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探宝岭南“看家药”

羊城晚报推出“中药探宝”系列,手绘海报、快闪视频讲述岭南中药的“网红之路”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3月14日        版次:A15    栏目:    作者:林清清、陈辉、薛仁政

    

    

    

    

    

    

    

    

     扫码进入“中药探宝”专栏,可看详情

  

  “中药探宝”系列

  出品|林洁

  策划|龚丹枫 王倩

  统筹|林清清

  文案|林清清 陈辉 薛仁政 张华 刘欣宇

  插画|杜卉

  海报|杜卉 秦小杰 甘卓然 薛仁政 刘欣宇

  视频|秦小杰 甘卓然 薛仁政 刘欣宇

  

  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陈辉 薛仁政

  

  我国已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但仍面临全球疫情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以及甲流等春季流感高发期的健康风险。据广东省药监局最新规定,首批对症治疗的岭南知名院内制剂可在省内调剂流通,方便对症治疗不必恐慌囤药。

  3月2日起,《羊城晚报》连续推出“中药探宝——74种岭南院内制剂带你GET”系列,每天一个快闪短视频+手绘风海报,让这些“明星制剂”现身说法,带广大读者了解岭南“看家药”。

  

  探寻“网红”!

  传统中药变身手绘海报、快闪视频主角

  

  《是“药”还是“梅”?咳嗽痰多赶紧召唤!》《老广记忆!儿时的那口“止嗽糖浆”》《“小儿咳喘二宝”之一,春季肺热咳嗽来找我!》《退热“神器”有点甜,小朋友也爱喝》……“中药探宝”系列在羊城晚报报纸、羊城派、官方微博、视频号等全渠道推出,各界反应热烈。广东省中医院等三甲医院署名转载,联动发布,让中医药权威科普更有效传播,守护人民健康。

  多种中草药摇曳生姿的手绘插画海报,让“明星制剂”成为主角作趣味自我介绍的30秒快闪视频,或是辨证方法,或是用药提醒,每天一个对症治疗科普小知识,轻快风格的《中药探宝》系列吸引了不少年轻“中医粉”,看了就懂!

  “昨天的药梅和今天的含片,我经常用!”“这个含片我们老师口袋里都有!咽炎发作、失声都会用。”“我超爱这个药梅!每次都被提醒不能吃太多。”报道推出后,读者热烈留言响应,交流心得。也有读者对插画、视频的表现形式感兴趣:“画风好细腻!喜欢这样的中医药科普!”

  

  老广记忆!

  专业探访守护广东的“网红制剂”

  

  “‘老广州’应该都认识他们吧!去年年底我感染新冠时不停咳嗽,幸好有它,让我能够止咳安睡休息好。”“中医铁粉”关女士特意在本报《中药探宝》系列报道下留言,没想到从小到大家庭药箱里的“老朋友”,在遭遇新冠时又发挥新功用,让自己和家人免除恐慌。

  “中医铁粉”关女士的经历在广东不算少见。在广东,有一批被称为各大医院“看家药”“明星药”的院内制剂,几乎家家必备、人人见过。他们是各大医院专家组根据名医验方提炼,制备而成,因为简便验廉、口碑良好而深入民心。

  以往这些院内制剂通常只在院内流通。现在根据广东省药监局最新规定,凡列入《广东省对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品种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的,都可在广东省内各中医医院(或设有中医科的二级以上医院)调剂使用。

  首批列入《目录》的74种院内制剂有哪些?他们有何特点?出现了哪些对症治疗需求可以使用?循迹《目录》中的岭南院内制剂,羊城晚报记者采访多家中医院,由各家中医院药学部主任或制剂室主任讲解这些“岭南网红”的历史、特点、用法,深入浅出为市民科普:为何这些历史悠久的院内制剂,在市民感染新冠时也能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当面对季节性流感和日常保健需求时,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创新科普!

  让市民爱用、会用、用好中药

  

  广东是中医药大省、强省,纳入《目录》的首批院内制剂有着鲜明的岭南特色,或清热祛湿、或解毒化浊、或止嗽定喘,一直守护着广东街坊的健康。但专家提醒,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无论是应对新冠、季节性流感或是日常咳嗽,都要先分清寒热,才能对症使用。

  纳入《目录》的岭南院内制剂,有着多种不同剂型,例如方便携带使用的袋泡茶、可随时含服的口含片,让老人、小孩易入口好接受的合剂(内服浓缩液),还有吃起来像零食但实际有药效的药梅。“如何正确使用的确需要好好科普。”广东省中医院药学部制剂科主任、主任中药师陈燕芬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例如有的含片不能咀嚼,有的药虽然像零食,但的确是药,不能多吃。这些都是我们希望借助这个科普系列报道让广大市民了解的内容,进而爱用、会用、用好中药。本次系列报道清新雅致、趣味性强,能让人轻松认识中医药‘瑰宝’,有很好的意义。”

  “本院纳入《目录》的院内制剂,大多在本院使用了三四十年之久。”陈燕芬表示,他们不仅是许多老广从儿时到现在的“老朋友”,还有很多省内外及海外患者慕名而来,要求在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开药配送。

  “这些院内制剂大部分是根据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广东省名中医的经验处方研制而成的,体现了岭南医学特色,适合岭南人的体质,有的制剂年均处方量15万人次,是患者心中名副其实的‘网红’产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丘振文介绍,截至目前,已经有多家基层医院申请调剂了该院纳入《目录》的院内制剂。根据基层医院临床医生反馈,疗效很不错,能切实解决患者的问题。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王春霞介绍:“这些中药制剂,不仅在新冠疫情期间成为‘抗疫功臣’,现在又被多家医疗机构调剂使用,为广大患者排忧解难。”

  “相信这些制剂可惠及更多医疗机构和患者,既可促进医疗资源高效利用,又可充分发挥中药制剂在医疗救治中的作用,更能促进中医药进一步传承创新发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制剂室主任、主任药师林佳说。

  

  关于中医药,各位读者还有何想一探究竟的内容,欢迎留言或发邮件至:wbzbbjk@126.com,羊城晚报记者将持续带你见识中医药奇妙,齐来“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