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头村“一河两岸”景观 |
塘角村人居环境提升 |
茶山镇大件垃圾和园林废弃物处理中心 |
城管片长下沉基层 |
文/文聪 图/茶山宣 走进东莞市茶山镇博头村,街道整洁干净,池水清澈透明,老人们在树荫下相聚闲聊,孩童们在生态休闲公园内追逐嬉戏……一幅幅幸福惬意的生活画面,都是茶山镇全面加速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工作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茶山镇坚持着眼长远发展,保持生态原色,发挥产业特色,擦亮人文底色,把美丽圩镇建设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战略紧密结合,全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城乡环境,将“一处美”变成“一片美、全域美”,为茶山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三线”整治提升城市“颜值” 博头村位于茶山镇北部,辖区面积0.93平方公里。每天傍晚,不少居民会沿着“美丽圩镇”参观线路或慢跑或散步,绿意盎然的生态休闲公园、清澈的池水、亮丽的“一河两岸”等景观让人心情愉悦,尤其是池塘边的墙绘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一处处景观,生动见证了博头村的美丽变化。 博头村的变化,得益于博头村推出的一系列举措。该村利用自身资源,打造了多元化的人文和乡村景观。在开展人居环境连片整治提升方面,亮丽的“一河两岸”景观成为周边村民的休闲娱乐“打卡点”。同时,在村内打造了城市服务驿站和全镇唯一的垃圾分类宣教馆,提升了乡村品质和内涵。 为了全面提升环境卫生水平,博头村开展了一系列整治行动。例如,联合城管片长团队全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背街小巷、闲置地、旧村旧围乱堆乱放进行全面清理,消除“脏乱差”黑点;重点开展“三线”(电力线、通信网络线、广播电视线)整治,目前村内“三线”整治已全面完成,没了“空中蜘蛛网”,整个村的颜值提升了不少,村民抬头看到的都是一片清爽的天空。 “三线”整治是美丽圩镇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博头村用“无线美”带动“无限美”,成为了全镇乃至全市创新“三线”整治机制、亮出城市“天际线”的典型之一。据茶山镇城管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茶山镇根据经营主体责任,创新制定“运营商主体投入、财政按比例补助”的实施方案,由运营商共同出资对全镇“三线”进行整治,采取三线下地、设置线槽、管廊等多形式进行整治,工程验收合格后,镇财政补助项目费用20%,有力有效推动“三线”整治工作落实落到位,今年初已完成全镇“三线”整治工作任务。此外,还建立了长效监管机制,实行分片首问负责制,由各大运营商负责分片区管理,确保先报备后施工,杜绝无序乱拉挂。 身边环境的点滴改变,受益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间。村民刘叔说,“三线”没有整治之前,各种线路就像蜘蛛网一样交织在居民楼间,甚至还有塑料袋挂在线路上,既不美观也不安全。现在乱拉、老旧和杂乱的“三线”得到清理规整,巷子环境焕然一新,视野也开阔了很多,特别是没有了压抑的感觉,值得点赞。 全域已经达到“典型镇”标准 在茶山镇发生蝶变的不仅仅是博头村。华灯初上,寒溪水村内公园人逐渐多了起来,沿着公园廊道漫步,迎面而来的是假山瀑布、小桥流水、亭台楼榭。如今,夜晚的寒溪水村灯光璀璨,主题公园已经成了寒溪水村及周边村市民群众娱乐休闲的后花园。 “我们村实施了道路升级、池塘景观改造、旧村环境改造、排水系统升级、路灯照明等工程项目,不断提升村容村貌。”寒溪水村工作人员表示,村里十分重视红色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打造了红色文化旅游路线,修缮罗氏革命史迹陈列馆、罗氏宗祠,弘扬红色文化。 建设美丽圩镇,茶山镇从“一处美”迈向了“一片美、全域美”。据了解,茶山镇以“城管片长责任制”为管理抓手,持续对全镇18个村(社区)开展环境卫生“地毯式”大排查、大整治,突出老村旧村、“三边三地”等重点地区进行重点整治,对门前屋后乱堆放的杂物、卫生死角等进行全面清理,坚持问题导向,一旦发现问题立刻整治或反馈给村(社区),要求立刻迅速整改确保彻底清理黑点、盲区、卫生死角。今年以来,共发现并整改存在问题6912宗。 与此同时,茶山镇还因地制宜,一村一特色。充分挖掘本土资源,通过补短板、微改造、提亮点、塑品牌,打造各具品牌特色的宜居圩镇。其中,寒溪水村深挖红色资源,建设红色革命陈列馆和完善公共设施,打造红色文化精品村;博头村通过对土壤修复和水污染治理、整村环境品质提升,打造田园风光生态村;冲美村通过对新旧村环境优化、建筑和主干道升级,打造园林式品牌村。 连片发展,串珠成链。茶山镇在各村打造特色的基础上,强化产镇融合,围绕抓项目、增后劲、兴产业,先后打造了宜居宜游、具有特色历史文化的南社超朗古村片区、串联南畲塱美丽山水田园风光带的冲美博头片区等四大片区,一个个美丽“盆景”串珠成链、以点带面、连成“风景”,有效推动美丽圩镇建设和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协调并进、成效叠加,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走向深入。 目前,茶山镇全域18个村(社区)均已达到“典型镇”标准,实现环境提升全覆盖。茶山镇城管分局表示,为巩固“美丽圩镇”建设成果,下半年将进一步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和城市品质,加紧落实各村(社区)“一村一案”的人居环境提升方案,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打造特色等方面进行“补短板、提品质”,全面消除闲置地、插花地、三边三地等卫生死角,全面美化乡村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园林垃圾处理实现闭环管理 茶山镇在开展“美丽圩镇”建设的同时,着力打好人居环境建设“组合拳”。