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6日,湛江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航拍图 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摄 |
羊城晚报记者 许张超 杨再睿 岭南春来早,园区花正繁。2月10日,记者从全省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获悉,截至2022年底,全省95个省产业园实现工业投资1972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33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7.7%,较全省工业投资和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同期增速分别高12.7%、6.1%,产业园区建设成果显著,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区域协调发展。 产业赋能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广州开发区TCL华星光电T9项目、肇庆宁德时代一期、湛江巴斯夫(广东)首套装置正式投产;深汕合作区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项目,江门中创新航、隆基太阳能项目,珠海爱旭太阳能,佛山瑞浦兰钧,肇庆璞泰来、吉阳智能锂电等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陆续在园区开工建设…… 产业赋能,平台先行。记者从会上获悉,自2005年以来,省产业园区的规模和效益长足进步,去年省产业园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规上工业产值超万亿,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园区工业增加值占所在地比重超过四成,园区贡献税收占所在地比重接近七成,产业园区发展质量稳步增强,一批特色产业园培育形成良好示范。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涂高坤表示,广东在2022年培育了19个特色产业园,两年合计培育38个、覆盖21个地市,主导产业平均贡献度超过60%。截至目前,95个省产业园主要分布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2市以及惠州市、中山市、肇庆市,基本实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县域全覆盖,已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 在粤东,中山(潮州)产业园利用天然良港,益海嘉里、华瀛LNG接收站落子云集,集聚粮油加工、临港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在粤西,湛江、茂名两个世界一流的炼化基地比邻而居,以园区为依托,集聚形成绿色石化、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在粤北,深圳(河源)产业园凭借“深圳基因”大力发展手机产业,加快打造电子信息千亿产业集群…… 省产业园承接能力持续增强,园区现有工业企业已达到8600家,其中四成以上来自珠三角地区,成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同时,其社会贡献也逐步提升,累计提供了115万个工作岗位,贡献超过七成税收,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与珠三角核心区人均GDP差距大幅缩小。 产业集聚 培育新经济增长极 2021年底,广东省委省政府在珠海、汕头、佛山、中山、江门、湛江、肇庆等市谋划布局了七个大型产业集聚区,以整合优化现有省级以上园区及新开发区域。记者从现场了解到,2022年,广东多措并举高标准推动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其中,广东省财政厅安排21亿元专项资金,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下达10500亩用地指标。 涂高坤表示,2022年累计配套117亿元财政资金和12017亩用地指标,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新整备土地面积5.5万亩,新建道路475公里、管网1178公里,新开工项目576个、新投产项目443个,实现了工业投资2192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441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5%、5.7%,较全省工业投资和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同期增速高9.2、4.1个百分点。 其中,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破局起势,去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012亿元(占全市的66%),规上工业增加值568亿元(占全市68%),工业投资410亿元(占全市60%);新增签约项目208个,新增投产项目209个;累计新修道路94公里,新修管网296公里,新整备土地1.38万亩,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7家。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市还发挥首创精神,探索出一系列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法。例如,肇庆市新组建开发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强化运营能力,撬动银行授信310亿元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汕头与央企合作,以共同组建母基金方式与中铁十二局集团合作开发建设园区;中山发挥“园区+国企”共建的资源整合优势,推动翠亨新区加快建设。 产业提升 多政策支持补齐短板 “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的短板。”涂高坤说,一些园区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公共服务、生活配套滞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部分园区因基础设施问题影响生产经营;园区间的产业错位发展不明显,抗风险韧性不足;土地利用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省产业园批而未供、闲置用地处置率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个百分点;运营能力短板有待补齐。 涂高坤表示,接下来将实施“大平台”提升行动,积极打造一批“万亩千亿”园区载体。一是推动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有新作为。瞄准打造新增长极,加快形成高水平的产业承接能力;二是推动主平台建设有新进展,指导各地完善配套政策,建好开发运营平台,加强招商引资,尽早形成示范引领作用;三是推动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有新成果,深化特色产业园培育,推动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在珠三角地区打造一批省产业园,加大批而未供、闲置用地处置力度,推动“双碳”目标在园区落地;四是推动园区管理水平有新提升。加强各类园区监测考核,落实差别化支持政策,优化运营机制,形成有序竞争、比学赶超势头。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总工程师朱国鸣则表示,将倾斜支持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制造业新增用地需求。其中,对固定资产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先进制造业项目,省市联动共同保障用地需求;对固定资产投资额1亿元以上且投资强度不低于300万元/亩和地均税收不低于15万元/亩的先进制造业项目,以及其他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支持的项目用地由省来保障指标。此外,还将倾斜支持主平台、重要园区的用地指标,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优秀主平台进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