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人民至上”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1月11日        版次:A07    栏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作者:温春蕾

  

  □温春蕾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人民”二字在二十大报告中出现了100多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秉持的“不忘初心”,传承了中华民族“亲民爱民”“以民为本”的人本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切为了人民”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历史灿烂辉煌,但近代以来,中国的发展脚步迟滞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才有了新气象、新希望,彻底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直以推翻压迫与剥削为己任,为实现人民解放与自由为目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开展脱贫攻坚战,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如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全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群众路线;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民谋福祉、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为了人民谋幸福的事业,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幸福才有保障,而切实为人民谋幸福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团结带领全体人民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奋斗。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因此要依靠人民的力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第一、坚持党的领导。铭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第二、凝聚人民精神力量。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进。第三、激发人民创造力。通过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守正创新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提供广泛而强大的智力支撑。第四、协调区域发展。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共同发展;推动城乡融合,优化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凝心聚力,在不同区域力量的分工协作、取长补短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人本精神”

  

  自古中国大一统思想蕴含了极大的包容性,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眼光相一致。正如《共产党宣言》所强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作为社会的主体与核心是极具批判性与革命性的,因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而人才是实践的主体。世界是人民的世界,在全球化的今天,每个人的自由都建立在同一个共同体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中华“天下一家”理念。随着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将持续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坚持共建共享、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持久和平、开放包容、清洁美丽、共同繁荣的世界。

  民本思想源于中华文化,它深深影响着每一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讲“三个有利于”最终落脚点就是人民,江泽民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的基础,胡锦涛将“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我们坚信,蕴含中华“人本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将对人类发展产生越来越普遍的重大影响。

  

  (作者是广州航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