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再说标题的悬置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10月08日        版次:A08    栏目:【有感于思】    作者:阎晶明

    

  

  阎晶明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前次我以几部西洋歌剧里的唱段名字,试图来说明一下“标题”与“正文”之间的反差,导致标题几近于处于悬置状态。当然我还得强调一下,毕竟那些唱段的名字是翻译过来的,跟原来的标题从文字到语气到底是否完全吻合,还不敢断定。有时候,同样的字词,在不同的语言里,加上不同的语气,含义可能都会改变。

  那我们就以中国的作品为例再说一下这个话题吧,比如鲁迅小说。我以为,鲁迅多篇小说的题目都与正文形成相背而行的状态,标题看上去是个悬置物,却又与“正文”形成内在勾连。《狂人日记》里的狂人其人并非狂狷之狂,也非斗士式的狂,他本质上是个受迫害狂。

  《药》里的“药”是“人血馒头”,小说恰恰要证明的是,它根本就不是药,将人血馒头当作药来买是一种可悲的愚昧,更不用说这血来自一个革命者。《风波》讲的是一场“无事的悲剧”,没有风波的风波。这场“风波”内里很紧张,行船路过此地的文豪们,看见的仍然只是无忧无虑田家乐。

  上面是《呐喊》里的小说,《彷徨》里一样多有这样的标题悬置现象。《祝福》里没有祝福,只有祥林嫂的个人悲剧在上演。《幸福的家庭》并不是讲“相似”的幸福,而是写一个无力支撑基本生存的人,如何讽刺式地身处在人生的夹缝中。《离婚》讲的是一个想离婚而不得,进而不敢离的故事。

  当标题的直接含义与正文主题形成一种直接对立时,当正文的故事逐渐将标题置于蕴含着悲凉,或略带着讽刺,总之,使之成为某种悬置状态时,它与正文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更加微妙,更具有“互动”感。使之成为我们分析小说时的一个不可忽略的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