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在省“五个一工程”奖中收揽多个奖项,穗深珠文艺精品创作有何密码?

从岭南文化中寻找灵感 注重讲好本土人文故事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8月04日        版次:A04    栏目:    作者:黄宙辉、谢珂婧

     话剧《龙腾伶仃洋》剧照

     电影《中国医生》宣传海报

     广播剧《南海榕》宣传海报

     欧阳逸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著名剧作家、评论家)

  

  文/羊城晚报记者 黄宙辉 实习生 谢珂婧

  图/作品创作单位及受访者提供

  

  8月1日至2日,广州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旗帜》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该剧讲述了1927年广州起义战斗历程,深深感动了首都观众。

  《旗帜》是广州近年出品的众多优秀作品之一。就在上个月,这部文艺精品与其他61部作品,刚刚荣获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以下简称“省‘五个一工程’奖”),而广州也成为此次评选中获奖最多的城市。

  除了广州,深圳、珠海在此次省“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表现也十分出色,分别有11部和5部作品获奖。三地不断涌现文艺精品,有何创作“密码”?羊城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三地此次获奖的文艺精品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从岭南文化中寻找灵感,注重讲好本土人文故事。同时,三地通过引进或培养专业人才、出台扶持政策等方式,为文艺创作提供沃土,走出了独具特色的文艺发展之路。

  

  广州

  深挖文化底蕴 锻造文艺精品  

  

  杂技剧《化·蝶》、电影《中国医生》、纪录片《海上来客》……由广州市委宣传部推荐的14部作品荣获本届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成为本届评选的大赢家,彰显着广州文艺精品创作的强劲实力。

  

  展现岭南文化魅力

  

  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承千年文脉、纳四海新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沃土壤。风云激荡的红色文化、源远流长的岭南文化、融通中外的海丝文化、敢为人先的创新文化,均是广州文艺创作的重要题材,云山珠水、骑楼连廊、老火靓汤等一张张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名片,也成为广州文艺作品的重要标识。

  近年来,广州加强历史文化研究挖掘,编纂出版《广州大典》《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和《粤剧大辞典》等鸿篇巨著,编修《广州文物志》,融合广东音乐、广府舞蹈、粤剧以及岭南风物,创作推出粤剧电影《南越宫词》、杂技剧《化·蝶》、广东南音新唱《同心结》、舞剧《醒·狮》等一批传统文艺精品,获得群众的喜爱和追捧。

  广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获得本届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纪录片《海上来客》、歌曲《梦里的珠江缓缓地流》,以及正在创作的粤剧《百鸟朝凤》、纪录片《铁甲车队》等,都充分展现了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壮大文艺人才队伍

  

  “广州文艺创作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全市优秀文艺人才的辛勤付出。”广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广州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培育引进一批文艺名家,加大力度培养青年英才,壮大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努力锻造一支坚守初心、追求德艺双馨的高素质文艺人才队伍。

  倪惠英、黄俊英、崔克勤、许鸿飞、欧凯明、黎骏声、梁玉嵘、王筱頔、吴正丹……这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是广州推动代际传承,培育出的一批文艺名家。他们的作品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充分发挥了名家名人示范引领作用。

  同时,广州发放“人才绿卡”,建立“广州艺术名家工作室”,成立文艺专家委员会,成功引进庞贝、朱山坡、葛亮、刘茜、杨婷等一批文艺人才。其中,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庞贝和朱山坡,在引进当年就取得了良好成绩——庞贝的长征题材长篇小说《乌江引》荣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2022年度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位列2022年度“中国好书”文学艺术类榜首,并入选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名单;朱山坡的《萨赫勒荒原》则获得了首届石峁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名家筑峰,后浪攀峰。在广州,文学“后浪计划”、戏剧“创作孵化计划”、美术“青苗计划”等支持青年文艺人才发展政策,推动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和作品。

  已运作11年的“广州市戏剧创作孵化计划”,共孵化了30多部新创戏剧,其中广播剧《团一大在广州》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联合国家画院、广州画院和广州美术学院举办的“青苗计划”,目前已完成三期,共培养160多名青苗学员。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离不开社会文艺组织提供的创作阵地和服务支持。近年来,广州建成“珠江文学创作基地”“动漫艺术创作基地”“粤剧曲艺创作实践基地”“街舞艺术创作基地”等一批重点基地,调动全市7家市属文艺院团、15个市属一级文艺家协会、17个二级文艺家协会共5万多名会员,以及超过万家民营文化企业的资源力量参与到文艺创作中来。据统计,这次获奖的广州文艺机构、企业和个人作品中,电影《掬水月在手》、歌曲《少年》等9件作品就是出自社会文艺工作者之手。

  

