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鼓励“摆摊”、项目“竞速”、包机“抢人”……

开年发力搞钱 经济大省坐不住了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2月01日        版次:A03    栏目:    作者:

    项目开工忙,图为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配套管线工程项目效果图

     一线生产忙,图为惠州惠阳企业车间 羊城晚报记者 林海生 通讯员 钟蓝梅 摄

  

  又是一年春来到,万物更新启征程。

  疫情过后,复工复产渐热,老百姓压抑许久的消费欲望也在春节得到了充分释放。节后,全国多地政府更是铆足了劲要抓住这来之不易的经济恢复窗口期,大招频出,纷纷开启“拼经济”模式。

  1月28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对全年重点工作作出动员部署。会议围绕狠抓重点项目重大平台建设、坚持制造业当家等主题,提出要确保实现全省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的目标。

  同日,浙江召开全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会。会议提出,要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

  1月2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了包括恢复和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等十大方面的稳经济新政策。

  1月30日,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商务局联合印发了《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方案提出51项改革任务打通痛点堵点,排查制约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机制障碍,打造更优的消费营商环境。

  可以看出,各省市已经在摩拳擦掌,蓄势待发。

  

  优化营商环境成发力关键点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拼经济,其实拼的就是营商环境。2023年开端,北京、上海、浙江、吉林等省市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1月28日,上海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并出台优化营商环境“6.0版”行动方案。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会上指出,要用好数字化手段为优化营商环境赋能,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效率提升。确实,上海也用行动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从2018年初,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一网通办”,到现在“一网通办”已成上海政务服务的一张金名片。数据显示,到今年初,“一网通办”总门户累计接入近3600个服务事项,累计办件2.97亿件,网办率达84%。随着从“1.0”到“6.0”的数轮优化行动,上海的营商环境已经取得成效,截至2022年底,上海市每千人企业数量增加到111.1户,居全国前列。

  同为特大型城市,北京当然也不甘落后。1月30日,北京发布《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包括四方面51项任务。方案提到,在重点商圈开展外摆试点,由区政府统筹组织相关部门划定外摆位,明确外摆时间、经营品类等细则,由经营者向所在街道进行网上报备,由街道对细则落实情况进行监管。出台户外展示设施设置标准规范及管理细则,明确办理流程、申请材料、办理时限等内容并向社会公布。黑龙江省近日印发的《关于促进全省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也提出,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全面恢复,创造条件鼓励早市、夜经济、路边摊等发展,在地方权限内免收一切费用。有专家指出,通过外摆的形式,商业能够营造一铺一景一天地的情景式街区,有助于消费者培养新的消费文化,也给城市带来了烟火气。

  浙江把实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列入三大“一号工程”;吉林围绕4个环境建设,提出182项政策举措和重点任务;河北探索开展全域营商环境综合评价,集中整治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等行为,这些省市都纷纷向外界传递出要持续抓好营商环境建设的强有力的态度。

  

  抓项目扩投资成GDP增长点

  

  扩大投资不仅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各地实现GDP增长的重要保障,因此,不少地方在2023年都把建设重点项目作为了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1月28日,经济大省广东宣布今年将安排省重点项目1530个,总投资约8.4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规模的项目达205个,50亿元至100亿元规模的项目有152个。同日,福建省发改委印发2023年度省重点项目名单,名单显示, 2023年度,福建省重点项目1580个,总投资4.09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480亿元。1月29日,四川省发改委公布2023年四川省重点项目名单,共列700个项目,其中续建项目464个,新开工项目236个。

  不少省市更是已经走在了行动前列。

  2023年以来,上海已签约重点产业项目160多个、总投资1000亿元,新开工重点产业项目60多个、总投资超700亿元。

  1月28日,陕西省集中开工了一季度795个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5646亿元,年度投资2285亿元。

  1月29日,湖南省长沙市34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计划总投资195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40亿元。

  1月30日,深圳宣布,2023年首批新开工项目共266个,总投资约3295.3亿元,2023年度计划投资约535.6亿元。

  山东谋划实施了约15000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并即将于2月上旬组织一批集中开工。

  在多地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的背后,是GDP目标增长的压力。据了解,上海2023年GDP的增速目标定为5.5%以上,广东提出确保实现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北京2023年GDP的增速目标则定为4.5%以上。

  这也难怪广东省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会在中山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公开“喊话”:“企业有增资扩产需求,有总部建设需求,可以直接报给我,我和市长当好你们的服务员,当好你们的后勤部长,帮助你们以最快的速度落地项目。”同时,郭文海还直接向企业递上了自己的电话号码,他的这一举动更是体现了中山目前面临的紧迫性。中山市今年GDP的增长目标为6%。

  

  “抢人”复工把握城市发展先机

  

  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人口红利”也早已成了公开的秘密。

  早在1月12日,深圳就公布了节后“抢人大战”的政策红包,又是发交通补助、又是发员工补贴。不仅按照每人2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返岗交通补助,而且只要企业新招用首次来深就业员工,还会按照每人5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新招用员工补贴。

  江苏省无锡市人社局的工作组更是在1月26日组织了一场“点对点”的包机活动,直接奔赴云南曲靖,为120名来无锡务工人员顺利返岗提供便利。

  1月30日起,东莞市人社局将举办多个线下招聘、线上招聘活动,满足用工市场供需对接需求。据悉,节后东莞共提供岗位4034个,岗位需求5.17万人,涉及有用工需求企业1087家,安排150多场招聘会。

  上海和南京则把目光瞄准了高端人才。

  1月11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南京市人才安居办法》,并于2月12日起正式实施。人才安居采取实物配置和货币补贴两种方式,适用对象包括a、b、c、d、e、f等6类人才。a类人才和在南京市承担国家(国际)重大战略项目的特殊人才(团队),将实行“一人一策、一事一议”;b、c、d、e、f类人才既可享受实物配置,也可申请货币补贴。实物配置的面积从150平方米至30平方米不等,货币补贴也根据不同类型人才给出不同标准,其中,b类人才最高可达200万元。

  1月29日,上海市浦东新区“1+1+N”人才政策体系正式发布。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红对政策体系进行了解读。第一个“1”是《关于新时代浦东新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浦东人才“25条”),是浦东首个经区委全会审议通过的人才政策文件。第二个“1”是《关于新时代浦东新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人才发展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共提出了24个专项任务,这些是未来三年贯彻落实浦东人才“25条”的路线图和任务书。“N”是作为配套的专项人才政策,首批推出了11项,其中包括“明珠计划”,明确了院士、博士后、技能人才,教育、卫生、法律服务、金融、航运人才,重点产业(领域)“高精尖缺”海外人才认定标准、人才安居等。在人才安居上,实行梯度保障的人才公寓和租房补贴政策,根据各类人才的居住偏好,提供不同类型的人才公寓房源。通过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优化海外人才入出境、停居留和工作准入的审批制度。

  相关专家分析认为,各地“抢人”的原因主要在于解决节后企业用工荒,力求为今年经济“拔得头彩”。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政策、资金,更需要人才。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各地“拼经济”的号角已吹响,大家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成效。毕竟“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