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登临黄鹤楼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11月08日        版次:A14    栏目:    作者:樊星

  

  □樊星

  

  与汉阳龟山隔江相望的,是蛇山。蛇山上屹立着富丽堂皇的黄鹤楼,那是武汉最有名的景点。登斯楼,耳畔响起阵阵江风,脑海中回荡着崔颢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多么心旷神怡的风光啊,可紧接着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又勾起了多少人的悠悠乡愁!

  乡愁,是中国诗词永恒的主题之一。从李白“低头思故乡”、杜甫“月是故乡明”的千古绝句,到余光中的《乡愁》、舒婷的《还乡》,都道出了诗人们的无限伤感:依恋故乡,又不能不一次次出走。一直到今天,无数游子身在异乡思念故乡……

  据说崔颢命运浮沉,很不得志,难怪他的这首《黄鹤楼》诗收束在一个“愁”字。他也许不会知道,李白看到他的这首诗,居然发出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悄然离去。但李白显然不会甘心:“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首《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的诗不是仍然写出了诗人的另一种乡愁,还有江城的亮丽与浪漫吗?也是有名的佳作啊!

  黄鹤楼相传是道教全真派祖师吕洞宾传道、修行的道场,每逢薄雾浮动的时光,经过黄鹤楼,都会感受到一股飘逸的仙气。其实,世间本无黄鹤,只有白鹤或灰鹤。黄鹤之说来自一个浪漫的民间传奇:一位道士骑黄鹤经过此地,故留名“黄鹤楼”。这传奇也许就来自更早的南朝时“骑鹤下扬州”的典故?《诗经》中也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名句,喻名士身隐而声名远播,而“鹤寿千年”更是人们的长寿梦想。因此,黄鹤楼富有浪漫的风采。

  有了这些诗词和传说,黄鹤楼才吸引无数游人流连忘返。比起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山西的鹳雀楼,黄鹤楼的浪漫色彩是不是更加绮丽?

  然而,当你走过一段几百米山脊小路,就会感受到一股肃穆之气扑面而来,那里有英气荡漾的岳飞亭。历史记载,岳飞曾在武昌屯兵镇守达七年之久。武昌至今有岳家嘴地名,据说就是当年岳飞驻军处。这位精忠报国却饮恨而亡的民族英雄也曾经登临黄鹤楼,在《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中抒发了壮怀激烈的忧思:“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今天的黄鹤楼三楼大厅,就有岳飞身披盔甲,欲拔剑收复河山的壁画。离岳飞亭不远,还有一尊英气凛然的岳飞铜雕,他一身戎装,满面忧愤。在他身后,那匹战马也腾跃躁动,栩栩如生。作为背景的青石浮雕上,岳家军气吞万里如虎、大败金兀术的场面和岳飞书写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一起,烘托了弥天不散的英雄气。这英雄气与山下的辛亥革命红楼、烈士祠,遥相呼应,显示着这座不高的山的英魂,这也是武昌城的精神。

  1927年,一位“怅寥廓”的青年革命家也登临此楼,吟出那首著名的《菩萨蛮·黄鹤楼》:“……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在风雨如磐的岁月里,他心潮澎湃,壮怀激烈,但显然已不同于一般诗人,而是涌动着一种主宰神州命运的豪情……

  郁郁葱葱的蛇山上,黄鹤楼巍然屹立。如此多娇的江山,另有一种浩然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