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细米菜 蒸蒸菜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3月14日        版次:A14    栏目:    作者:王跃

  □王跃

  

  “三月三,细米菜煮鸡蛋。”自我记事时起,每年的这个日子,母亲都会从田间扯来一抱已经结籽的细米菜,除杂洗净;用柴火灶,烧一锅开水,将细米菜与鸡蛋放在一起煮熟。菜是原生态,蛋是土鸡蛋,吃起来自然清香无比、口齿留香。母亲说我生下来就贫血,要多吃细米菜煮鸡蛋。因为,细米菜和鸡蛋有补血功效。

  那年清明小长假,正赶上农历三月三,我从百里外的荆州回潜江老家,第二天早上一醒来,就闻到了从卧室隔壁厨房里飘来的细米菜煮鸡蛋的清香。我年近半百,可我在七十岁老娘眼里,依然是个娃子。早饭时,母亲不停地催我多吃点细米菜煮鸡蛋,而且要吃双数。母亲说我血压高,要多吃细米菜煮鸡蛋。因为,细米菜有降血压功效,吃鸡蛋不会长胖。

  细米菜,其实是秋冬时节的时令菜。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细米菜也成为母亲为我们一家人改善生活的重要食材。早些年,位于襄河边、江汉平原腹地的潜江,盛产棉花。一到秋冬捡棉花的时节,田间到处都是细米菜,叶厚、水嫩、蔸大,人们随便挖几蔸,就可以当一盘菜。每年的这个时节,只要我从外地回来,母亲都会用细米菜打汤给我吃,如细米菜鸡蛋汤、细米菜豆腐汤。无论是打汤、下面条、煮面疙瘩,还是包饺子、蒸蒸菜,母亲都会以细米菜为主要食材。

  “细米菜,蒸蒸菜,好耆婆娘端碗来。一嘴巴,打转去;一嘴巴,打转来。”这是一首由童年到中年,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的儿歌。而今,我在离潜江老家百里外的荆州工作和生活,只要一听到孩子们唱这首儿歌,我的味蕾就开始复苏,渴望吃到母亲蒸的细米蒸菜。江汉平原流行“三蒸”,即蒸肉、蒸鱼、蒸菜。蒸菜,一般指用青菜叶梗蒸的菜,也叫素蒸,其中细米蒸菜,天然绿色无公害,为蒸菜中的上品之一。对于蒸蒸菜,母亲有一套做法。母亲说,荤菜要素蒸,素菜要荤蒸。所谓荤菜素蒸也好,素菜荤蒸也好,其实都是一个道理,即先将和好米面的细米菜碎末,放在木甄隔板上摊平,再将和好米面的鱼肉放在摊平的细米菜碎末上,这样在蒸的过程中,鱼肉里的油脂就会往下渗透中和到细米菜碎末里,细米菜的香气就会往上升腾中和到鱼肉里,吃起来,菜里面有鱼肉味,鱼肉里面有菜香。这也迎合了“鱼与熊掌兼得”的寓意!

  其实,在那个缺少肉腥味的年代,我们家里一般只能用素油蒸菜。一年到头难得吃上肉,我们一家人就只好将母亲蒸的细米蒸菜当肉吃。这些年,虽然早已远离了过去的苦,但是,母亲依然会想方设法让我们“忆苦思甜”。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只要是在母亲羽翼庇护下,甜比苦多,苦也是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