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坚持“两个结合”
在文化层面厚植思政课根基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9月30日        版次:T28    栏目:    作者:崔文灿、蔡荠萱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雕塑公园战略合作揭牌仪式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1年挂牌

     宁夏文联主席郭文斌做客“思政大讲堂”

  

  文/崔文灿 蔡荠萱  图/学校提供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广城职”)广园南校区一角,地势陡然上升,成了校内唯一一处山坡。这方本有些冷门的地点却因校方别出心裁的设计而吸引了师生接连前来“打卡”。

  在这里,搭建的塞外长城与窑洞遥遥相望,站在坡顶,以岭南大家关山月命名的山月湖尽收眼底。立于山坡上的树木,如今化为红色文化的守护者,焕发新芽,更添了“植根中华”的新意。

  中华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影子,烙印在这所高职院校的角角落落。作为学校最具分量的二级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去年3月诞生伊始,便坚守红色文化阵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求文化自信的根基和立德树人的灵感。学院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职业教育中“固本”“铸魂”“打底色”的作用,深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逐步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育人模式。

  

  对话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伍第政:

  

  在精神层面“富养”青年学子

  

  绘就大思政育人“同心圆”

  

  羊城晚报:您认为广城职大思政育人的“大”体现在什么地方?

  伍第政:首先是育人目标的远大。我们大思政育人目标是要培养具有强烈担当意识、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时代新人。所以我在讲授“思政第一课”时,经常勉励同学们要树立做人善良正气、做事聪明灵气、待人诚恳和气、形象阳光朝气、人生快乐大气的“五气”人生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青春力量,在开创新未来中实现人生出彩。

  其次是内容格局的宏大。我们要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尤其是面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我们必须用形式丰富、深入浅出的方式讲好“大”道理,像此前我们创作的歌曲《建党精神之光》以及系列微课视频《小村大故事 正歌正能量》在青年学子当中就引起了热烈反响。

  再者是育人场域的广大。我们提出了“十里连廊十里花,百名大师百间坊”的建设理念,把思政教育的场域从第一、第二课堂拓展到学生的生活日常。学生在校园里能看到反映岭南特色的十里连廊花海、体现古典审美雅趣的山月湖、彰显民族精神的湖畔长城以及弘扬延安精神的红色窑洞,也能在校内跟随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连登等大师学习雕塑、书法、国画等高雅艺术。

  正是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滋养学生思想的精神源泉,从而实现对广城职青年学子在精神层面的“富养”。

  羊城晚报:大思政育人要落到实处,必须依靠有效工作机制。学校是如何创新大思政育人机制的?又打造了哪些思政育人品牌?

  伍第政:自2018年起,我校便积极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在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随后,在筹备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时,学校领导班子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思想政治教育顶层设计方面问题进行了多次深入的研讨,初步构思了现有的大思政育人工作协调机制的基本轮廓。

  2021年6月由学校党委印发《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大思政育人工作协调机制运行架构与责任分工方案》,搭建了“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思政专家出谋划策,思政课建设工作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组、大思政实践育人工作组、大思政育人基地建设工作组、大思政课网络资源建设工作组协同并进”的运行架构,通过整合全校各部门力量和资源,力争在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思政建设、大思政实践教学改革、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大思政精品网络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

  目前,我校在思政育人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校被评为广东省“八个相统一”高校思政课建设示范点培育单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育人模式》被评为省级思政课特色创新品牌优秀项目。

  羊城晚报:具体来说,学校如何整合力量,绘就大思政育人“同心圆”?

  伍第政:人才很重要,所以我和学校党委的同志们最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考虑的是怎么来搭班子。

  我亲自找到国学院时任院长宋婕同志,请她来挑这个重担,同时宣传统战部长来兼任马院党总支书记;我作为学校党委书记,直接分管马克思主义学院。这种架构就对整合力量、绘就同心圆起到了非常基础的作用。

  这些班子成员充分运用了几十年教学生涯中的人脉和社会资源,同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山大学、广东省蓝态幸福文化公益基金会、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机构开展了深度合作,形成“政、校、社、企”四方联动协作平台,深化育人成效,绘就大思政育人“同心圆”。

  

  打造高水平大思政育人团队

  

  羊城晚报:我们注意到,在学校大思政育人工作协调机制中,课程思政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您能简单介绍相关的情况吗?

