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众在展台前试吃各式美食 |
![]() |
参展商展示的商品 |
文/羊城晚报特派上海记者 孙绮曼
图/羊城晚报特派上海记者 曾育文
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是跨国消费企业对话中国、观察中国的窗口,也是零售企业寻觅宝藏商品,探寻全球最佳产地、最新技术、最优链路的国际平台。
第六届进博会接近尾声,但热度仍旧不减。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大中华区总裁、全球合伙人贺晓青表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持续增长的经济实力。中国市场的数字化转型和消费升级推动零售行业发生深刻变革,这也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携手中国企业开辟市场
在中国,进行海外直采的新零售企业正通过模式创新、技术升级,给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商品与服务。这深刻影响着中国零售市场的发展。
“明明是百年品牌,为何在中国市场迟迟打不开局面?”过去,俄罗斯百年乳制品品牌斯味特拉在中国市场摸索了4年,苦于对市场、文化的不了解,一直没能打开局面。在去年的进博会上,它终于遇到了“伯乐”。
来自盒马进口直采商品采购团队的林争艳是一名感官鉴定师。平日里,她最喜欢的就是品尝各地美食。去年进博会上,她在俄罗斯展台看到了一款造型奇特的华夫杯冰淇淋。这款冰淇淋浓郁的奶香和丝滑的口感,让她爱不释手。
正是这次邂逅,让斯味特拉有了走进中国千家万户的机会。今年4月,盒马直采的首批斯味特拉冰淇淋上线,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销售一空。后来,双方签下了更大的合作订单,并且通过物流链路的调整,把长达75天的运输时间压缩至45天。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斯味特拉在中国建立起稳定的直采供应链。
作为近年来把海外品牌带进中国消费者生活中的“伯乐”,进博会和跨境电商为许多跨国品牌开辟了入华“绿色通道”。
Nutrafol公司首次参加进博会就尝到了甜头。“进博会是新品牌在中国亮相的好机会,借助天猫国际把展品同步变成商品上架,可以第一时间将好产品送到消费者面前。”Nutrafol品牌负责人说。数据显示,首次参加“双11”购物活动的Nutrafol,在天猫第一波活动开始后,不到4小时成交额就突破了百万元。
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升温,以进博会为合作契机,越来越多零售、消费企业找到了合适的商品与服务。他们通过进博会平台签订协议达成合作,在帮助中国消费者找到好货的同时,也让消费力转化成为中国消费复苏和经济发展的动力。
汇聚中国力量共创新品
“在中国,为中国”,这是外企工作者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在本届进博会上,许多消费品领域的外企带来了与中国年轻力量合作共创的最新成果。
Zara在进博会期间,宣布与中国本土品牌“喜行乐”合作,计划在中国新年期间推出系列联名产品。该系列产品将融入中国传统元素,展示本土设计时尚。
一直以来,Zara重视与本土时尚青年才俊的交流。从新锐的时尚超模、摄影师到设计师,Zara通过不同合作形式,为中国青年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此次与“喜行乐”合作推出的联名产品,是继前两年与Susan Fang和Calvin Luo合作后,第三次携手中国本土设计师推出联名产品。
与Zara一样,Tapestry也非常关注来自中国年轻人的灵感。在本届进博会上,Tapestry把和东华大学共同发起的青年人才培养项目中的学生设计作品带到了现场。
记者了解到,自2021年起,Tapestry与东华大学开展“China Cool”青年人才培养项目,旨在通过一系列指导及赋能举措,鼓励青年学子进一步探索时尚产业,助力年轻人走向更大的舞台。今年进博会上,Tapestry将第二届项目中部分优秀作品带至蔻驰展台,为中国年轻设计力量助力。
“中国年轻人带给我们诸多惊喜。在合作过程中,我们了解了更多中国市场的发展趋势,年轻的中国设计已经成为推动全球时尚产业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力量。”蔻驰中国区产品采购副总裁Liliana Lucioni向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