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不安全?没营养?常吃有害健康?

了解预制菜的真相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9月22日        版次:A10    栏目:    作者:张宇

     预制菜 图/视觉中国

  

  □张宇

  

  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再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在家庭烹饪上,因此方便、便捷、省时又省力的预制菜近年来受到了大众的欢迎。

  然而在预制菜“火爆”的同时,不少人也开始担心其安全性和营养性,甚至流传出“预制菜不安全、不营养、不健康”的说法。

  真相究竟怎样?

  

  什么是预制菜?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食材为主要原料,配以或不配以辅料和调味品,经过洗、切、搭配等加工,或经过炒、炸、烤、煮、蒸等技法烹调后制成的半成品或成品菜品。它通常可分为四大类,即食类、即热类、即烹类、即配类预制菜。

  即食类,顾名思义就是打开直接能吃的,比如卤制的肉类、泡椒凤爪等,这种很适合咱们外卖带回家吃。

  即热类,是经过简单复热就可食用的食品,比如番茄炒蛋、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快餐料理包。这类食品在一些中餐快餐店用得比较多。

  即烹类,就是已完成对主要原料的一定加工过程,配以或不配以辅料,进行烹调后可食用的产品。例如虾滑、速冻饺子、速冻包子等一类产品。经常逛超市的朋友肯定见过这类预制菜,回家简单加工一下就可以了。

  即配类,就是经过清洗、分切等简单加工,配以或不配以辅料加工而成的产品。这类食品咱们若是买回去,能省去前处理的时间,尤其是刀工不好的朋友肯定喜欢,但对厨艺依然有较高的要求。

  

  预制菜出现原因

  

  尽管食物品类各有不同,却都有着三要素为共同特征,分别是:原料选取,工具、设施设备使用,技法技术施展。

  在此基础上,又应运而生了“工业食品”“手工食品”和“快餐食品”三大类食品。

  随着冷链技术的发展、外卖的兴起,这三类食品的范畴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日益蓬勃的食品消费市场需求了。

  一方面,人们对饮食的要求早已由“吃饱”的低层次上升为“吃好”,如今更是追求“吃出健康”,想要在家里享受到营养均衡、节时便利、色香味俱全的“好吃”美食;另一方面,一些餐馆、饭庄、酒店、饭店等餐饮企业,特别是低中档餐厅也需要减少厨师的劳动时间,降低对厨师个人技术水平的要求,在外卖中缩短出菜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增加餐饮企业在时间、空间上的规模效益。

  上述这些因素都为预制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尽管,预制菜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中叶的美国,在我国出现较晚,但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其发展态势十分迅猛,目前基本涵盖了各个食品领域,未来的市场规模还将会不断扩大。

  

  与现做现吃相比,预制菜真的没营养吗?

  

  大家之所以会担心,可能是因为觉得预制菜不是新鲜食品,缺少了“锅气”,所以风味和现做的不一样,就认为它不新鲜、不安全、不健康。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理解。

  关于食材的安全性确实有必要引起重视,毕竟安全是饮食的基础。预制菜的生产也是有十分严格的要求,是原产地新鲜食材,经过标准化生产线制作出来的。每道菜的背后都会经过无数次测试,再进行工业化研发。再加上采用的是真空保鲜技术、冷链技术安全锁鲜,这就保证了全链条的安全卫生。从这个角度而言,安全性有保障。

  那营养方面会有流失吗?确实会有。但这个问题不仅是预制菜有,任何加工食品都会存在。即便是再好的冷冻或保鲜技术,食物加工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都会损失营养素,但只要处理得当损失几乎都是轻微的。

  国外也作过相关研究,数据表明,预制菜中的绝大部分营养素都是能够保存下来的。即便是咱们在餐厅吃的现做菜,加工过程中其实也存在着营养素流失的问题,而且烹饪方法越复杂,流失就越多。更何况食物中存留的营养素已经能够满足咱们的日常需要了,过分纠结其实没有必要。

  

  高档餐厅也可能有60%以上的预制菜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现做现吃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对于想吃得好一点,又没有时间的消费者而言,即使不擅长厨艺,也能在家做出可口美食,还能节省大把的时间,想必很多人还是乐于接受这种选择的。

  除此以外,餐饮和外卖行业通过使用预制菜,能够加快出餐时间,同时降低餐厅人员成本,自然也就会更多地返利于消费者,对于企业和消费者而言,这也是双赢。

  网上还有人觉得,只有平价餐厅才会使用预制菜。但调查发现,很多高档连锁餐厅中也有60%以上的菜品是预制菜。这一现象足可见预制菜是没有高低之分的,是餐饮行业乐于接受的选择。

  (本文来源 科普中国-星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