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首批“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后,各处“红色地标”陆续开放为“思政大课堂”

百年历史焕新彩,革命文物见荣光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12月30日        版次:A10    栏目:    作者:文艺、黄冬凌

     韶关市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 通讯员供图

     广州起义工人赤卫队佩戴的红布带 广州起义纪念馆提供

     东湖旅店——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 通讯员供图

     中山市孙中山故居 (资料图片)

  

  文/羊城晚报记者 文艺 通讯员 黄冬凌

  

  作为“革命文物”大省,广东去年公布了首批革命文物名录,其中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513处,可移动革命文物4544件(套)。如今,这些见证初心使命的红色地标陆续得到修缮保护,并逐步对公众开放,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

  百年历史激荡,文物见证荣光。

  广东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之一,也是革命文物延续年代最长、序列最完整、种类最齐全的省份。今年以来,随着《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的通过实施,广东在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上继续作出了诸多有益探索,让革命文物在创新传承中活起来。

  

  修旧如故,百年红色建筑焕发新生

  

  步入广东惠州市东平大街,一幢三层青砖洋楼前游人如织,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就是曾震惊中外的“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中转站东湖旅店。

  东湖旅店是当年“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的惠州接送站,茅盾、邹韬奋、何香凝等100多位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曾在它的庇护下得以脱险。

  然而,这栋建筑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直到2017年,惠州市惠城区政府出资750万元人民币回购东湖旅店。随即,惠州市、惠城区两级政府又投入2000万元人民币进行保护修缮、陈列布展。2019年1月,东湖旅店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正式面向公众开馆。革命战士用过的实物和一张张泛黄旧照,带着人们重回“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的革命岁月,将当年的繁华与沧桑娓娓道来。

  陈列馆开馆不到两年,已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十万人次,线上游客超过百万人次,并以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成功入选“2020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今年7月,东湖旅店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一处处旧址讲述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一件件文物彰显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保护修缮革命旧址、文物,广东积极作为。在革命文物的保护修缮过程中,广东始终坚持研究与保护维修相结合、预防性保护与抢救性保护并重、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少干预等原则,不断提升修缮的科学化水平。

  今年以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虎门炮台旧址、黄埔军校旧址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陆续得到修缮,并以更好的面貌与观众见面,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旧址、海丰红宫红场旧址、邓发故居旧址等一批革命文物的修缮方案也已实施编制。与此同时,广东还完成了80处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和活化利用的省民生实事清单,全省革命文物保存状态持续改善。

  

  协调推进,两大重磅文化工程落户广东

  

  广东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第一站”,1934年10月25日,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转战到粤北,21天时间里先后经过广东南雄、仁化、乐昌、连县四个县,并在这里撒下革命的种子,留下伟大的长征精神。

  当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东段)的建设引人瞩目,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东段)是新时代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的重要举措。我省按照一路、三线、四片区、五节点的总体结构,进一步挖掘整合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在建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东段)文物保护体系的基础上,做好相关保护修缮工作,并不断创新长征文化宣传展示工作。

  悠悠珠江口岸,一座规模宏大的“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暂定名)”呼之欲出。

  根据规划,遗址公园将以“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重要历史事件为主线,以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旧址为载体,统筹周边历史人文、自然山海、文旅游憩等优质资源,构建“一带、两廊、三关、六园”的总体结构。公园的建设,现已被列入“十四五”广东省文化和旅游重大工程项目。

  革命文物工作的有序铺展,离不开管护力量的加持。2021年,广东革命文物机构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增设革命文物处。今年以来,广东专门成立了省革命遗址领导小组,并建立革命遗址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使得相关部门职责更加明晰。6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增设革命文物研究所,为全省革命文物工作保驾护航。在地方,继广州、潮州之后,韶关、茂名相继成立革命文物科,基层文物管护力量陆续得到增强。

  摸清革命文物家底,才能做到保护不遗漏。去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公布首批广东省革命文物名录,核定全省21个地市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513处,可移动革命文物4544件(套),将革命文物家底基本摸清。今年8月,在首批革命文物名录的基础上,广东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的核定工作正式启动,目前已收集各市申报不可移动文物429处,可移动文物8408件(套)。

  

  完善法规,夯实革命文物保护基础

  

  年初好消息传来,《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下称《条例》)正式获表决通过,广东成为国内首批出台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的省份。建立革命遗址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实行保护管理人制度、将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相结合……《条例》明确了革命遗址的保护原则和工作机制,它的颁布实施对做好全省革命遗址保护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条例》起草人之一、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志昊副教授认为,《条例》设合理利用专章,强调既要注重有形遗产的保护,又要注重无形遗产的传承,大力弘扬革命传统精神。《条例》的出台,意味着广东的革命遗址保护工作自此纳入了统一、明确、可操作的法制化轨道。