其中,先后建设了园林废弃物、厨余垃圾、固体废物和建筑垃圾等末端处理中心。这些项目的运营,使全镇园林垃圾处理实现了“全链条”闭环管理。 记者现场看到,茶山镇厨余垃圾处理中心与茶山镇大件垃圾和园林废弃物处理中心毗邻而建。在大件垃圾和园林废弃物处理中心的车间里,只见收运车停至指定地点,驾驶员按下操作按钮,车上的废家用电器和旧沙发、旧床垫等大件家具就被传送带运输至工作区,通过预分拣,将铁丝、铁钉等金属材料自动分拣出来,金属和木材可进行回收再利用,其他物料压缩后则作为燃料运至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处理。 厨余垃圾处理中心的处理系统分为上料系统、自分拣系统、发酵系统、自动出料系统、气体净化系统和油水分离等6个子处理系统。厨余垃圾经过破碎、机器分选后,再通过生物菌发酵处理,在有氧的环境下,利用微生物将有机垃圾中的有机质转化为植物利用的有机肥料,处理后的厨余垃圾可成为无毒、无害、无污染的有机肥,用于种树、种花,实现厨余垃圾再利用。 据悉,茶山镇的厨余垃圾处理中心、大件垃圾和园林废弃物处理中心于2020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两个中心的日均处置量均为20吨。园林垃圾处理中心的运营完全处理了全镇的园林垃圾,目前全镇的前端收集、中端收运、末端处置的“全链条”园林垃圾处理体系运作比较顺畅,进一步提升了垃圾处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垃圾处理工作是一件直接关系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民生实事。茶山镇积极引导,做好前端收集。在全镇18个村(社区)全覆盖设立了园林垃圾临时收集点,将园林绿化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收集,并对周边企业、群众免费开放;依托城管片长团队,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大偷倒园林垃圾的监管和清理力度;把村(社区)和片长的园林垃圾处置情况纳入每月精细化考评中,压实各方的工作责任;依托女子玉兰服务队,持续深入开展全方位宣传,不断增强群众垃圾分类和规范处理园林垃圾意识,有力有效引导更多群众自觉遵守和规范处理园林垃圾。 在中端收运方面,茶山镇要求收运公司对全镇的园林绿化垃圾临时收集点实现“日产日清”,由城管片长负责日常监管和考核。要求配置两台园林垃圾运输车,并在车上安装GPS定位系统,实时对车辆行驶轨迹进行跟踪监督,不断优化收运车辆的调配、收运路线和班次,确保收运工作更加科学高效。群众或企业如果产生的园林垃圾较多,不方便运送到临时收集点的,也可以直接联系收运公司有偿上门服务。通过配足专门运输车,提供有偿上门服务等方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收运管理系统。 城管片长解决群众“烦心事” 城市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服务和满足市民对城市美好生活的追求,城管片长制则是城管系统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自茶山镇正式实施城管片长制以来,茶山城管分局坚持以城管片长作为基层城市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按照“城管片长、门前三包、城市服务驿站”三位一体思路,深入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紧盯“扫干净、摆整齐”目标,以严要求、高标准推动美丽圩镇、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城市管理工作落地见效。 据了解,茶山镇将全镇18个村(社区)划分为4大联合片区,由分局4名领导班子兼任片区长,带领15名城管片长和48名协管员对全镇进行全覆盖巡查监管执法包干,积极履行“六巡三访一执法”工作职责。为确保60%以上执法力量真正下沉一线,茶山镇城管分局调整管理架构,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坚持推动以城管片长为主要抓手,优化压缩业务股组人数,全力保障片长执法队伍。 茶山镇15名片长全部挂任所管辖村(社区)的主任助理,统一指挥村(社区)负责城管、环卫工作的人员,协助村委会统筹村(社区)城市管理工作。全镇共新建改造15座城管工作站,实现全镇15名城管片长工作阵地全覆盖,通过不断完善硬件建设和软件机制,把片区打造成基层的“小分局”,城管片长真正“下沉一线、扎根一线、服务一线”,全面提升工作响应率和执法效率。 以城管片长作为“门前三包”的第一责任人,不断推动和探索标准化考评管理机制,通过实行“六个模式”,坚持“一村一策、一路一方案、一户一档”因地制宜推动门前三包,选定茶园路打造“门前三包”AI感知示范路,各村(社区)至少打造一条“门前三包”示范街,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推动全域“门前三包”责任制走深走实。 “近年来,茶山城管片长通过深入扎根基层,与市民群众朝夕相对、良好互动,真正解决好、处理好群众身边的‘忧心事’‘烦心事’,实实在在地把‘城管进一线,服务面对面’工作落实落细,群众对茶山城管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得到不断提升。”据茶山镇城管分局统计,今年至今,该分局以城管片区为主要工作抓手,共排查治理人居环境问题6912宗,解决各类群众信访投诉1600余宗。 数说绿化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基本实现 近年来,茶山镇通过开展“添花增彩”、“千景绣东莞”、闲置地整治等专项行动,先后升级改造了茶山公园、东岳公园、新城公园等32个特色公园和坑口公园、京山叶永青公园等15个“口袋公园”,同时在镇村主干道、镇出入口、镇村商业区等地打造了56个景观亮丽的街头小景,通过连片绿化提升,逐步推动辖区内公园、绿地、特色景点串珠成链,努力打造“四季有花、一步一景”的城市生态景观。 目前,全镇建成区绿地率达47%,公共设施绿地达标率为94.7%,基本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