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友 |
学校风景 |
云康医学与健康学院学生在上实践课 |
文/陈亮 宋得福 鲁锐 杜明燕 应子珺 图/学校提供 近日,广州南方学院(原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以下简称“南方学院”)收获了多项成果,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更进一步——该校本科课程《电商运营与管理》入选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获省教育厅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与广州大学联合培养电子信息、会计、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产科教深度融合,连续两年获广州市科协乡村振兴项目累计100万元…… 今年以来,“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的“热词”,也是学校“掌舵人”常常思考的问题。作为应用型民办大学,南方学院如何走好培养人才的特色路,寻找高质量发展途径?日前,南方学院校长喻世友教授接受了专访—— 保留并传承中大的优良基因 羊城晚报:南方学院在应用型大学特色办学上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喻世友:要谈应用型大学特色办学和高质量发展,首先应该明白“应用型”的含义。我认为应用型与研究型大学的区别不在于学术水平的高低,而在于各自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侧重点不同。研究型大学针对的是国家中长期战略性的研究,以及国家命脉关键的、核心的基础研究,着眼于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而应用型大学针对的是行业前沿、社会所需,紧贴国家发展道路、产业变化做研究,积极应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问题。我认为南方学院建设应用型大学,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应当做到“坚守、规范、改革”。在这样的前提和定位下,应用型大学的知识体系、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要求等要作相应变化。 羊城晚报:作为应用型大学需要“坚守”什么? 喻世友:首先要坚守大学的使命和大学文化,坚守专家治校、教授治学,坚守“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原则,并以此检视教学规范、管理制度等。“教”与“学”是学校至关重要的两端。在“教”这一端,“谁来教”与“怎么教”是两个最基本的问题。南方学院要求所有二级学院的院长、学科带头人必须走在专业前沿,明晰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拥有带领学院迈向一流的能力。我们强调专家办学,在学科布局、学科建设中最大化发挥教授的作用,借助他们的专业实力推动一流学科的建设。 在“学”这一端,我们更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既包括学习内容,也包括学习方式。我一直主张大学必须传授给学生最前沿的知识,只讲解旧的理论并不能称为真正的学习。因此,南方学院的科产教融合聚焦于先导产业,致力于将最新的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疫情期间,我们坚持线下教学,坚守一个课堂,让师生待在一起、融到一处,帮助学生有效吸收知识。 总的来说,最终还要将一切工作落脚在学生成长上,坚持对学生负责,坚守大学的初心。 羊城晚报:2020年“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转设为“广州南方学院”,如今南方学院是否保留了中大的传统和资源? 喻世友:可以说,我们仍然保留并传承了中大的优良基因。南方学院转设有三年过渡期,转设前的最后一批学生还未毕业。这三年里,我和书记走遍了校内所有二级教学单位,围绕“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就大学文化、大学行为习惯、师德师风建设等内容与年轻的教职工面对面深入交流。 要想办一所好的大学,需要扎根优秀的大学文化,将优良基因刻进干部老师们的骨子里。在师资培训上,我们将继续考虑选派青年教师前往中大等高校学习,在交流学术研究、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培养起我们教师的使命感和专业实力。 探索形成应用型大学的规范标准 羊城晚报:近年来,南方学院一直在探索自己的办学“规范”,例如致力于构建民办高校应用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标准。 喻世友:是的,南方学院从专业内涵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平台建设等几个方面构建一流专业建设指标体系。学校实施“差异化”错位发展和“不平衡”扶优发展策略,重点发展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交叉的新工科、新商科和社会短缺的新医科(医技类)。 以会计学为例,南方学院秉持“争创一流应用型会计学科”的建设理念,我们的会计学院是全国民办高校会计学科中唯一有会计学、财务管理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单位。 南方学院今年多次组织召开了一流专业建设推进会,邀请国内知名高校的学者、企业的专家和学科建设的评估人员,共同商讨推进学校一流专业的建设,建立应用型大学的专业培养方案。我们还开了人事人才、外事等工作推进会,不断寻找差距、制定规范,要形成一套我们应用型大学的基本标准。 羊城晚报:学校在“新医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将有何作为? 喻世友:南方学院一直走在追求一流的道路上,争做一流的应用学科。学校今年将结合科产教融合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骨干教师和学科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开发思维与实践相融合的跨专业课程,编制应用型系列教材,聚焦“新医科”“新工科”“新文科”三大重点赛道打造优势学科。 今年新招揽工作5年以上的硕士任教 羊城晚报:应用型大学需要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喻世友:研究型大学除了强调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之外,还要求学生具有更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他们的实践能力会在今后的工作当中锻造;而应用型大学的学生要快速适应社会,除了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团结、协作、表达、组织等基本能力必须纳入培养计划中,所以我们的培养方案要发生变化。 与研究型大学不同并不意味着应用型大学的核心基础课程相对精简,扎实的专业基础仍然是学生安身立命之本,务必要有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帮助学生打好专业基础这层“地基”。例如我校要求所有非经济管理学科专业的学生,全部学习管理学基础,掌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行业、工作、管理、数据。 