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创意电子制作项目 |
教师说课现场 |
劳动成果展示 |
劳动成果展示 |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王沫依 崔文灿 “以劳育人”已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如何推动广州市劳动教育驶上发展快车道?近日,2023年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会暨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在越秀区文德路小学举行。现场,广州市劳动教育领域的精英力量齐聚一堂,用自身一线实践与宝贵经验,带来关于劳动教育的硕果分享。 活动由广州市教育局主办,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承办。 越秀区精英力量带来劳动教育面面观 “文润德泽”是文德路小学的办学理念,而作为五育并举重要一环的劳动教育,文德路小学又将如何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开展特色劳动教育课程?现场,文德路小学校长黄丽芳分享了劳动教育中的“文德经验”。她提到,结合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文德路小学开展了天台种植劳动、文德书院志愿服务、红色讲解志愿服务,同时开发了以劳动+STEAM为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群。“怎样才能不让耳机线打结呢?怎样整理布置自己的图书角呢?鱼缸内壁侧清洁不方便、扫地灰尘不容易扫干净这些生活当中真实的问题怎么办呢?”黄丽芳用一个个生活中的例子,展现出学校引领学生们面向真实生活的初衷,指向问题解决,提升劳动思维,在日常生活、劳动当中来培育孩子的自理能力,在生产劳动当中培育孩子的创新创造能力,在公益服务中提升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全面促进孩子劳动素养的提升。 作为教育强区,在劳动教育上,越秀区又有何“独家经验”?现场,越秀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晓作为区域代表,分享了越秀区劳动教育实践经验。她提到,过去三年来,遇到了一定的挑战和制约,但“越秀人在这三年来没有停步,更没有退缩,一直努力在推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她提到,目前,越秀区劳动教育呈现出广泛开展见成效、科研引领有方向、评价落实促发展三大特点。不过她也表示,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遇到过各种困难,其中就包括协同、课程、师资、评价等方面。现场,陈晓也表达了越秀区始终坚持推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只要潜心地到学校和老师、校长们一起研究、解决问题,我相信有办法、有路径把劳动教育做细、做精、做活。” 广州劳动教育走在全国前列,以政府驱动、学术推动、市区联动,一校一品形成品牌,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各区各校特色鲜明。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技能、劳动技能和正确的劳动习惯、观念和精神,让学生在劳动中收获快乐、幸福和创新灵感。广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学明在致辞中提到,广州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实现了从点到面、从无到有、从好到优的发展路径,但实际工作层面还需要步步推进,做实落地。他在现场强调,特色学校应继续擦亮品牌,广州市也应承担起先行先试的责任,从理念创新、师资建设、课程建构等方面落地,并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 一线教师现身说法,带来劳动教育新启发 如何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授课?教师有话说!在现场,来自多所学校的老师开展学科融合说课系列展示,呈现出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巧妙结合的有益尝试。 来自广州市回民小学的老师谢鑫进行主题为《吃汤圆,乐传承》的“劳动教育+语文”说课展示,她提到,在“日常生活劳动中的烹饪与营养”这一任务指导下,通过创设任务情景、制定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活动、反思评价与榜样激励等环节,辅以劳动主题的课后作业,达成和拓展教学目标。在她看来,课程的优点在于创设任务情境,能够助力课程落实,串联任务链,巩固课程目标,重视评价导向,但容量也较大,环节时间紧凑,未来将不断完善,提高教学效率。 越秀区农林下路小学老师郑诗韵在现场进行“劳动教育+数学”说课展示,主题为《校园天台试验田种植设计》。她从教学设计依据意图、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实践操作、评估等环节入手介绍:“本节课的优点是紧扣劳动课程的核心素养,落实多学科融合教学。但也存在部分学生会出现在劳动实践环节中没事做的情况,接下来将精心备课,实施形式多样化的时间管理方法。” 越秀区文德路小学老师吕恒带来主题为《体验3D打印笔——设计制作耳机绕线器》“劳动教育+科学”说课展示。他在现场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激发学生无限的设计创意是一大难点,如何让学生保持耐心、克服困难进行设计制作是另一个难点。他表示今后将继续把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劳动+STEAM课程中的重点目标,“期待可以以智慧劳动点亮更多学生创新的火花”。 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老师林婷婷进行“劳动教育+生物”说课展示,主题为《闻香食桂花》。她提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自己制定了认知性、技能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创造性五个目标。“教学重点是学习并掌握制作桂花蜜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桂花香气产生的原理并应用到桂花蜜的制作活动中。”并结合实践过程分享了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现场,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姚轶洁对老师们的说课分享进行了点评,她提到,老师们以素养为导向,课程目标清晰明确,设计完整,努力朝教、学、评一体化的思路推进,实现了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展示了基于“全科视角、全域培养、全程经历”育人理念的教学尝试。她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大家可以把节奏放慢,分割成几次进行。跨学科的主题并不好找,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心思。在目标和评价方式上应该前后呼应,如何评价孩子就应该在课程实施中有相应的学习任务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