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产业园里话丰年

和美南粤 喜庆丰收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10月27日        版次:T03    栏目:    作者:许悦、赵俊杰

     从化国家花卉产业园里的国家3A景区:宝趣玫瑰世界

     从化国家花卉产业园里的红掌种植基地

     增城区丝苗米产业园里的晚稻目前正是一片金黄

     增城区丝苗米产业园里的晚稻目前正是一片金黄

     廉江红橙

    

  

  文/羊城晚报记者 许悦 通讯员 赵俊杰 图/受访者提供

  

  南粤金秋似锦,东风万里画新。从潮汕平原到雷州半岛,从南岭山麓到岭南水乡,南粤大地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丰收,是农民一年的期盼;丰收,是奋斗之后的喜悦。

  在广东各地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透过这个窗口,我们看到了各地强农兴农助农的生动图景。

  此时的梅州大埔,蜜柚丰收正当时;在南海之滨湛江,鱼虾满仓吸引了全国多地采购商;在廉江市岭南红橙的果园里,此时正孕育着11月份3000吨的果实;金秋时节走进增城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一片片稻田映入眼帘,田间水稻抽穗整齐,微风吹过,稻香阵阵;在花城广州,“国字号”花卉产业园里,红掌、白掌、国兰、多肉、绣球等百花竞放……岭南大地处处好“丰”景,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产业振兴步伐更快更稳

  

  “农为邦本 本固邦宁”。一年来,广东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正奋力谱写广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篇章。

  如何将“土特产”做出大文章?近年来,广东大力完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持续深化农产品“12221”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推动数字农业、乡村休闲产业、预制菜等食品加工产业等新业态加快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取得新进展,富民兴村产业向多元化高质化发展转型。

  特别是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打造的岭南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从一个个“土特产”入手推动了当地乡村产业的全链条升级。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聚力做大做强广东特色丝苗米产业

  

  仓廪实,天下安。近年来,广东坚决扛起粮食生产政治责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现粮食稳产保供。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进度、信息化建设、多元化投入探索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广明2号”白羽肉鸡新品种成功培育; 常规籼稻育种水平全国领先,实现节粮减损科技装备更新升级,早稻实现丰收。

  刚刚过去的广东省庆祝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捷报频传:2023年广东早稻播种面积增加、单产增加,总产量529.70万吨,比2022年增加9.61万吨,同比增长1.8%;截至今年8月,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2728万亩;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牢牢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2023年广东育成或参与育成超级稻品种4个,占全国25%,新入选国家优质稻品种食品质鉴评金奖品种3个,形成“粤稻现象”。

  与此同时,近年来,广东千方百计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聚力做大做强广东特色丝苗米产业。其中,近年来,广东重点支持建设的一批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正成为推动广东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量,带头用好的品种、好的技术,种出新时期的“广东粮”。

  在农业农村部新鲜出炉的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中,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申报的增城丝苗米文化系统、南雄水旱轮作系统、饶平单丛茶文化系统3个项目成功入选。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今年广东新入选的3个项目,均具有重要的保护和开发价值,承载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智慧。

  其中,丝苗米是岭南传统优质大米的代名词,是具有鲜明中国南方特色的籼稻优质稻米。增城丝苗米原产增城白水山栖云寺旧址,栽培历史超485年,是岭南稻作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且重要的传承保护价值。

  事实上,为广东特色丝苗米产业提供硬核支撑的,除了品种还有技术。以增城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例,该产业园以朱村街万亩丝苗米种植基地为核心区,拥有粤港澳大湾区罕见的万亩生态良田,正全力发展“丝苗米种植业+加工业+稻田文旅业”三大核心产业,打造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核心区。

  金秋时节,行走在产业园里,一片片稻田映入眼帘。田间水稻抽穗整齐,微风吹过,稻香阵阵。

  据介绍,增城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行的是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建设5G农业信息平台,实时动态监控禾苗生长、病虫害等情况,又在全市率先推广精量旱直播、无人机种植等数字农业技术,节省人工成本70%以上。目前,产业园已引进培育合丰收、广东现代种业2家种业企业,建成3500亩增城丝苗米5G智慧稻场,推行“ 专业化服务组织+农户”模式,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28家,通过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全方位提供水稻播种、插秧、施肥、喷药、收割、烘干等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给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翅膀,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不仅如此,国庆期间,产业园内的增城稻田文旅成为热门目的地,稻田游、农事体验等活动为当地带来了不少游客,三产融合效益初显。

