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超本“沈总”约记者面谈
最终却没有露面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5月11日        版次:A03    栏目:消费探照灯·追踪    作者:吴珊、董鹏程、王隽杰

     相关报道版面

    

  

  羊城晚报记者 吴珊 董鹏程 王隽杰  

  

  5月9日羊城晚报推出《数万元全屋整装烂尾 装修变“合作”,合同藏乾坤?全国30多名受害者实名举报中山小榄“锦睿”“超本”建材公司》独家报道,并作了追踪报道。

  5月10日上午,羊城晚报记者接到“超本”负责人沈总的电话,约记者下午在报社谈一谈。当天下午,记者和几位举报人代表等待沈总现身,希望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沟通。但直到下班时间,沈总仍未现身。

  

  网上买“线索”?

  

  报道出街前,记者查询到 “锦睿”(全称“广东锦睿新建材有限公司”)“超本”(全称“广东超本建材有限公司”)商事登记时留下的联系方式。前者号码始终无人接听,“企查查”信息显示,该号码或为代记账公司电话。后者为一个湖北孝感的号码,拨通后对方表示自己是超本工作人员但不是负责人,随后又发给记者一个秦姓负责人电话,对方却称自己是武汉一家网络科技公司,但不肯透露名字。记者表示,收到了超本公司的投诉需要联系采访,秦总却让记者直接去超本公司现场,不要找他。

  业内人士李先生告诉记者,此类网络公司主要负责网络投放广告进行“获客”,即获取消费者电话信息,业内称为“线索”。然后再将“线索”以一定的单价卖给像“超本”这样的企业,进行深度开发。记者调查发现,点开某平台上的“碳晶板”“全屋整装”视频广告,会直接跳到对话页面,在线客服会不断发送信息,让记者留下电话。继续点开该页面的“个人信息保护声明”,在小字中可以看到公司名称:武汉某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当记者留下电话号码后,很快就能接到中山、佛山、江门等地全屋整装公司的电话。“一条‘线索’可以卖给几个公司,有的还可以反复卖。只要没有成交,就是可开发客户。”李先生解释称,这类网络公司从事的卖“线索”生意属于灰色地带。“卖‘线索’的公司最怕买‘线索’的公司出事,怕负连带责任。一听到有投诉还是媒体找过来,会很紧张。”李先生分析称。据李先生介绍,其本人从事互联网广告业务多年,接触过与“全屋整装”套路相似的一些不合规的招商加盟行业。

  果然没过多久,记者就接到一个归属地中山市的电话,对方自称超本的“沈总”并指出记者不该打扰秦总。“你找人家干啥?谁给你的电话?”沈总提出质疑。记者解释了获得电话以及收到举报人投诉的情况。随后,沈总约记者5月10日到羊城晚报社进行交流,并称愿意满足举报人诉求,哪怕多退钱都愿意。5月10日上午,沈总再次打电话相约见面。记者和举报人一起等到下班时间,沈总终未现身。

  有举报人说,这位沈总他们见过。“之前超本工作人员派代表在容桂一家公司跟我们多位举报人谈判时,沈总就在其中。”举报人马先生(化名)回忆,沈总总是站在后面不出声,谈到具体退款金额时,超本的工作人员就会征求他的意见,“我当时主动问他怎么称呼,他说姓沈。”

  

  退款标准不一?

  

  谈到沟通,举报人郑先生(化名)说经过多次跟超本过招,对方基本就是谈退款比例、签解除合同协议、撤投诉。

  对于退款,举报人说,超本针对不同的退费客户有不同的退费比例。“有的人定金交了16万元,退费时竟退了20万元。有的人交了10万元,只能退3万元。”举报人王先生(化名)说,人脉广、有背景、不好欺负的人,更能获得高比例的退款。

  超本在退费时还有“小动作”。举报人介绍,一旦确认退费,当场就会被超本收走手机,把手机中关于维权的微信群都退掉,并删除手机相册中客户所保留的证据。此外,还要求退费客户签订一份《解除合同退款协议》,“一旦签了这份协议,之前的钱就难以追回了。”王先生补充道。记者在上述协议中看到,签署后“(先前签署的)原合同书、收据及复印件、扫描件作废就此终结。”不过,在5月9日记者陪同举报人前往小榄联安派出所了解报案进展时,办案人员曾明确表示,即使签署上述退款协议,也不会影响案件调查进程。

  

  相关部门已立案

  

  当天,中山市市场监管局小榄分局就“锦睿”“超本”的经营问题回复羊城晚报记者称,今年3月14日和3月31日该分局分别收到30多名群众对两家公司的消费投诉举报工单。该局对该投诉举报高度重视,立刻组织专案执法人员开展职责范围内的核查工作和消费投诉调解工作。4月9日,该局通过“小榄发布”公众号发布《警惕新型消费“套路”!“室内装修工程合同”变“建材销售合同”》的消费警示宣传。4月14日,该局将相关的核查线索移送小榄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小榄综合执法局予以立案处理,现在案件正在办理中。4月28日,该局将群众的消费投诉调解结果和涉嫌的违法行为已立案的情况告知群众。接下来,该局会继续跟进案件处置情况,密切联系小榄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及时告知投诉人案件办理的进度情况。

  近年来,在全屋定制产品消费中,因宣传内容与实际效果不符、谈好的赠品无法兑现等情况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消费者要擦亮双眼、避免踩坑。

  广州花都区法院曾针对装修消费陷阱发布消费提醒:一、在签订装修合同前,可利用“企查查”等工商行政查询平台,核实装修公司是否有相关的资质、涉及宣传内容是否属实。二、仔细阅读合同中关于需要支付价款的条款,切勿轻信、随意签订合同。三、不怕麻烦,向装修公司逐项询问合同内容,尤其是要了解装修套餐中的优惠内容及不包含的具体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