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视觉中国 |
|
羊城晚报记者 丁玲 随着2022年落下帷幕,公募基金全年成绩单也出炉。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发现,在此前两年由于市场整体环境较好而走红的一大批“网红”基金经理,2022年的收益情况普遍不理想。在百亿以上的基金产品中,实现正收益的基金经理只有一位,规模超过200亿元的明星产品更是全年收益全部为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体量“黑马”基金经理表现突出,包揽了公募基金冠亚军。 “网红”基金经理业绩普遍欠佳 回顾2022年,A股市场充分演绎结构性震荡行情,三大指数出现不同程度下跌。其中,上证指数累计下跌15.13%,深证成指累计下跌25.85%,创业板指累计下跌29.37%。在市场持续波动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权益基金还是固收产品,整体表现都不如往年。 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发现,自带流量的“网红”基金经理们2022年以来收益普遍不理想。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权益类基金(其中剔除QDII和另类商品基金,A/C份额分开计算)中,规模超过200亿元的明星产品去年收益全部为负,其中跌幅最小的易方达消费行业去年以来亏损14.08%;蔡嵩松管理的旗舰产品诺安成长去年下跌幅度达39.96%,可谓亏损惨重。 如果把视野放宽到百亿元以上的基金产品,2022年实现正收益的基金经理也只有丘栋荣一位,他管理的中庚价值领航混合全年收益为6.12%。作为一位典型的深度价值派基金经理,丘栋荣的中庚价值领航今年的重仓行业以油气、银行、有色化工、地产为主,这几个方向去年总体表现跑赢大盘,因而该产品成功斩获正收益。 在百亿元规模以上的产品中,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热门行业(赛道)的代表产品业绩普遍不佳。生物医药行业的代表基金,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下跌23.83%,赵蓓管理的工银前沿医疗下跌22.04%;主攻新能源赛道的几位明星基金同样没能逃过下跌,去年冠军基金经理崔宸龙在管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下跌25.08%、冯明远在管的信澳新能源产业下跌28.72%、去年大火的农银新能源的年内跌幅达到28.13%;半导体主题基金中,郑巍山管理的银河创新成长下跌超35%,与诺安成长堪称“难兄难弟”。 小体量“黑马”基金经理包揽冠亚军 与明星基金翻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体量“黑马”基金经理黄海则由于今年重仓了煤炭和地产两大方向,业绩从去年年初开始就名列前茅,并且成功将优势维持到了年末。 与动辄掌管百亿元规模的明星基金经理相比,2022年包揽公募基金冠亚军的“黑马”基金经理黄海管理规模就要“小巧”很多。据公开资料显示,黄海2015年4月入职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公司投资经理,现任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基金经理。目前在管基金数量3只,管理规模为38.61亿元。其中,他管理的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混合基金以2022年48.56%的全年涨幅一举夺冠。同样由他执掌的万家新利全年大涨43.66%,位列主动权益基金全年涨幅榜第二。万家精选A全年收益率为35.51%,排名第四。 不同于过去几年成长风格基金经理表现突出,2022年“绝对收益型”选手大放异彩。早在去年年初,基于全年市场震荡趋弱的整体判断,黄海就果断收缩战线,将投资组合集中于煤炭及地产两大板块,分别对应通胀、稳增长两大投资主线。 整体来看,2022年排名靠前的基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管理型产品,由于基金经理踩准了方向,比如重仓了煤炭等板块,再进一步优选个股,实行了不错的收益;第二类是主题型产品,比如煤炭、旅游等,主要是因为跟踪的指数今年表现较好。 45只基金去年收益超过10% 来看看全市场基金表现。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发现,剔除QDII、商品类基金后,共有45只基金(A/C分开计算)2022年收益超过了10%,其中有10只基金的年内收益超过了20%。 普通股票型基金方面,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2年仅有16只普通股票型基金取得了正收益,最高的达到31.5%。梳理上述基金不难发现,它们均具有比较明显的主题性质,比如医疗健康、医疗保健、中药等,排名第一的英大国企改革主题,主要也是重仓了煤炭板块。 再来看偏股型基金的表现,2022年也仅有44只基金取得了正收益,其中收益超过5%的仅有24只,另外,在平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基金方面,今年共有122只基金实现了正收益,其中仅有15只基金的收益超过了10%。 固收产品表现不甚理想 权益类基金2022年整体表现欠佳的同时,固收方面表现也不甚理想。比如偏债混合型基金和二级债基,这两类产品经常以“固收+”的形象展示给投资者,但是从2022年来看,不少基金跌幅非常大。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去年这两类产品中,有超过1500只基金为负收益。 其中有14只基金的跌幅超过了20%,其中中邮睿利增强“踩雷”问题债券,全年亏损高达70.40%。而其他基金多是因为重仓了可转债,而由于可转债具有股性的另一面,在2022年贡献了很大的负收益。 再看短期纯债基金和中长期纯债基金,这两类被视为稳健理财的产品,2022年也出现了短期内的较大回撤,部分产品短时间内跌去了大半年的收益。共有58只短期纯债基金和中长期纯债基金出现了负收益,其中有27只基金跌幅超过1%,收益最差的是宝盈盈泰C,去年亏损达7.60%。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在二季度末时,前五大重仓债券中包括了多只地产债。 2023年市场有望逐步回暖 回顾2022全年表现,A股经历先跌后涨、再跌再涨的反复震荡行情,全年呈“W”形走势。展望2023年,基金公司又如何看待?对此,多数头部基金公司认为,市场在2023年有望逐步回暖,A股估值已处于底部区间,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广发基金认为,2023年在总量政策加码的情况下,向好的经济或将改善A股盈利端的表现,从而带动A股表现稳中向好,建议关注权益资产配置价值。结构方面,可以沿两条主线进行配置。充分受益于国内人员流动修复、地产数据修复以及经济复苏的顺周期方向是值得关注的主线之一;另外,从产业周期角度,景气可能超市场预期改善的高端制造和科技板块同样值得关注。 招商基金认为,2023年将成为经济修复周期的起点。随着房地产政策的调整与投资正常化,防疫政策的优化与潜在消费动能的恢复,中国经济正站在新一轮的复苏周期和信用扩张的起点。从投资和企业去库存行为的角度看,一轮上行的周期往往将持续6个季度左右。 华安基金也认为,宏观经济与证券市场在2023年都有望逐步回暖,在企业盈利增长方面,预计2023年A股公司(非金融)整体盈利增速将小幅回暖,上半年或是筑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