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有民校60万年薪聘老师,噱头还是动真格?

民校生源竞争压力加大,练好内功方是正途;“入学潮”将至,如何用好退休名校长名教师考验广州教育智慧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1月05日        版次:A03    栏目:    作者:蒋隽

    

  

  羊城晚报记者 蒋隽  

  

  新年伊始,广州不少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以下简称“民校”)公开招聘教师,有民校开出60万元年薪揽才。这是噱头还是动真格?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解到,高薪招聘的民校年年都有,是否兑现不得而知;相比而言,民校对公办学校(以下简称“公校”)退休名校长的招揽则十足“真金白银”。事实上,对于民校,生源空间可能面临进一步压缩,与其制造噱头不如“真刀真枪”勤练内功重新定位;对于公校,在“入学潮”即将到来之际,教育部门也不妨想想如何用好退休名校长、名教师。

  

  公开招聘,不少民校开出高薪

  

  近日,广州不少民校相继招聘教师,开出的待遇不可谓不高。

  例如,广州源雅学校招聘启事显示,该校小学部招聘9名老师,普遍要求三年以上低、中、高段教学经验,初中部招聘10名老师,普遍要求具有多轮初三备考经验及科组长经验,年薪高达60万元。

  广州南沙实验外语学校2023年招聘季启动,最高综合年薪为60万元。

  广州华万学校招聘人数达138人,需求横跨小学、初中、高中各个科目,年薪高达55万元。

  广州海珠区华海双语学校公开招聘小学、初中全科教师以及综合课程教师,综合年薪18万-40万元。

  15年一贯制的广州市为明学校招聘小学语文教师,初中物理教师,高中语文、数学、物理教师等,包括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师。招聘条件中不仅要求应聘者对广州中考或高考相关考题方向、政策等深入了解,更明确“具有学而思或新东方等大厂五年及以上教学经验、具有毕业班授课经验、具有初中竞赛课或者高中强基课授课经验者优先”。待遇方面,青年教师月薪1.5万-2万元,学科带头人年薪35万-46万元。

  

  是否兑现,关起门来的事儿

  

  民校开出五六十万元的年薪聘老师,是噱头还是动真格?

  业内资深人士表示,高薪招徕人才的民校年年都有,这是不少民校都会采用的噱头。事实上,有的学校仅面向一两个能成为“金字招牌”的老师支付高薪,也有学校年年这样宣传但一直没有招到心仪人选。民办教育毕竟是有投资方、自负盈亏的市场行为,给老师开多少工资,必然要符合投入产出的最大效益。承诺的高薪有无兑现,是“老板”关起门来自己的事情。

  此外,业内人士透露,民校教师待遇差距较大。例如,广州天省实验学校(原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招聘公告就显示,薪酬按照“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绩优酬高”的原则,计发14万-35万元。“民校不受编制限制,按需用人,淘汰机制灵活。”天省董事长莫道明介绍,师资待遇更加灵活,按劳取酬,“待遇高的高于公办学校,低的低于公办学校”。

  

  真金白银,“抢”的是退休名校长

  

  外界能看得更清晰的是,民校对公校退休名校长、名教师“真金白银”的招揽。

  2022年5月,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正高级教师彭建平退休卸任广州中学执行校长,随即被广州天省实验学校聘请为校长。

  此外,全国优秀教师、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孔珍,出任广州南方学院番禺附属小学执行副校长;拥有佛山市禅城区名校长荣誉的谢先刚,出任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实验学校执行校长;番禺区北新正华学校聘请全国名校长、原广东仲元中学校长古殷担任校监……

  业内人士透露,在教育界负有盛名的校长、教师们,退休后被不少民办教育投资方“排队”聘请、开价通常百万元起步。目前,广州公校又即将有一批名校长到退休年龄,已有民校抛出橄榄枝、接触试探。

  

  观察:

  

  民办教育:“窗口期”谋突破,造噱头不如练内功

  

  “公民同招”后,义务教育民校电脑摇号入学、不得“掐尖”。对于民校来说,入口,不再有生源优势;出口,与公校一样面临中考;学费,却是数万甚至十几万元。

  “民校与公校的区别是什么?靠什么吸引学生和家长?”这是每所民校必须回答的问题。

  广州市教育局表示,由于“二孩”政策后出生的适龄儿童的上学需求,广州将在2023年及2024年迎来入学高峰,每年新增学位在7万至9万个。

  短期而言,政府向民校购买服务是应对“入学潮”的方式之一。然而,高峰之后必有缓坡,“入学潮”是阶段性现象。这些年,广州公校每年以几十所甚至上百所的速度增加,入学高峰回落之后,公校将有更多学位满足学生入学需求。

  上个月,广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做好来穗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中拟规定:“自2024年起,各区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总数原则上不超过当年辖内在读随迁子女总数的50%,引导各区办好办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为随迁子女提供更多的公办学位”。这意味着,对于主要生源是非户籍生的民校来说,生源空间或进一步压缩。

  面对叠加的挑战,民校与其制造噱头,不如“真刀真枪”打造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练好内功,重新出发,方能形成自己长久的竞争力与生命力。

  

  公办教育:不妨出台支持政策,让退休“老宝贝”发挥余热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广州教育界,“老宝贝”可不少,包括每年公校不少退休的名校长、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高级教师等。“入学潮”来临,每年新办近百所公校之时,如何用好这些“老宝贝”们,考验着广州教育智慧。

  相关部门不妨出台支持政策,让他们发挥余热。例如,教育集团是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的重要抓手,目前广州有100多个教育集团,老校长们退休后是否可以出任教育集团总校长,成为整个集团向心稳定、智慧咨询、资源协调的坚强磐石?

  此外,退休名校长、名师们或可出任区、市、学校的教育顾问或学科带头人,为全市教育出谋划策,培养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