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东好人”肖生奎:

挖掘整理红色故事 
既是信念嘱托,也是使命驱动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5月14日        版次:A02    栏目:广东好人    作者:张文、廖江丽

     肖生奎(右一)为中山大学历史系师生到长江镇开展调研提供讲解 受访者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张文 通讯员 廖江丽

  

  大量查阅资料,走访当地老人,普查红军遗址,挖掘、完善、整理红军长征经过期间的相关资料……1962年3月出生的肖生奎,退休前是韶关市仁化县长江镇综合文化站副站长,也是一位有近37年党龄的老党员。多年以来,他倾注大量时间和精力,挖掘长江镇红色历史文化,保护革命遗址遗迹,矢志不渝弘扬本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日前,肖生奎获得2023年第一季度诚实守信类“广东好人”。

  

  聆听红色故事,播撒传承红色种子

  

  肖生奎生长于仁化县长江镇,这是一座充满红色记忆的小镇。1932年4月25日晚至5月4日,彭德怀、腾代远率领的红三军团在今长江镇中山公园一带设临时指挥部;1934年10月31日,长征途中的红一军团先后分为六批由江西进入长江镇境内;1947年3月,中共五岭地委在长江镇凌溪村成立,这里成为粤赣湘边区武装斗争的领导中心和根据地……

  肖生奎说,他从5岁开始就常听奶奶、伯父们讲述红军、解放军在长江镇的故事。他成年后,身边尚有老红军健在,还有一些熟知当年情况的交通员、游击队员等。肖生奎一有时间便去拜访他们,听他们讲述当年的经历。

  

  将信念注入笔尖,挖掘一个个红色故事

  

  1985年,毕业后的肖生奎分配到基层派出所工作,对长江镇一带红色革命历史的热情依然不减。肖生奎发现,村民口口相传的一些红色故事,也存在一些内容模糊、缺失或者相互抵牾之处。他心中暗暗许下承诺,排除万难去挖掘、寻访、记录、整理这些红色故事。

  他在工作之余跋山涉水走访周边的村落,向村中长者打听一些流传于民间的红军故事,并将收集的信息记录在笔记本里。每当夜幕降临,他便翻开这些采访录,将村民口述按照时间线进行整理,再通过各种资料核查还原这些故事的真实性。

  2017年3月,肖生奎调到长江镇综合文化站,开展红色文化与红色遗址的传承保护工作。他查阅大量资料,系统整理红军长征经过长江镇的路线图,核实红军在长江镇的征粮点、征购药品点,以及红军桥、红军哨卡、红军长征宿营地等遗址遗迹。

  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的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中,年近六旬的肖生奎登山调查,先后普查出无名红军烈士墓16处、红军井5口、战斗遗址7处,挖掘整理红色故事30多篇、10万多字。他将辛苦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发表或编入《仁化文史》《韶关市革命遗址通览》等红色书刊,有效推动当地红色资源抢救、挖掘和研究。

  

  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肖生奎是仁化县百姓宣讲团的一员。他经常在长江镇中山公园等红色革命遗址为群众、党员干部以及学术调研者讲解长江镇的红色文化历史,运用他丰富的红色知识储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为仁化县的红色文化宣传工作贡献力量。

  肖生奎在长江镇综合文化站工作5年多,深入机关、学校、团体,宣讲红色故事60多场,听众达到8000人次。同时,他在省市县各种报刊发表各类体裁的红色文章共20万字,还原了长江镇陈欧村日头河10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等历史史实。

  如今肖生奎已经退休。回顾过往几十年挖掘收集整理长江镇红色史料的历程,他表示如果没有人去做这些收集整理工作,真实的历史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当事人的离世而淹没于历史长河中。收集整理他们的故事,既对革命前辈有交代,也对后人传承有交托,既是信念的嘱托,也是使命的驱动。

  “我以挖掘收集整理长江镇红色史料为使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牢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让红军精神之光代代相传。”肖生奎说,他见过一些老红军、老战士,听过他们的人生,他们舍身为国的精神感染着自己,自己也不愿他们的丰功伟绩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