  自2017年起,广东先后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红色军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意见》《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指引。

  去年,我省印发《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进一步加强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方案》,首次提出明确革命文物安全责任人、革命遗迹遗址尽可能开放、建立革命文物大数据库等多项创新举措。

  为深入挖掘革命文物遗存,我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为红色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提供坚实的政策和财政支撑。去年,广东为全省135处省级以上革命文物保护单位首次“上保险”,共计提供风险保障金额49.5亿元人民币,这是我省文物行政部门、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的创新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的革命文物经费保障进一步加强。省级财政年度文物保护专项经费逐年递增,从2015年的0.6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21年的1.2亿元人民币,并从2019年起5年专项安排15亿元人民币实施省级以上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建设、展陈提升行动。

  

  拓展边界,博物馆“变身”思政课堂

  

  革命文物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为了充分释放革命文物的价值,今年广东省紧扣党的二十大主题,各地博物馆、纪念馆依托革命遗址、红色文物纷纷更新展陈,推出一批反映所在地革命历史的特色展览。

  在广州,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推出《时代画卷 人民有感——中国这十年》主题影像展,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取得的重要成就,展出2012年至2022年十年间的百余幅精彩摄影作品;广州起义纪念馆推出《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展览,鉴选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手稿、家信等珍贵文献以及各类实物,向参观者讲述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人格力量。

  在深圳,深圳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作为深圳博物馆分馆免费对外开放,基本陈列《叶挺将军与深圳》展览展出100多幅历史图片及若干历史文物复制件,勾勒出叶挺将军的戎马生涯和抗战期间他与深圳的不解之缘,以及深圳地区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

  在其他地区,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推出《墨缘五色——贺国庆﹑喜迎党的二十大中国画作品展》;连州市博物馆推出《喜迎二十大,赓续红色血脉一一连州人民革命史展览》,分四部分介绍1924年到1949年期间,连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敌斗争的英雄事迹与光辉历程。

  革命文物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最生动教材,全省多个革命遗址纪念馆都在文物展览基础上,举办多元活动拓展展陈“边界”,吸引更多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主动走进遗址纪念馆参观、学习。下半学年伊始,荔湾区西关实验小学芳和校区的学生们迎来了一堂特别的思政课。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讲解员走出博物馆、走进校园,为同学们讲述85年前广州儿童剧团积极参加抗日宣传工作的故事。

  近年来,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充分利用自身红色资源,面向青少年打造“博学堂之开学第一课”“红色思政大课堂”等社教品牌活动,充分发挥革命场馆的育人功能,传播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赓续传承。

  今年8月,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等7家广东文博单位入列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广东将一系列生动鲜活的思政课堂“搬”到博物馆,让博物馆成为青少年所喜爱的“沉浸式”实践教学基地。

  

  文旅融合,红色旅游引领新潮流

  

  日前,2022年度“走读广东,粤游粤红”自驾游系列活动迎来圆满收官。活动先后走进韶关、梅州、肇庆、潮州等四个城市,数百名自驾游爱好者参与其中,在探访革命遗址中品读红色革命历史。

  广东红色旅游资源“存量丰富、形态多样”,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广东红色革命历史跨度长、事件影响大,百余年来留下了中央苏区、粤北红色堡垒、东江纵队抗战、爱国名人侨乡等数不胜数的红色资源,并拥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3个、红色旅游A级景区23个。

  近年来,广东积极推进红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先后推出几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将红色资源串珠成链,让红色资源全方位活起来、动起来。

  早在2018年,广东就推出了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019年5月,广东还发布了首批115处广州红色旅游资源(红色革命遗址)目录,推出了全新策划的广州6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又于去年推出了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其中“岭南文化·人文遗存”等3条线路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及家庭游客以假日旅行的方式自发学党史、主动体验红色文化,红色旅游蔚然成风。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过去“参观+讲解”的单一体验模式,而是希望有更多沉浸式互动体验。

  今年3月,由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发起的“串联红色线路,追寻革命足迹”活动入选了第三届(2021)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该活动沿着红四师的转战路线(花都-龙门-紫金-海丰-普宁),通过文艺展演、图片展览、微党课、研学、红色诵读等立体、多维度的形式,创新展陈方式,讲“活”革命故事,为观众提供多元文旅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