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海珠

十年奋发 优质与均衡并重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10月18日        版次:A14    栏目:    作者:蒋隽

     江南新村第一小学科技游园活动

     97中同学参加体育锻炼

  

  文/羊城晚报记者 蒋隽 图/受访者供图

  

  十年来,海珠区教育系统践行“基于公平,追求卓越,办家门口的优质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海珠教育,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适性的教育”核心思路,实现了从理顺体制、完善硬件的奠基阶段,到规模与内涵兼顾、优质与均衡并重的教育强区的跨越。

  

  护航:教育投入保障屡创新高

  

  十年来,海珠区在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需要。

  教育经费投入优先得到保障。2011年,海珠区各级公共财政教育经费16.17亿元,2021年增长至36.36亿元,增幅高达124.9%。十年来,全区公办中学总占地面积增加102137.36平方米(含六中),校舍建筑面积增加93056.39平方米(含六中);公办小学总占地面积增加102224.6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增加86490.32平方米。十年来,全区新开办广州市第五中学附属初级中学、宝玉直实验小学、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等10所学校。

  

  共享:教育公平均衡日益彰显

  

  十年来,海珠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快缩小区域、城乡差距。

  家门口的优质教育有保障。海珠区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00%全覆盖。近五年,新增中小学优质学位9886个,新增及转制公办幼儿园学位13585个,全区公办园在园幼儿人数占比达52.98%,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园幼儿人数占比达86.53%,高质量完成“5080”攻坚任务。全区现有国家级示范性高中2所,广州市示范性高中4所,示范性高中学位占普通高中学位的比例增加至74.6%。

  特殊儿童和随迁子女受教育机会大幅增加。海珠区在全市率先实现特殊儿童按需安置入学,成立海珠区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全区27所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建立特教资源室,初步建立特殊学校教育、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附设特教班教育及送教上门四级特殊教育网络。海珠区不断加大来穗人员随迁子女的积分制入学安排力度,十年来共提供4618个招生计划,2021年面向16061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发放民办学位补贴3514.15万元。

  “双减”政策落地见效。100%公办小学向本校学生提供校内课后服务,自愿托管学生参与率达97%,家长满意度高达95%,建成“1+X+Y”课后服务模式,开设1543门素质特色课程,新增3个区少年宫学校分教点,培育5个“双减”教研基地试点学校。

  

  攻坚:教育综合改革成效显著

  

  海珠区不断优化教育规划布点,扩大优质教育品牌的片区辐射面和影响力,引入执信中学、第六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十年来,共组建7个教育集团、覆盖34所学校,试行总校长负责制的集团管理新模式,聘请华东师范大学知名教育专家刘良华教授担任第二实验小学集团总校长,新的管理模式开创了海珠区集团学校试行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先河。

  海珠区扩宽人才集聚渠道,深入探索推进“全国教师招聘+高校优才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引才揽才”模式,引进高层次人才22名,利用高校“优才计划”和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教职员1956人。增加海珠区实验小学教师郑贤作为全省唯一的小学教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区现有正高级教师25人、特级教师26人、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1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9人;市教育专家工作室主持人、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119人;区名校长、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59人,名教师120人。

  海珠区坚持教研引领课改。近十年共获批行政部门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929项,其中省、市级规划课题229项,居全市各区前列。近五年,获市级以上教育类教学成果奖66项,获奖数量居全市前列。2021年市教学成果培育项目获批立项18个,再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市第一。共有4项成果获2021年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规划课题获批立项5个、市规划课题获批立项10个,组织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18项,完成省市级规划课题成果鉴定及结题18项,区域重大课题“大数据下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研究”顺利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