  

  建成全国最大的小盆栽生产基地,看繁花似锦背后的产业经

  

  秋天的广东没有霜冻、没有萧瑟,特别是在花城广州,秋天还被称为最美的时节,甚至比春天还要姹紫嫣红、繁花似锦。在从化国家花卉产业园里,红掌、白掌、国兰、多肉、绣球等百花竞放。

  羊城晚报记者从从化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近年来,从化区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以红掌、白掌、兰花、桃花、樱花、玫瑰、多肉等优质花卉苗木作为主导产业,紧抓建设全国农业现代化科技先行县机遇,健全工作机制,打造科研平台,积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对接,深化产学研合作,研发新品种,建立种质资源库,打造示范推广基地,为探索科技兴园提供从化经验,助力产业园高质量发展。2022年,产业园总产值58亿元,年产盆栽苗木6亿盆,年产2亿株种苗畅销全国及出口东南亚,其中,白掌种苗占全国的1/3,红掌种苗占国产种苗的1/8,是全国最大的小盆栽生产基地。

  

  做强“花种业”,破解卡脖子难题

  

  在花城广州,从化区位于广州市东北部,是占广州市面积约四分之一的农业农村大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核心区。

  近年来,从化国家花卉产业园全力打造全国现代花卉新品创新策源地。大力推进新品种选育,选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109个,其中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花卉新品种69个(获得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授权保护红掌新品种7个,获欧盟和日本国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申请受理1个,申请并获受理专利5项);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植物新品种权的樱花品种40个。拥有专利技术141项,自主培育了红掌、观赏凤梨、蝴蝶兰等花卉新品种261个,其中获省级以上新品种授权53个,花卉品种审定与专利技术数量全省领先,有效提升了产业园优质花卉种苗进口替代率,逆转了花卉种业被西方国家卡脖子的不利局面。

  目前,产业园已建成广东省现代花卉产业科技试验示范平台。打造全国领先的花卉科技研发、育种创新和示范推广基地,拥有国家天南星科种质资源库、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科研基地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扩容提升了一批花卉苗木良种基地及良种繁育场,收集保存和创制花卉种质资源超1万份,观赏凤梨和兰花种质资源全国领先,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天南星科种质资源库,保存种质资源639份,居全国第一。大力研发推广红掌种苗、盆花生产等新型花卉园艺技术,广泛应用节水设施、采后处理等先进设施设备,建成现代化温室大棚300万平方米、冷库8646立方米。

  

  丰富“花成果”,园区农民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农民36.7%

  

  通过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示范带动作用,从化国家花卉产业园聘请技术专家,整合相关科技人力资源,为花卉苗木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不断提供科技原动力。

  目前产业园内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的示范引领作用正逐步向中小型散户辐射。通过示范推广专业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大力建设花卉生产大基地,辐射带动全区8.46万亩花卉种植面积,土地产出率达1.81万元/亩。

  据介绍,目前产业园已建立行业新标准,制定花卉产品质量、加工等行业标准,提升盆栽、鲜切花、园艺苗木等入市品级。同时通过大力推广花卉种植设施新技术应用,着力提升了花卉温室大棚基质处理、种苗生产、灌溉与水肥等设备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标准化生产。

  与此同时,完善精深加工生产线,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形成包括精油、食品、日用品、护肤品、美妆等五大系列加工产品,顺昌源、友生公司开通3条花酒生产线。“红掌新品种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荣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建成友生公司玫瑰深加工车间及体验区;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供地700亩,总投资规模达13亿元,融合园区花卉元素加工生产沐浴露、洗发水、茶饮、冷饮等产品,助力于打造全链条产业发展体系。建成2万亩的小盆栽产地仓,建有广州从化、云南、上海等6个产地仓及北京、重庆、深圳、南京等26个城市仓,影响力辐射全国。

