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古城,独具韵味 赖俊权 摄 |
嘉应古城闹元宵 赖嘉华 摄 |
东山书院 赖俊权 摄 |
东山书院学风鼎盛 赖俊权 摄 |
详细报道请扫二维码 |
栏目统筹/魏琴 文/羊城晚报记者 危健峰 梅江水岸,花灯倒影;嘉应古城,鱼龙戏舞。羊城晚报《大美岭南》第39站走进“满城梅花满城诗”的梅州,在这里,浓浓的客家味如春风拂面。南宋杨万里《明发梅州》诗中赞它:“市小山城寂,船稀野渡忙。金暄梅蕊日,玉冷草根霜。”郭沫若赋诗梅州:“灵禽闻有翎五彩,文物由来第一流。”“一城两坊”,是世界客都人文秀区的缩影,文物风流、人文荟萃。 沿时光河流追溯,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梅江岸边始筑城,遂成“一城两坊”(嘉应古城、攀桂坊、望杏坊)格局。 旧时,古城青砖为墙,护城河环绕,各式牌坊林立,文风盛行的攀桂坊和人杰地灵的望杏坊左右相望、并蒂花开。民国期间,古城形成骑楼建筑群,长街短巷,市井烟火、车水马龙。 如今,“一城两坊”经过修缮活化,成为梅州保存最典型、最聚集、最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内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不可移动文物22处,名街古巷30多条,凌风东、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二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 “一行谁栽十里梅,下临溪水恰齐开。此行便是无官事,只为梅花也合来。”诗人杨万里笔下的十里梅花,在攀桂坊客家公园里盛放,暗香浮动、游人如织;东山书院、东山中学,学风鼎盛、书声琅琅;黄遵宪故居“人境庐”一展爱国诗人和外交家的风采。诗人张琚笔下的攀桂坊:“榕阴深入一堂开,日倚栏干望几回。旧雨不逢排闼至,先生今为看花来。”似乎与杨万里“只为梅花也合来”遥相呼应,成为佳话。 “桂乎是攀,杏焉在望”,望杏坊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望杏坊内有名街古巷9条、古民居24座、历史遗迹7个、书院宗祠3座、寺庙庵堂3座。具有1500年历史的大觉寺,中西合璧、独具匠心的鹤和楼保存至今。黄仲容、林丹云、张敦道“一里同科三进士”,教育家梁伯聪、革命志士朱云卿等皆出于此。 古城的骑楼带着浓郁的岭南特色。中华路、民主路述说烽火岁月,凌风路、义化路、元城路、仲元路让后人记住了民族英雄文天祥、客家先贤程旼、“铁汉”刘元城、革命先烈邓仲元。古城建于南宋的梅州学宫(孔庙)、清乾隆年间的观澜亭(八角亭),以及极具客家风情的月宫巷、珠条街等,无不体现客家人的耕读传家和崇文重教。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金山圩日和闹元宵是“一城两坊”的重要活动。圩日是客家人商贸交易、互通有无的习俗,也是承载客家人记忆和乡愁的重要载体。今年的金山圩日与闹元宵结合,安排了元宵特色美食、特色商品展销、兔年幸运门打卡等热闹活动。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当街巷悬挂起彩灯、点起百家姓灯笼,听客家山歌、赏广东汉剧、猜意趣灯谜,可谓“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良辰美景如斯,正是嘉应古城闹元宵,梅江水岸寻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