  伍第政:在课程思政开展上,我们主要是把握好这么几个方面:首先就讲好思政第一课,不仅是我作为党委书记要带头,所有二级学院的书记院长和学校党委班子成员,都是思政第一课的主讲人;第二,马克思主义学院整合社会力量,给大家开设非常有特色的思政品牌课程,影响力非常好。此外,校内马院的老师和各个学院的老师把专业课和思政课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双向融通的内容传授,整个校园形成思政课和专业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这样就让我们的专业课也能够在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上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今年6月,学校正式成立了广城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这标志着我们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迈进了新的阶段。

  羊城晚报:学校是如何打造高水平大思政育人团队的?

  伍第政:学校专门成立了大思政育人专家指导组,聘请了省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担任指导组专家。他们不仅为学校的大思政育人工作出谋划策,还通过线上或线下的形式亲身参与学校品牌讲座“思政大讲堂”,为师生送上精彩的思想盛宴。

  在专家的指导下,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参与各类教学培训以及教研活动、举办校级思政课示范课堂教学比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科研立项等方式,从能力培养、以赛促教、以研促教等层面大力提升思政课教师以及辅导员的思政育人能力,培养高水平的大思政育人团队。

  

  行动

  

  打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张牌

  

  事实上,广城职从2006年起就开始推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的文化育人工程,其育人成果《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课三平台”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还获评广东省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立项建设单位、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示范基地(国学文化)。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这“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成为了学校办好特色马院最强的理论支撑。

  在“两个结合”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方面积累的资源和经验,学校提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思政育人的工作理念,深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有着“日学而不察,日用而不觉”的天然优势,教科书上略显抽象的理论因文化资源的滋养、马院老师通俗易懂的讲述,变得深入浅出起来。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日,在这一天的思政课上,授课教师结合《思想道德与法治》“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一节的内容,给学生们讲述了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生命成长历程,让学生从孔子身上感受“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等中国精神的丰厚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能有效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好地实现‘立德’作用。”广城职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宋婕说。

  广城职的思政课上,老师绝非照本宣科地讲授理论,诵读原典、礼敬师长、欣赏雅乐等形式让课堂生动鲜活起来,而“行为反思”等课后作业则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有效推动了思政课教育从“立德 ”到“树人”的转化。

  

  开门上思政课,“叫好又叫座”

  

  从马院去年成立至今,马院领导班子一直坚持“开门上思政课”,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小课堂大社会”“小社团大思政”以及“小视频大故事”这“三小三大”教学路径让思政课“叫好又叫座”。

  今年5月,广城职80多名学生在马院教师带领下,前往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之一——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旗下的广州起义纪念馆,举行了一场“沉浸式学党史”活动——他们共同观看并参演了主题沉浸式话剧《1927·红色广州》。

  在话剧演出现场,化身为广州起义战士的话剧演员动情诉说着广州起义的始末,并为大家佩戴上象征广州起义的配饰——红布带。两位老师带领学生们跟随着起义军的步伐,在展馆内外呐喊、歌唱、哽咽、肃立,在震撼与感动中真切地体验了1927年那段烽烟四起、激情澎湃的峥嵘岁月。

  无论是高举革命旗帜、齐唱国际歌,还是系起红布带、集体冲锋上阵,各个场景频繁互动,一声声“同志,请跟我来”,让参与者们迅速沉浸到历史情境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1927年,与革命先辈们进行了一次对话。那天,学生们一边跟着走,一边喊口号,一边流眼泪。

  学生刘晋昌在活动后感叹:“这个话剧活动对我来讲是一场体验最独特、感受最深刻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从系上红布带,举起右手高呼着‘我愿意’,到蹲下躲避敌人的攻击、挥动旗帜庆祝广州苏维埃政府的成立等等,每一个场景的互动都让我深深地震撼与感动。”

