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已有近50家公司降费,涉及产品近2000只

基金降费进行时 你动心了吗?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8月05日        版次:A08    栏目:    作者:丁玲

     图/视觉中国

  

  羊城晚报记者 丁玲

  

  自7月8日国内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大幕拉开起,公募基金降费持续推进,首先是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等19家公募巨头宣布降低旗下部分存量主动权益产品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7月中下旬,又有多家中小基金公司快速跟进。上银、鹏扬、东兴基金等近30家中小基金公司近日陆续披露基金降费公告。截至7月底,已有近50家基金管理人发布了基金降费公告,涉及基金产品数量已经接近2000只(份额合并计算)。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基金降费改革分步实施、渐次落地,对普通投资者最为有利,目前行业机构都在根据监管安排,积极推动降费工作稳妥落地。

  

  降费基金接近2000只

  

  近日,上银基金发布公告称,为更好地满足广大投资者的投资理财需求,降低投资者的理财成本,经与相关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托管人协商一致,并报中国证监会备案,上银基金决定自2023年7月31日起,调低旗下部分基金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并对基金合同等相关文件有关条款进行修订。

  按照基金费率调整方案,上银基金旗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高于1.2%管理费的调降至1.2%,托管费高于0.25%的调整至0.2%,降费方案涉及到上银新兴价值成长混合、上银鑫达灵活配置混合等13只产品。

  记者注意到,除了上银基金外,7月中下旬还有鹏扬基金、东兴基金、太平基金等约30家基金管理人发布了类似公告,纷纷宣布旗下主动权益类基金也积极调降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

  实际上,继首批19家基金公司巨头率先示范、降费让利之后,目前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根据监管安排,正在积极开展降费的准备工作,不少机构计划于今年8月底之前完成降费。

  根据日前监管部门传达的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相关要求的通知,目前存量的主动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基金产品管理费、托管费费率统一调降至1.2%、0.2%。新注册产品即日起执行,存量产品降费工作于2023年年底前完成。

  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目前已有近50家基金管理人发布了基金降费公告,涉及基金产品数量近2000只,在全部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占比约四成比例。

  

  存量产品降费年底前完成

  

  7月8日,国内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正式拉开序幕。中国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行业发展实际和投资者需求,制定了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将监管引导推动与行业主动作为相结合,指导公募基金行业稳妥有序开展费率机制改革,支持公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他行业机构合理调降基金费率。

  记者留意到,根据此前媒体报道,已有地方证监局在7月发文,传达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相关要求。据市场消息称,相关文件涉及全面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的管理费、托管费费率,并稳慎开展浮动费率创新产品试点等四方面内容。其中,在降费方面,要求新注册主动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基金产品管理费、托管费费率不超过1.2%、0.2%;目前存量的主动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基金产品管理费、托管费费率统一调降至1.2%、0.2%。新注册产品即日起执行,存量产品降费工作于2023年年底前完成。

  

  预计整体让利逾500亿元

  

  那么,此次国内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影响几何?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基金降费改革分步实施、渐次落地,对普通投资者最为有利,目前行业机构都在根据监管安排,积极推动降费工作稳妥落地。虽然基金降费会降低公募基金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费收入,但也会推动基金公司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维持合理收入和利润,并通过专业化、特色化的方向,做出长期投资业绩,以提升公司在行业的竞争力。

  华泰证券研报认为,根据Wind统计,目前主动权益基金中管理费率超1.2%、托管费超0.2%的数量占比分别达94%、87%,全面调降后将带来约百亿元/年的管理费收入下降(预计约35%为尾佣)和约15亿元/年的托管费下降,直接让利投资者,预计2025年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费率将较2022年下降约26%。

  此外,由于本次公募基金费率改革除公募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外,还将涉及证券交易佣金费率、销售环节收费、费率披露机制等其他环节,中金基金研报就公募基金整体产业链收入分配方面进行了全盘测算。

  中金基金研报显示,假设认申购费率及赎回费率、销售服务费率所有基金产品均打8折,管理费率及托管费率权益产品打8折(即降至1.2%、0.2%监管标准),公募交易佣金打8折,公募基金整体产业链预计释放逾500亿元让利投资者,占公募产业链收入的16%。

  按环节分配,认购及赎回、管理费分别占比近四成,交易、托管、销售服务费分别为9%、7%、7%;按机构分配,基金公司让利最大,占比45%,银行、券商、三方分别为27%、14%、13%。相比调降前,券商、三方、银行、基金各自基金相关收入降幅分别为20%、18%、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