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杰 受访者供图 |
开栏语 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阐述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全面擘画未来、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前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重要的理论引领力、强大的实践指导力。 今天起,羊城晚报推出“中央党校教授读二十大报告”系列报道,专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 羊城晚报记者 董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如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构中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杨英杰。 羊城晚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那么,如何全面领会总书记这里所讲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杨英杰:我理解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英勇探索现代化道路的百年奋斗历程,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 从报告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以中国式现代化所推进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路径主要有五个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暗含着人口发展所带来的未富先老的重大挑战。解决此问题的基本旨向是物质文明的不断提升,即经济现代化,通过不断做大做强“蛋糕”来解决发展中的人口问题。“未富先老”使得我国现代化迥异于西方国家现代化之初的人口背景,这一特点决定了必须首先实现以工业化为基础的经济现代化,不断提升人力资本。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贫富差距急剧扩大的过程,导致社会分裂、经济停滞、政治动荡,这些教训值得我们汲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凸显了我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丰富了人类现代化的内涵,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基本旨向是精神文明的不断提升,即思想现代化。虽说是强调二者的协调,但更注重的是精神文明不能落后于物质文明的发展,更强调在现代化进程中精神思想的现代性。杜任之编著、1936年出版的《民族社会问题新辞典》就已经提出了“思想现代化”的词条。思想现代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我们党始终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避免了西方发达国家曾经因经济飞速发展而带来精神虚空造就出所谓“垮掉的一代”的社会悲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基本旨向是生态文明的不断提升,即生态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决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抛弃那种以破坏自然为代价的现代化模式,绝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老路,坚定不移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低碳的新型发展之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传统文化之重视“天人合一”是与马克思主义高度相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基本旨向是政治文明的不断提升,即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指的是由危机诱发的政治领域响应,主要表现为较高的解决问题能力的建立与制度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有着完全不同的本质,是人类历史上新型的政治文明。它抛弃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中作为维护私有制、压迫劳动人民工具的本质部分,并代之以一种新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模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恰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构成。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彰显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极大地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羊城晚报:党的二十大报告谈到十年来的历史性成就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构中的历史性作用? 杨英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写道,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当时古代希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等文明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文化传统,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这段话讲得很深刻,很有洞察力。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我们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内蕴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当前我们党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复杂局面,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世界作出最新贡献的理论指南和思想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时代命题。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亟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厚重的历史性人文性基石,重构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激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重塑人类文明新形态。 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必将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