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小作品演绎大人生,陆火琰戏剧曲艺专场《片笺片玉》上演

扎根基层三十载 丰富群众“精神食粮”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3月15日        版次:A11    栏目:    作者:全良波、温程鸿、杨国鼎

     陆火琰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全良波 通讯员 温程鸿 杨国鼎

  

  近日,信宜市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席陆火琰戏剧曲艺专场《片笺片玉》在茂名信宜市会展中心举行。精彩的演出不仅为观众奉上艺术盛宴,也让人看到陆火琰三十年如一日坚守阵地,坚守心中的梦想与责任,看到信宜戏剧曲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这场演出再次证明,深扎生活的土壤,传统文化在攀登文艺“高峰”的途中一样可以有大作为。

  

  小舞台演绎大人生

  

  当晚,以开场节目《扬帆艺海竞风流》拉开了专场的帷幕。接着,以信宜怀乡起义为背景的小品《山稔花开》精彩上演,主人翁共青团员阿三为了帮助游击队筹粮筹款,偷偷把乡绅父亲的粮仓锁匙偷出来,为游击队送粮,结果引发了一系列激烈的斗争和误会。

  随后,反映为官清廉的小品《太守陆绩——廉石》,体现新时代青年形象的《三晕新岳母》,倡导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音乐小品《摘果神器之小胖奇遇记》,刻画人性、表演人与人之间冷暖关系的小品《门》,反映自强不息、奉献爱心精神的小粤剧《情满锦江》,以信宜人民抗疫为背景、演绎万众一心抗疫的感人小品《还有名额》,赞美新时代的伟大进程的曲艺快板《奋进新时代》等纷纷上演。

  这些作品人物形象丰富、事件感人,真实反映了历史、时代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深受群众欢迎。

  “作品创作来自于生活,含有陆火琰对生活的感触,容易引起共鸣。”信宜文化馆馆长张清远说,陆火琰通过细心聆听来自最基层的声音,讲述基层的故事,“小作品”同样高扬了时代旋律。

  在张清远眼中,陆火琰是一个高产作家。1989年,27岁的陆火琰写的第一篇小说《意料之外》被《茂名日报》头版刊登。两三年时间,他就在全国、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300多篇。1993年6月,陆火琰选择去文化馆从事专职文艺创作工作,从此开启了群众文艺创作之路。2004年以来,陆火琰创作了110多个戏剧曲艺作品,50多个作品连续18年获得全国、省、市级以上的奖励。

  

  深耕创作结出硕果

  

  在戏剧曲艺传承发展中,文化馆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在陆火琰身上,记者看到了很多演职人员待遇不高、排练艰苦,却数十年如一日坚守阵地,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精神食粮的精神。

  陆火琰从小就喜爱文学,那时家里没电灯,就躲在被窝里打着电筒看书。他从中山大学毕业后,进入信宜市供销社工作。1989年,在妻子支持下,他重新走上了创作的道路。起步总是艰难的。这一年,陆火琰妻子下岗,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做起了街边小摊生意。下班后陆火琰就去搭把手,换妻子回家吃饭休息。

  “这是最苦的一年,我一个人做了五份工作。”陆火琰说,家庭主男、单位上班、摆摊做生意、做家教、坚持文学创作,每天都非常累。这段经历让自己体会到人生百味,积累了很多源自基层的素材。

  在陆火琰的回忆中,人生还有一段难忘的经历。1993年到文化馆工作后,从文学创作转向舞台艺术创作,整整十年,没有一件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只有加强学习,才能突围低谷。”十年磨一剑,陆火琰的文艺创作终于迎来了春天。2004年,他创作的7件文艺作品,在这一年里获得了全国或全省的征文大奖。后来,他连续18年获得了全国或省级以上的奖励。

  在陆火琰眼里,近年来,信宜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以丰富的文化内容和创新的文化形式,为大众提供个性化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也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创作沃土。“我们的创作环境在不断改善,会继续扎根基层写出更多好作品。”陆火琰说。

  据悉,信宜完善市、镇、村三级网络文化网络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信宜市文化馆、图书馆总馆均为国家一级馆,19个镇(街)文化站均达到二级站以上,已实现全市建成基层综合文化中心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