现象很常见。(8月23日《法治日报》)

  几乎每个夏天,“泳池卫生问题”都会引发热议。有些泳池,是肉眼可见的脏。还有些泳池,则是看着清澈见底,实则藏污纳垢。事实上,评判水质的好坏,已然超越了普通人的感官能力。诸如“眼看”“鼻闻”等办法,并不足以充分甄别出泳池的卫生隐患。在此前提下,科学的监测手段,专业的管理规范,就愈发凸显出其重要意义。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现状显然难以让人满意。

  泳池水质监测和卫生维护,早有一套成熟的范式,比如说《游泳场所卫生规范》就有一系列具体的指标要求。具体到落实环节,情况之所以不尽如人意,是因为这套强制标准没有得到强力执行。现实中,大量游泳池,特别是小区游泳池,都游离于有效监管系统之外。其日常的自检、第三方的“实验室检测”往往流于形式,加之地方公共卫生监督机构的抽检频次较低、覆盖不足,许多泳池基本处于失管状态。

  按照《游泳场所卫生规范》,人工游泳场所每场开放前、开放时均应进行池水余氯、PH值、温度等检测,检测结果应公示并注明测定时间。理论上,顾客进场游泳时,只需对照核验,就可高枕无忧。但许多人对泳池经营者的检测能力和诚信度都不抱期望,很多游泳者都懒得去注意公示的“监测结果”,更不用说查验了,直接就付费进场、下水游泳了。

  在这个夏天极端高温的背景下,游泳池整体上供不应求。很多人原本并没有游泳的习惯,最近也因酷暑难耐下水清凉了。这类临时新增的游泳者,更没有足够的经验,去挑选可靠的泳池。从网络上流出的视频可知,很多泳池基本是人挤人的下饺子状态。随着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供给侧的泳池经营场所,得以不必“改善服务”就可赚得盆满钵满。其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很简单,那就是千方百计控成本、多揽客,“水质卫生”并不是优先考虑事项。

  供需的失衡,弱化了市场竞争带来的自净功能。泳池生意异常火爆的当下,常规的监管强度,显然不足以匹配高频的消费。针对旺季泳池消费市场,创造性重构一套水质卫生监督体系,强化专业力量配置,理当纳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