  像这样“行走的思政课堂”,在广城职整个思政课比例中,至少占到三分之一。除了校外思政基地,马院教师还指导星火志愿者协会、微光法治社、红色宣讲团、扬光青年志愿者协会、广角摄影协会等五个学生社团开展扶弱助残、法治宣传、红色宣讲、环保教育等活动;结合时下青年学生对短视频的偏好,学院制作了《小村大故事 正歌正能量》《秒懂概论》等精品微课资源,用小视频把大故事、大道理讲通讲透。此外,通过布置课程实践作业、举办校级比赛、组织参加校外比赛等方式,引导学生制作思政类视频作品,分享学习心得,宣传红色文化……

  值得高兴的是,就在今年5月,广城职学子又多了一处“家门口”的红色学堂:学校几百米开外的广州雕塑公园成为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场地,“景区+高校”的战略合作成为绽放在思政教坛上的一枝新蕾。

  广州雕塑公园内,作品《艰苦岁月》《大刀进行曲》《周文雍与陈铁军》《东江儿女》等呈现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作品《解放》《群山欢笑》《大道》等展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和精神。其背后蕴涵着宝贵的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是真实再现艰难革命历程和光辉建设成就的最主要的阵地,也是最能够引发青少年情感共鸣的思政课素材。

  这些鲜活的思政课教学资源激发了合作双方关于“移动思政课”的新的思考和探索:一方面,景区原有的雕塑讲解词在知识的广度上和理论的深度上存在短板,马院的老师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进一步扩充和挖掘其背后蕴含资源,极大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讲解内容,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宣讲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录制独具特色的雕塑讲解微视频,将思政课搬上“云课堂”,让“立”起来、“活”起来、“动”起来的思政课不仅走进学生头脑,还能走近千千万万的游客,潜移默化地发挥更广泛的教育功能。

  

  

  名家进校园:“我们要尽可能给学生最好的资源”

  

  在广城职,中国极地科学家刘小汉、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郝晓光、宁夏文联主席郭文斌、中国著名文学家王宏甲都曾是“座上客”。受邀嘉宾台上娓娓道来,将经典与知识融入到他们的生命感悟当中,一展大家风范。这就是广城职“思政大讲堂”现场的真实写照。

  “我们要尽可能给学生最好的资源,孩子们能体会到我们的一片用心。”宋婕说。

  据了解,广城职在打造了“城市国学讲坛”这一文化品牌之后,又于2021年首创“思政大讲堂”,受邀出席讲座的嘉宾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学、当代科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以及各行业的英雄模范人物。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了14讲,参与人数超过4000人次。无论从讲座质量还是讲座规模来看,“思政大讲堂”已经逐渐被打造成为广城职的独有品牌。宋婕告诉我们,“在这些讲座里,专家们能把他们最好的研究、最深的感悟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出来,从而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他们成长成才。”

  

  做信息化教学的弄潮儿:思政课老师自主研发“思正”教学平台

  

  除了讲座,广城职的学生还能通过“思正”教学平台,进一步深入学习思政课程。市面上信息化平台有很多,但专属思想课的平台却绝无仅有。文科出身的马院教师冲破学科界限,独立设计,敲代码,编程序,一步步打造出一个专门面向思政课程的教学平台。

  新媒体新技术,为思政教育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平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收集、分析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效果,为教师精准开展思政教学、探索开展增值性评价提供了大数据资源支撑。记者获悉,由于是自行开发,他们还能够根据教学实践情况,随时调整修改平台细节功能,满足教学需求。这样的跨学科尝试,对年轻的广城职马院来说,堪称“创举”。

  而马院成立之初便着手建设的大思政育人教学资源库,更是环室充栋。资源库以“学、思、践、悟”为主线,凸显“三种文化”“四个自信”,目前已上线《四书五经导读》《国学精粹》等7门课程以及《秒懂概论》《中国精神》等4门微课,包含精品微课素材1148条,面向校内外开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