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布林老城 |
拍摄于捷克布拉格查理大桥下 |
波兰美食酸面团汤和饺子 |
文/羊城晚报记者 孙唯 图/采访对象提供 当波罗的海的西风吹向波德平原,当维斯瓦河注入大海,在三色堇盛开的浪漫之地,屹立着历史悠久的波兰共和国。波兰是首批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与中国的友谊源远流长。2015年,中波签署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北京姑娘刘若浓与波兰的故事始于2015年的夏天。 一部电影开启了波兰语学习生涯 2015年,刚结束中考的刘若浓看到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贯通人才培养的招生简章,这引起了她和家人的兴趣。据了解,当年这个项目面向初中毕业生招生,开设捷克语、波兰语、匈牙利语和拉脱维亚语,经过7年的专业语言学习后取得本科学历。“我初中英语成绩比较好,因此,父母觉得我可能有一些语言方面的天赋。” 刘若浓说,“当时我们又看了波兰的一些照片,照片里的波兰风景优美,所以就比较‘随性’地选择了波兰语。” 学习一门全新的语言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刘若浓的第一节波兰语课上,老师放映了电影《向左走,向右走》,这部电影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波兰女诗人维斯瓦娃辛波斯卡的诗篇《一见钟情》为灵感和主线之一,它深深地打动了刘若浓。“他们彼此深信,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刘若浓说,“或许这用于形容我与波兰语的缘分也很贴切。” 按照学习规划,2017年,17岁的刘若浓第一次踏上波兰的土地,来到了托伦哥白尼大学继续波兰语的学习。波兰语学习的难点在于它的语法体系。“例如中文说‘我想吃饭’,就是‘我’‘想’‘吃饭’三个字词叠在一起使用,但是在波兰语中,语境的不同,每个词都会有所变化。”刘若浓解释,“波兰语的语法体系好像数学公式一样,一环套一环,在说话前要经过大量的语法分析才能说得出来,这种语法体系跟中文有很大区别。” 波兰高校强调独立学习与自主研究 波兰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国度,哥白尼、居里夫人、肖邦这些科学巨匠、艺术大师奠定了波兰在人类文明历程中的地位。波兰拥有较厚实的科学基础和优秀的科学传统,重视教育,早在1773年就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教育部。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刘若浓成功申请到了哥白尼的母校、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雅盖隆大学攻读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 不同于国内的大学,雅盖隆大学没有一个完整的校园,其各个学院分布于城市的居民社区中,没有院落院墙。“国际关系学院坐落于老城以西,是一栋由欧盟资金支持新建的教学楼,第一次跨进教学楼,我就感到自己置身于一个充满知识和学术思想的圣地,学院内有许多国际学生,这让我感到学院是一所真正的国际学院。”刘若浓说。 当初在哥白尼大学以语言学习为主,而在雅盖隆大学,刘若浓真正感受到了波兰的大学课堂。刘若浓介绍,波兰的高校通常采用较为自由和开放的教学风格。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教授通常视学生为平等的讨论伙伴,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对象。此外,每个专业讲座课都会配一节小班教学,课堂规模小,这意味着教授可以更容易地与学生互动,并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指导。 刘若浓表示,波兰的高校特别强调独立学习和自主研究。基本上每节课都有大量的材料需要阅读,学生需要自己深入理解课程材料,进行独立研究,并完成课业项目和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术目标选择不同的课程。波兰的考核方式和国内差不多,都是参考课上积极度和期末成绩。期末考试方式以学术讨论、论文为主。“比较让我惊讶的一种考核方式是根据自研专业,闭卷考试,在考场现场根据特定主题写论文,然后由教授、学生共同讨论评判。” 刘若浓坦言,这种考试方式对于非母语学习者“并不友好”。 因为与波兰本地人一起上课,给没有国际关系专业基础的刘若浓带来了极大压力。“刚接触时每周有12节课,几乎很难跟上教授的节奏,课后就要整理课上笔记,查出不懂的知识点,还要完成大量的材料阅读,每节课教授几乎都会要求提前预习材料,上课讨论。”刘若浓说,“大量的专业术语和文献资料让我感觉到差距,于是我就课下多读多听,终于蹒跚地跟上教学进度,直到讨论课我第一次勇敢举起手发言,我才慢慢适应了这里的节奏,当然,这之中也少不了波兰同学的帮助,我的同学们都非常友好。” “一带一路”带来中波友好新机遇 接连克服语言障碍与学术障碍,刘若浓“打怪升级”的求学之路走得越来越顺畅。过程当中,她结识了很多当地朋友,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波兰当地的风土人情。 波兰人与中国人都非常重视家庭价值观、尊重长辈,强调家庭团聚,波兰人也和中国人一样非常热心、热情好客。与中国不同的是,波兰是一个天主教国家,95%以上的波兰人信奉天主教。“波兰的商场周日通常不开门,其原因之一是大家要去教堂做礼拜。”刘若浓介绍。 在波兰的这些年,刘若浓去过波兰近10个大大小小的城市,每个城市都带给她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我曾到达过波兰最北端的海尔半岛看过波罗的海的日出,也攀登过波兰最南边的塔特拉山脉,波兰自然景色优美,相比于欧洲其他国家物价低廉也非常安全,我非常推荐大家到波兰旅游。”刘若浓停顿了片刻,说道,“当然,还有充满历史记忆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波兰的美食众多,其特色菜肴常常以肉类、面食、奶酪和土豆为主要成分。在波兰,也有像中国一样的饺子。刘若浓介绍,这种饺子通常由薄面皮包裹各种馅料,如土豆、瘦肉、奶酪、蘑菇或水果。“这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小吃,可以用煮、炸或烤的方式制作。”此外,还有用来制作各种热狗和三明治的烟熏、辣味、咖喱味香肠,以及波兰酸面团汤、山羊奶酪等。 在美景与美食的“双重加持”下,刘若浓爱上了波兰。与此同时,她也不遗余力地向波兰的老师、同学介绍中国、分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班上为数不多的中国学生,上课时,她会向老师、同学们介绍中国的地理、历史文化。下课后,作为波兰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一员,她会继续发光发热,为中国留学生服务,并努力推动中波文化交流。“全波学联以及各校学联举办了波兰国际跨文化艺术节、华沙大学多元文化节、汉语角等活动,分享中国的古筝、茶道、传统服饰、饮食文化、灯谜、甲骨文、围棋,以及中国的大熊猫。”刘若浓笑言,“这些活动受到了波兰本地学生的热烈欢迎。我们的展位经常被围得水泄不通。” 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贸易互通、人文交流都为在波学子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我在课余时间参加过多次中波贸易展会、贸易洽谈会。”刘若浓说,“我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中波交流合作和友谊贡献自己的力量。” 波兰留学小知识 波兰拥有较厚实的科学基础和优秀的科学传统,在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等基础研究领域,以及农业、新材料、新能源、矿山安全等应用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特色,在某些方面居欧洲或世界先进水平。2021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波兰名列第40位。 波兰人重视教育,早在1773年便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教育部。2014年国际教育机构Pearson发表的“全球教育制度排名报告”显示,波兰教育位列世界第十,在欧洲位列第五,仅次于芬兰、爱尔兰、英国及荷兰。从2017年9月1日起,波兰实行新的国民教育体制,取消初中,分为小学8年,普通中学4年或职业/技术学校2-5年。高等教育一般为3或5年。著名高等学府有华沙大学(1816年)、雅盖隆大学(1364年)、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1919年)、华沙理工大学(1826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