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大塱村旧改项目实施“政府储备用地——集体留用地——旧村改造”联动改造开发,构建节约集约用地新典范 |
位于黄埔区云埔街道的创新公园 |
文/徐振天 图/李剑锋 今年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五年大变化”的答卷之年。过去5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工作要求转化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全力为民造福的务实行动,用“绣花功夫”建设精品城市,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品质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持续练内功、下苦功、做实功,在广州全面提升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上探索出一条增进民生福祉的“黄埔路径”。 城市更新赋能产业发展 一座座新徽派园林建筑拔地而起,中央停车场、休憩区、私家别院一应俱全,这里不是高档别墅居住区,而是黄埔区城市更新改造先行先试项目——鱼珠智谷产业园。走在静雅整洁的园区里,人们很难想象,这里数年前还是一个尘土飞扬、破败老旧的仓库。 鱼珠智谷产业园原本是产值低效、处于闲置状态的兴华旧仓库,于2016年年底完成初步改造并开始招商运营。鱼珠街道办事处主任翁卡睦说:“我们花了近6年时间,把这里打造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为产业导向的创新智慧园区。园区还成为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目前,鱼珠智谷产业园注册企业194家,活跃企业166家,2022年园区企业营收94.45亿元。高端产业和高产能企业的加持,不仅促使园区所在区域的村集体收入比改造前翻了5倍,也解决了周边群众4500余人的就业问题。 从废旧仓库变成一家家企业的总部,鱼珠智谷产业园的改造是黄埔区城市更新样本之一。 与鱼珠智谷产业园一路之隔,地处黄埔临港经济区核心区的保利鱼珠港已初具CBD景象。保利鱼珠港所在地原为鱼珠木材市场及鱼珠物流基地低端旧厂房仓储物业,用地面积约65公顷,改造后大力引进医药健康、互联网金融、能源、文创、等产业。数据显示,目前,保利鱼珠港注册企业1125家,活跃企业910家,常驻办公人员约1万人。 定位高、体量大、业态多元,是保利鱼珠港在宏观层面的蝶变。在广州开发区城市更新局总工程师黄锦华眼里,过去几年,随着黄埔临港经济区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这里最大的改变,是为片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了更多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原来大货车经过时烟尘滚滚,老百姓根本没法靠近,现在这里聚集很多就业创业人才,服务设施也配置到位了。”黄锦华说。 振兴乡村提升生活品质 在一片回迁房住宅区中,新建的人为峰大厦建筑外立面时尚又显眼。这个占地面积约13000平方米的项目,引进西安交通大学、白永成大师创意文化工作室等高校、公司,拟建设成“产、学、研”基地。大厦底层,繁荣的商业店铺、可最多容纳800人的大剧院即将开业,着力提高周边群众的生活幸福感。 这片土地的改变对片区居民而言,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鲜有人问津的鱼塘。5年后,无论是城市面貌还是经济基础,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联和街道华沙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罗树留介绍,人为峰项目预估每年给沙湾社带来1745万元收入。 高质量实施“一街一主业+N”产城融合行动是黄埔区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核心任务之一,通过打造以人为峰大厦为代表的智造中心示范街,联和街道积极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城乡区域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缩小,村民持续增收。 过去5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着力补齐民生短板,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在推动产城融合、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收入等方面交出了亮眼的答卷。 大塱村通过土地置换腾挪规整,实施“政府储备用地——集体留用地——旧村改造”联动改造开发,村集体收益由每年1600万元增至超1亿元,发展成了配套完善、产业集聚的科学城中心片区。 位于大塱村旁的至泰广场,是村集体合作开发的大型综合商业体,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是集产业办公、体验商业、星级酒店、品质公寓为一体的商业体。项目于2018年开工建设,2021年完工后吸引了大批新兴企业落户,同时带动了周边商业发展,成功打造了“产商住”融合的新型社区,高质量推动区域协调合作发展。 好产业营造好生态,农民洗脚上田后也有好去处。萝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高林说:“当地农二代有的在这里创业,有的在商业中心工作,不光解决了这代人的财富问题,还造福了子孙后代。” 全面释放产业效能,让城市面貌新起来,也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过去5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重点推进68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总用地面积33.78平方公里,全区已批城中村改造项目、已规划落实政府产业用房等产业载体总建筑面积约817万平方米。2022年,全区农村集体总收入超过40亿元,净收入超过30亿元,较2018年分别增长超过70%、90%。 绿美黄埔绘就青山碧水 随着地区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年轻人“到黄埔去”。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以“绿美”为笔,打造了黄埔公园生态水景、创新公园四季花海、香雪公园十里梅林等一批生态友好、环境友好、景观友好的城市公园,构建全域公园城市及多层级城市公园体系,提升群众幸福感。 “看中了公园才在这里买房。”家住创新公园旁的刘先生对此深有体会。5年前,刘先生一家搬到黄埔区。他回忆,当时创新公园还是一个以绿化为主的城市公园。而现在,公园越来越漂亮,设施越来越完备,篮球场、网球场、足球场建好了,湖改造好了,公园里的花海还成了“网红打卡点”,每到周末人流如织。 近年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加快打造全域公园城市,重塑城市生态肌理,全区纳入市政管养的464条道路、620公里绿道、146个城乡公园、95公里“连城森邻道”、128.27公里碧道贯通连接,将青山、碧水、美园串珠成链,形成了人、城、园、业多元融合、和谐共生的新型城市形态。 城市不断更新,乡村也纷纷换貌。迳下村就是黄埔乡村发展典范之一。 2020年年初,迳下村被纳入黄埔区乡村振兴示范点,开启美丽乡村建设。村路修葺一新、基础设施完善、花海稻田成片。此后,知识城集团子公司总部驻迳下村,发动和组织村民种植水稻、自主经营,创造提升个体经济收入,300多名当地村民选择回到乡村,迳下村集体收入从原来26万元增加至280万元,增长了近10倍。“纳米水乡”新乡村示范带村集体2022年总收入超过9000万元。 昔日偏僻的旧村落一下子变成了景色如画的旅游景点,据统计,今年截至9月,迳下村接待游客超22万人次。迳下村村民冯文俊说:“如今全新的迳下村,不仅建成了美丽乡村,还让一户一户村民过上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