以往传授知识习惯上是从一般性到特殊性,即先讲规律和概念,再讲一小部分现实案例。而应用型大学应当从特殊性到一般性,融入更多的现实案例,从行业的逻辑结构来传授知识。我们的专业课程只有这样改变,学生才能更好地面对社会。 羊城晚报:南方学院在师资要求上有哪些新变化? 喻世友:师资方面,从2014年起,学校先后通过台湾博士专项引才计划、面向全球引进青年博士计划、面向行业引进双师型博士计划等人才工程不断加强人才引育,汇聚起了一支以专任中青年教师为主、专兼结合、视野开阔、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2022年开始,学校实施了教师分类管理,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将他们分为“教学科研型”“教学教研型”“教学应用型”三类,实行分类管理、分类考核、分类晋升,采用不同的发展定位和成长路径推动教师发展,增强教师发展内驱力。 从这几年学校取得的成果来看,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卓有成效的。老师们在省级教学成果奖、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等赛事上不断刷新成绩;在指导学生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参与高水平学科竞赛方面频传佳绩;在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以及发明专利、科技成果转化、政府咨询报告等方面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此外,南方学院今年在师资招聘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仅有顶尖院校毕业的博士还不足够,我们欢迎拥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硕士来执教,他们的社会阅历和个人经历契合应用型大学的特色,有助于指导学生对接行业社会的发展。这样的师资要求也有利于解决当下的社会困局,在就业问题上可以实现社会和学校的双赢。 科产教融合模式助力学生快速创造价值 羊城晚报:您谈到南方学院科产教融合聚焦于先导产业,学校是如何搭建校企合作桥梁,促进科产教融合、产学研合作的? 喻世友:科产教融合要求学校和先导型的企业合作。先导型企业就像一所大学,企业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与我们的师生融合在一起,企业发展与学生成长融合在一起。在这样的企业中,学生一边上课一边实践,从每一个产品的原理、结构、生产过程的学习,到动手操作,经历这样的环节才能称之为真正的上课。 南方学院设立了专门负责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产学研合作处,管理、推动学校各类重大产学研项目。同时,学校聚焦培养大湾区发展紧缺的应用型人才,以产业学院的建设为抓手,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向纵深发展,开展校企导师联合授课、联合指导,提高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质量。 羊城晚报:我们留意到,南方学院的医检、病理、药学、护理等专业的毕业生都很抢手,是否得益于这种培养模式? 喻世友:是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科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以南方学院云康医学与健康学院为例,依托与云康集团校企合作办学的丰富教学资源,建立起了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包括实训、实习在内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早期进入临床、科研、行业实践并接轨国际发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企业上相关专业课,专业知识面得到拓宽,有利于他们踏入社会后立即上岗,快速创造价值。 羊城晚报:目前学校如何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 喻世友:学校以产、科、政、教融合模式,服务于国家和广东未来三五年发展的关键领域。除了已建设完成的云康产学研联合健康技术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京东现代电商产业学院等,南方学院不断推动教师聚焦自己的研究方向、课程,筹划成立战略研究院。学校立足大商科融合布局,利用中大等智库资源,汇聚各学科的高水平科研团队,积极服务广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广东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培养高地,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 此外,立足于国家和社会的现实需求,南方学院成立传感器研究院,建成大数据公共科教平台,将研究成果与学校、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以生为本打造宽广的大学课堂 羊城晚报:南方学院一直强调学生本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喻世友:我们秉承着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理念,学校事务、教学课程等都要和学生的成长、发展、就业等结合在一起,做到真正的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 例如,我们鼓励学生勤工俭学,把学校服务岗位更多地留给学生,充分信任他们有能力做好,让他们在岗位上得到锻炼。实际上,大学是一个宽广的课堂,田野调查是课堂,社会服务是课堂,实习实践是课堂,学习并不局限在课室之内。 羊城晚报:南方学院在学生成长教育工作上有哪些先进经验? 喻世友:对于应用型大学的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社会的方法、面对问题的解决思路。因此,南方学院实施全程学生成长导师制,聘请党政军民学各领域有志于从事学生培养工作的具有丰富社会经验者担任首席学生成长导师,目前已有不少优秀的干部、资深媒体人、企业管理者等为学生成长提供全过程、一体化的能力素质培养支持。 我们还搭建学生成长特色平台,为学生量身打造德育成长、智育成长、体育锻炼、劳动实践等平台,以“自主化”的成长平台激发学生成长内驱力。此外,学校还设置了10个学生成长学分,有针对性搭建“成长教育管理系统”,推动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平衡发展。 羊城晚报:今年学生就业情况如何?学校在促进就业方面有哪些做法? 喻世友:2023届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稳中求进,考取境内外研究生情况较往年同期有所增长。整体而言,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意愿明显加强。 促进就业方面,一是学校帮,学校致力于多渠道拓宽招聘市场,为毕业生提供坚实的就业保障;二是老师、家长帮,将就业资源和就业信息共享;三是校友帮,校友企业每年都会回校举办招聘会;四是投资方、合作方帮,他们在我校有招聘需求,也更加青睐我们共同培养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