  通过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将花卉生产、加工、销售与休闲农业等紧密结合,目前已打造“九里花街”观光带,建设西和花卉文化体验馆,串联花卉、景观、文化等元素,走出一条都市农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园区农民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农民36.7%。

  

  延伸“花链条”,推进数字农业发展

  

  如今行走在从化国家花卉产业园里,各种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以及温度、通风、光照控制等技术已经比比皆是,实现了花卉种植智慧化。

  园区内生产经营数字化水平也不断提高。通过应用5G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进行智能化管理,显著提升产业园数字化水平。以“互联网+农业”模式打造花卉信息港大数据平台,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智慧农业。通过“直播+助农+电商”“互联网+物流服务”的B2B、B2C等运营模式,实现各品类花材、园艺一站式采购。

  在“国字号”产业园的示范带动下,从化的花卉产业数字化转型全面加速。据介绍,当地已升级改造15000平方米的新开花谷花卉交易市场,配套建设花卉展览展示区。引进了淘宝、天猫、京东、阿里巴巴、拼多多等知名电商终端交易平台进驻,产业园网络销售订单与物流系统形成体系。

  以创建花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从化区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大力支持花卉种子、种苗、种球产业发展,加强花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提升精品花卉研究和自主创新,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在花卉产业中的应用,发展数字花卉,探索发展一条科技兴园,引领示范的“从化模式”。

  

  又到橙黄橘红时,廉江红橙即将迎来开采季

  

  在广东的特色水果中,柑橘就是其中的一员。马上就到橙黄橘红时,现在的廉江市红橙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已是一片繁忙,正在冲刺11月的开采季。近两年来,廉江红橙实现了首次出口,又乘着“盐蒸橙”火爆网络的东风热卖全国,一步步扩宽销售半径卖出品牌。

  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廉江红橙果形端正,果肉色泽橙红、化渣多汁,甜酸适中,风味浓厚有微香,可食率达68.3%,果汁占63.6%,含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和矿物质。此外,廉江红橙的维生素C含量高,每100克含有超30毫克维生素C,而每100克柠檬只含22毫克维生素C。

  在廉江这个“中国红橙之乡”,廉江红橙种植面积在10.2万亩左右,去年总产量8.3万吨,产业规模大。为了做大做强这一特色产业,当地的廉江市红橙现代农业产业园于2021年10月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产业园,是广东省第一批产业园。建设范围主要在石颈、高桥、青平、安铺等镇。产业园占地面积663平方公里,占全市红橙种植总面积80%以上。

  记者在广东岭南红橙有限公司的果园内看到,现在成片的红橙已经是硕果累累。作为产业园的牵头实施主体单位,岭南红橙种植基地位于廉江红橙产业示范核心区石颈镇内,规划种植廉江红橙1万亩,其中首期种植的3000亩红橙目前生长旺盛,已进入结果投产期。2022年产量约3000吨,2023年产量预计能达3000吨。

  近年来,廉江市红橙现代农业产业园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通过一系列创新探索,在生产品控方面成效显著。特别是做好红橙的出口品控,去年20吨廉江红橙远销加拿大,迈出了廉江红橙“卖全球”的新步伐。

  不仅如此,产业园还是三产融合的“主阵地”。在廉江,红橙汁已经比鲜果卖到了更广阔的市场。

  以广东岭南红橙有限公司为例,企业一开始就以打造绿色健康食品为理念,规划建设生态种植基地、优质温室大棚、专业育苗基地以及技术先进的果汁生产线等,除了卖鲜果,企业的拳头产品还包括NFC廉江红橙汁、红橙酥、橙花蜜、小青橙·红茶等深加工产品,大大延伸了农产品的产业链和销售时间。

  据介绍,目前岭南红橙的产品已进驻盒马鲜生、沃尔玛、7FRESH七鲜、京东商城等全国渠道,先后获得“生态原产地保护证书”“中国绿色食品A级认证”“入选中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十佳最美果园”等多项荣誉资质。企业构建的集“农业种植+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大学生教育实训+产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致力于促进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助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