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慷 |
文/图 羊城晚报特派雅加达记者 付怡 王漫琪 六百多年前,七下西洋的郑和多次经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在这座南洋岛屿上留下了许多来自中国的文明印记。亘古至今,印尼在发展灿烂文明的同时,也不断深化与中国的文明交流互鉴。 2022年2月,陆慷出任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在大使馆官网的大使致辞中,他便提出要扩大中印尼人文交流。如何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近日,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社长杜传贵带领的采访团队在雅加达中国驻印尼大使馆专访了陆慷大使。陆慷表示,随着中印尼两国合作不断深入,人文和经贸交流更加相辅相成,中国文化、中国故事在印尼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人文渊源山海相系,寻找两国共情支点 “在历史上,包括印尼在内的整个东南亚地区都与中国有非常密切的人文交流。”陆慷提到,他去过印尼的许多地方,都能感受到中国在当地留下的人文印记。 在爪哇岛三宝垄市,郑和被称为“三保大人”,颇受民众爱戴,当地的大觉寺内设有供奉郑和的祠堂。郑和登岛时的避风港——三保洞,更是中华文化遗产之一,成为游客的打卡之地。 在苏门答腊岛发现的“和平文化”,则被考古学家认为起源于澜沧江—湄公河上游的中国云南地区。陆慷说,走在当地的街道,建筑风格跟中国的西双版纳地区“几乎一模一样”,百姓的婚丧嫁娶风俗,也与云南十分相似。 目前,中国已成为印尼主要旅游客源国之一,同时也是第二大留学目的地国。 除了中国美食、中国功夫之外,在印尼广受欢迎的还有来自中国的游戏。陆慷笑称:“印尼不少年轻人或许对中国的基本情况不甚了解,但他们对中国的电子游戏是非常熟悉的。” 在陆慷看来,两国人文交流历史源远流长,根基深厚,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进印尼打下良好基础。“这里的华人,在印尼国家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他们推进两国人文交流的意愿也十分强烈,并且经验丰富。”陆慷认为,除了重视当地华人的贡献之外,也要找到两国人民的共情支点。 印尼拥有超2.7亿人口,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1997年金融危机以后,印尼政府一直通过多种举措努力解决结构性贫困问题。 2021年2月,中国宣布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印尼履职的20个月里,陆慷发现,印尼社会对中国的脱贫故事普遍很感兴趣。“他们很想知道:同为人口大国,中国究竟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让七亿人摆脱了贫困?这是讲述中国好故事的一个绝佳切入点。” 文化吸引力提升,离不开强盛国力支撑 2023年对于中印尼关系而言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既是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也是习近平主席在印尼首次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10周年。10月,作为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标志性项目的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最高时速350公里,将雅加达和万隆之间的车程从3个半小时缩短到40分钟。 雅万高铁的建设曾经受到外界的干扰,但开通之后的效果显而易见:高铁一票难求,车厢几乎满座。“中国速度”“中国技术”获得印尼民众的广泛好评,也让印尼社会对中国有了更具象的认识。陆慷说,雅万高铁的开通运行不仅极大改善了印尼人民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质量,也将大力带动印尼社会经济发展,“项目的落地十分不易,但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如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印尼最大贸易伙伴。在陆慷看来,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印尼政要和企业家前往中国访问,参观华为、比亚迪等世界一流企业,同时也了解企业文化,“既学习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也感悟蕴含其中的中国文化”。 讲海外受众听得懂的中国故事 羊城晚报是享誉华文媒体界的中国主流媒体,一直将“新闻主攻、文化主守”作为办报的一大特色,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使命。羊城晚报精心打造的“云上岭南”国际传播融平台自2020年11月正式启动以来,在海内外产生广泛、深入的影响,文化传播成效显著。 在听到杜传贵介绍“云上岭南”具备包括印尼语在内的十多种语言传播能力时,陆慷表示出极大的兴趣,还特别了解了羊城晚报与印尼著名媒体《国际日报》的合作情况。 谈及文化的国际传播,陆慷提出他的建议:面向海外受众时,一定要了解和使用他们的语言体系。“中国的历史很悠久,我们的语言体系很复杂。如果完全按照中国的语言体系来讲故事,人家不一定能听得懂。”陆慷坦言,只有讲让当地民众能够听懂的,才是好的中国故事,“我知道羊城晚报在中国是很有名气的报纸,新时代新征程,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相信必将大有可为,必定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