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重要国际组织中的“中国面孔”越来越多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11月20日        版次:A02    栏目:羊晚政见    作者:董柳

  羊城晚报记者 董柳

  

  11月15日,第77届联合国大会全会举行联合国上诉法庭和争议法庭法官选举,两位来自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高晓力和孙祥壮均在首轮投票中胜出。这是中国法官首次当选前述两个法庭的法官,填补了中国在联合国内部行政司法系统任职的空白。

  确凿的事实表明,新时代十年来,在重要国际组织中任职的“中国面孔”越来越多。

  目前在国际司法机构中任职的中国人,还有薛捍勤女士。薛捍勤现任联合国六大机构之一的国际法院的法官。国际法院是根据《联合国宪章》设立的国际司法机构,设在荷兰海牙,负责审理各国就国家间争端向法院提交的诉讼案件,并可以就联大、安理会等联合国机构提交的法律问题发表咨询意见,由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选出的15名法官组成。2020年11月,薛捍勤与4名其他国家的法官当选,任期9年,从2021年2月6日开始。薛捍勤此前担任国际法院副院长,本次连任国际法院法官。

  现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李军华是中国资深外交官。据新华社今年7月25日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当日宣布,任命李军华为联合国主管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根据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办公室发表的声明,李军华接替同样来自中国的刘振民。

  今年6月,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换届选举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中国籍委员、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唐勇成功连任,任期为2023年至2028年。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系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设立的国际机构,该委员会由21名独立专家组成,负责审议沿海国就其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提交的划界案。

  现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是该组织历史上首位中国籍总干事。联合国粮农组织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致力于保障粮食安全,实现“零饥饿”目标。屈冬玉曾任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拥有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

  由57国共同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是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2020年7月,亚投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宣布,亚投行理事会选举中国人金立群为亚投行第二任行长,金立群于2021年1月16日就任第二任行长,任期5年。

  现任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的张向晨,曾任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现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的李波,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现任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国际电工委员会主席舒印彪都是中国人,而国际电工委员会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信联盟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今年1月5日,来自中国香港的香港廉政专员白韫六当选国际反贪局联合会新一任主席……日本《日经新闻》在2021年5月28日的报道中说,近年来,在国际组织中任职的日本官员人数越来越多,但中国人的数量增长得更快。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重要国际组织中任职,显示出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来,“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我们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全面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赢得广泛国际赞誉,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