  深圳

  厚培文化沃土 细育艺苑新花

  

  本届省“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深圳共有11部作品获奖。其中,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广播剧《南海榕》、歌曲《少年(建党百年版)》等3部作品还获得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多年来,深圳引领时代风气之先,厚培文化沃土,细育艺苑新花,文艺精品不断涌现。

  

  面向世界讲好深圳故事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40多年来,深圳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交出了优异答卷,涌现出《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走向复兴》等一批经典之作,吹响了时代前进的号角。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共有24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73部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今年,深圳文艺精品创作持续传出好消息。电影《邓小平小道》《奇迹·笨小孩》双双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电视剧《青春之城》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柴米油盐之上》获白玉兰奖最佳系列纪录片;原创歌剧《先行者》登陆中国歌剧节;交响乐《英雄颂》登陆国家大剧院;人工智能主题舞剧《深AI你》正在全国巡演。

  “特别是原创舞剧《咏春》,‘出道’即‘出圈’,保利一次性购买了200场巡演权。”深圳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咏春》在国内巡演的同时,还收到美国、法国、德国、卢森堡、新加坡等国的邀约,年底将赴港澳巡演,明年重点到海外巡演,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深圳文艺工作者善于立足改革开放文化资源,向世界讲好深圳故事、广东故事、中国故事。谈到获奖作品广播剧《南海榕》的创作体会,深圳广电集团导演高明洁表示:“唯有立于时代的峰峦之上,方能让文艺创作的径流汇入历史的大江大海。”

  据介绍,《南海榕》选取了中国当代史上最具传奇性的一幅历史镜像——深圳经济特区的诞生与奋斗作为创作切入点,立体而多元地展现了云卷云舒的大时代景象。

  此外,本次获奖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将镜头对准中国变革故事的亲历者和创造者;在网上引发“现象级”传播的歌曲《少年(建党百年版)》由深圳新生代唱作人罗高丞改编填词,表达了新一代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使命永放心间的勇气和精神。

  

  构建健康向上文艺生态

  

  深圳文艺创作动力十足、精品不断,有何密码?在文化学者花建看来,“深圳制造”文艺精品有其独特创作模式。“政府、民间通力合作,主流价值观和企业运作机制寻找到结合点,形成了全新的文化生产方式。”花建表示,四面八方的人才资源和文化资本被吸纳到深圳,经过官方的有效引导和积极助推,为深圳“五个一工程”建设提供了澎湃不息的动力。

  “我们立足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激发创作主体的活力,建立完善催生文艺精品的制度机制,构建健康向上的文艺生态。”深圳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能够不断涌现文艺精品,得益于广聚天下英才、建强文艺院团、汇聚各方资源。

  近年来,深圳建立了老中青传承、内外相融合、成长性十足的人才机制,实施“文艺名家”计划,推动老一辈艺术家的成就“开枝散叶”。同时,深圳发挥各门类文艺名家的“传帮带”作用,通过项目制运营,引进叶小纲、冯双白、佟睿睿、韩真、周莉亚等顶尖人才,滋养本地文艺沃土。

  深圳目前拥有深圳交响乐团、深圳歌剧舞剧院和深圳市粤剧团3家国有文艺院团。这些院团涌现出一批文艺人才,其创作的作品在艺术效果和市场效果上获得双丰收,深圳歌剧舞剧院创排的舞剧《咏春》,就是很好的例证。基于此,深圳进一步加强文艺院团建设,当前正深化文艺院团改革,加快组建深圳话剧院、深圳管弦乐团、深圳民族管弦乐团和深圳芭蕾舞团,扶持重点民营院团发展。

  为了调动各方资源推动文艺创作,深圳还充分发挥高科技企业多、市场化程度高的特色优势,推动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积极培育腾讯、华侨城、华强方特、雅昌等一批头部文艺创作生产企业,打造“叫好又叫座”的精品。

  

  珠海

  紧扣重大题材 打造气质力作

  

  在本届省“五个一工程”62部表彰作品中,珠海市委宣传部选送的5部作品获奖,分别是话剧《龙腾伶仃洋》、纪录片《人生能有几回搏》、歌曲《祖国总在我身后》、长篇小说《平安批》、报告文学《初心——粤港澳合作中的横琴故事》。其中,话剧《龙腾伶仃洋》、长篇小说《平安批》在今年3月还收获了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聚焦湾区建设创作精品

  

  “珠海紧扣‘国之大者’,选准题材、专项创作、讲好故事,尽情展现南粤大地、湾区儿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奋斗历程。”珠海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港珠澳大桥是国之重器,话剧《龙腾伶仃洋》精准把握这一重大题材,生动讲述了港珠澳三地共筑中国桥的精彩故事,展现了这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所蕴含的民族自豪。

