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在“梦想书屋”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 |
文/羊城晚报记者 黄宙辉 黎存根 图/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开栏语 近日,中宣部办公厅、文旅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联合发布了51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名单,广东共有3个典型案例入选。 近年来,广东贯彻新发展理念,大胆探索创新,实施文化惠民,以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助推文化强省建设。 一连数日,羊城晚报记者深入广州、深圳、惠州一线调研,采写这些典型案例的故事。敬请垂注。 一线调研 3月21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进广州市从化区车头小学、官庄小学、和睦小学等学校,看到孩子们走进学校图书馆或“岭南流动书香车”,快乐地看书借书,翱翔于书籍的海洋中。从化区打造的城乡一体阅读品牌“馆校合作”项目,为全区85所中小学的学生打开了一扇扇“阅读之门”。 流动书香车到校是快乐时光 从化区图书馆的“岭南流动书香车”来到黄场小学,虽然只停留两个多小时,但在六年级(1)班黄紫琪同学眼中,“那是最快乐的时光”。 黄紫琪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喜欢去区图书馆借阅书籍,“因为学校图书室的藏书太旧,很多已不适合现在的小学生阅读。”然而,去一趟区图书馆并不容易。区图书馆离家有十几公里的路程,来去要花掉半天时间,借书还书很不方便。 “那时候我在想,我们农村学生什么时候才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图书馆服务?”黄紫琪的愿望正逐步得到实现。2021年,从化区图书馆与学校合作,“岭南流动书香车”开进了黄场小学,流动书香车可实现图书的通借通还服务。 区图书馆还为黄场小学在校学生办理了读者证。同学们除了可在每两周进校一次的“岭南流动书香车”借阅到心仪的图书外,还可以凭读者证去从化区图书馆、甚至广州主城区的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借书。 “这大大激发了我们同学的阅读兴趣。”黄紫琪告诉记者,以前身边的同学去过图书馆的寥寥无几,“但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相约周末去区图书馆打卡,交流阅读心得,相互推荐好书。” 黄场小学校长谢镜波也很感慨:“有了流动书香车,学校的阅读氛围浓厚多了。” “梦想书屋”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与黄场小学相比,鳌头镇车头小学的学校图书室已变成了“从化区图书馆车头小学分馆”,同学们借阅图书更为方便。车头小学分馆还有另一个名字“敏捷梦想书屋”。书屋宽敞明亮,桌椅十分舒适,书架上摆的书籍种类丰富多彩,都是孩子们喜欢看的绘本、文学类等图书。 车头小学校长李超洪告诉记者,车头小学分馆成立于2020年,目前拥有图书7000多册,其中3000册由从化区图书馆提供。此外,区图书馆还提供了便捷的借还书设备,分馆的管理十分方便。 五年级(4)班的邓雨婷正在分馆里津津有味地看书。她感受很深的是,以前学校图书室的新书少,她常常要坐车去到很远的区图书馆借书,自从有了车头小学分馆后,“借书就方便多了,我每周都到这里借书看。” 在李超洪校长看来,车头小学分馆成立后,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阅读习惯,显著的效果就是学生的语文成绩得到提升。 馆校村和社会共建“阅读之门” 位于鳌头镇官庄村的“从化区图书馆崇本书屋”设置独特,拥有两道门,其中一道门通往一墙之隔的官庄小学,被大家称为“阅读之门”。 “从化区图书馆崇本书屋成立于2020年11月,是从化区唯一一间‘走后门’的图书馆——书屋为我们小学专门开了一道门,大大方便学生前来借阅书籍。”官庄小学老师冼小璐告诉记者,目前,该书屋藏书约有6000册。 崇本书屋由“馆、校、村+社会慈善机构”共建。官庄村党总支书记陈浩龙介绍,村委会为该书屋提供了场地。书屋的特色之一是设置了“阅读之门”,与官庄小学相通,村委与学校分时管理,实现文教联动。 崇本书屋投入使用后,除了官庄小学的学生外,还吸引了附近村民前来借阅书籍,充分发挥了书屋的功用。 崇本书屋是官庄小学五年级(5)班学生曾恩慈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上学时,我每天都来崇本书屋看书。到了周末,我还会约同学来这里阅读。” 案例经验 “馆校合作”精准满足乡村中最旺盛的阅读需求 针对区域内农村学生人口较多、城乡青少年阅读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现实挑战,从化区创新构建文化教育联动体系,引导以公共图书馆为主的公共文化机构主动融入乡村教育,与中小学校图书馆建立长期合作,打造了城乡一体阅读品牌“馆校合作”项目。 “这个项目最初的出发点,就是走出图书馆,寻找乡村中的阅读需求。而乡村中阅读需求最旺盛的就是16岁以下的青少年,也就是中小学生。所以,该项目精准找到和满足了最旺盛的阅读需求。”从化区图书馆馆长邱跃介绍,这些年来,该项目主要通过政府主导,文教部门深化战略合作;建立标准,搭建馆校合作一体平台;资源互通,加强优质阅读内容供给等做法来实施,收到良好的效果。 从化区图书馆副馆长汤莉这些年来一直参与该项目的实施。在她看来,项目的建设使图书馆的服务重心向更偏远的乡村倾斜,为图书馆实现乡村振兴和均等化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的合作由“输血式”变为“造血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