  记者了解到,同样是围绕港珠澳大桥这一重大题材,珠海作家曾平标著作的《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以及珠海市文艺精品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项目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在2019年双双获得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珠海不少文艺人才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记录下了大湾区城市携手共进的故事。其中,此次获奖的报告文学《初心——粤港澳合作中的横琴故事》,就是讲述澳门与横琴携手谱写粤港澳深度合作的精彩故事。

  据介绍,珠海目前正在与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合作创排现代粤剧《无声的功勋》(柯麟医生)。该剧作为珠澳“文化走亲”的重要成果,将展示两地新时代的融合发展故事。

  

  营造宽松自由创作环境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提炼其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进行创作,也是珠海文艺精品创作近年来一直坚持的路径之一。近年来,珠海传承当地文脉,创作推出了话剧《杨匏安》《苏兆征》、现代粤剧《南粤破晓》《唐涤生》等。

  珠海聚焦华人华侨文化,近年也涌现出一批精品,此次获奖的长篇小说《平安批》、歌曲《祖国总在我身后》就是其中的代表。另外,珠海出品的民族歌剧《侨批》,深入挖掘珠海唐家湾地区侨批文化资源,展示了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传统美德和家国大爱,通过文艺作品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珠海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毗邻香港、澳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近代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走廊,具备丰富的创作素材。”长篇小说《平安批》作者陈继明说,珠海非常重视文学艺术,每年都有很大的投入,也出台不少举措,为文艺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珠海还聚焦优势领域,打响纪录片品牌,近年生产创作的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纪录片《珠澳情缘》《人生能有几回搏》等获得良好的口碑。目前,珠海传媒集团参与制作的大型自然生态纪录片《中华白海豚》已经开机,计划今年年底在央视播出。

  

  专家观点

  岭南剧目珠玉流彩,正是岭南文化的活力显现

  

  我一向景仰岭南戏剧文明,无论是舞剧《沙湾往事》《咏春》《深AI你》,还是地方戏剧白字戏《彭湃之母》、粤剧《风起南粤》、话剧《去往何处》《龙腾伶仃洋》,都会让我或惊喜,或愉悦,或赞叹,或深思,或叫绝。虽不敢妄说如浩荡江流,如八面来风般的岭南文化,却深知,舞台上的剧目珠玉流彩、霞光四射,正是岭南文化显现的活力。

  近年来,尤以下面这几部剧目为代表,显示着作为新时代岭南文化一部分的岭南戏剧的新成就。而这些作品又正好创作于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反映出这些地方文艺精品创作的方向与实力。

  ——响应时代的呼唤,努力塑造那些把青春与智慧全部贡献给祖国万里海疆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的生动形象。

  话剧《深海》就是其中一部优秀代表作。《深海》不仅体现了“盖用兵之器得宜,则强暴之寇可制”(明·于谦语)的战略思想,让孩子们享受和平的阳光,还突破了科技题材话剧的魔咒,处理好技术性生产过程与人物内在情感变化之间的有机联系,突出刻画了主人公的伟大心灵。这是这部话剧的重要价值。

  ——从民间的风土文化历史中,挖掘具有整体民族品格标识,优秀文化传统意义的戏剧素材,是具有时代精神建设价值的。

  譬如,粤剧《三水女儿·红头巾》贯穿全剧、渗透全剧的那个“捱”字,其本质就是坚韧不拔,跨越种种艰难,创造生活。这不正是中华民族优良精神品格的象征吗?“晚黑捱过天光晒”,这里的“天光”就是灿烂的文明,“捱”的终极目的就是创造。

  同样,民族歌剧《侨批》中的“侨批”,与其说是信钱合一的邮政发明,不如说是侨民用自己的一颗颗思念家乡亲人的焦灼之心,创造的“诗”:那是侨民们的梦幻、愿望、热泪、真诚。因此,我们称“侨批”是人类的一种文明创造,“侨批”被著名学者饶宗颐四次题词,盛誉为“海邦剩馥”。

  ——当代性意识的思辨与创建。

  话剧《大道》不仅是在讲述一家企业艰难创业的曲折故事,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当代性意识。无论是主人公啃着半块玉米饼子大步走向前去,还是托着翻毛皮鞋向着踽踽而行的父母背影,高喊“我很快就会把你们接回来”;无论是面对撇嘴冷笑的电脑鬼才李子建,还是竭尽全力顶住高科技的打压,主人公始终怀抱着的是明天的希望,其中所有的不懈奋斗、新颖的思维方式,都是来自对明天的希望,都是为了明天的成功。这就是当代性意识的重要方面:可能性超过了现实性。

  我希望新时代的岭南文艺工作者,能以新的视觉、新的表达方式,撰写出更多文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