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80年前,东江纵队成立,罗浮山一度成为“红色心脏”

罗浮山会议 “广东党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11月28日        版次:A06    栏目:    作者:陈骁鹏、李海婵

     东江纵队纪念馆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参观,年接待游客130多万人 罗浮山管委会供图

    

     罗浮山会议旧址 惠州市东江纵队纪念馆供图

     罗浮山会议旧址 惠州市东江纵队纪念馆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骁鹏 李海婵

  

  (博罗县社科联“红色罗浮”课题组:赵碧波、蒋勤国、陈耀洪、邱宇林、邓仕勇、曾庆香、罗锐、周海涛对本文亦有贡献)

  

  今年12月是东江纵队成立80周年。这支广东人民抗日武装主力部队,曾经历千余次大大小小的战斗,被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岭南第一山”罗浮山是东江纵队浴血奋战的重要战场。1945年5月,东江纵队领导机关迁入罗浮山,这里一度成为中共在华南的“红色心脏”和抗日中心。紧接着,这里召开了广东党组织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会议——罗浮山会议。《中国共产党广东历史(第一卷1921-1949)》高度评价:“罗浮山会议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一直以来,人们对东纵的认识多是关于其孤悬敌后、艰苦卓绝的抗战活动、战绩等,但对罗浮山会议知之不多。值此东江纵队成立80周年之际,记者走访专家学者,与博罗县社科联“红色罗浮”课题组重新深入挖掘,进而升华、丰富广东地方党史的红色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赓续红色血脉,对于广东建设文化强省以及激励人们发扬斗争精神、奋发有为、砥砺前行,具有特殊重要的党史价值、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千年古观见证光辉斗争史

  

  放眼望去,罗浮山雄伟壮观,植被繁茂常绿,风景秀丽,吸引众多游客登高赏景。山麓之上,矗立着一座历史丰碑——东江纵队纪念馆,其紧邻东纵司令部旧址冲虚观,庄严肃穆。

  走进东江纵队纪念馆,近千张真实历史照片、400余件(套)馆藏文物,向人们讲述着那段炮火纷飞的岁月:1938年10月12日,侵华日军在大亚湾登陆,相继占领惠州、广州等地。东江人民奋勇抗战,纷纷拿起武器,惠(阳)宝(安)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东(莞)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相继成立。1940年9月,这两支抗日武装组成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并于1942年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东纵前身)。

  一场秘密大营救,让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名震中外。1942年,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指示,先后从香港营救出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胡绳、夏衍、戈宝权等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知名人士、国民党官员和眷属共800余人;营救美国、英国、荷兰、比利时、印度等国际友人100余人。这一历史壮举,被茅盾誉为“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发表告广东人民书、告海外同胞书,宣告成立共产党领导下的东江纵队。1945年5月,东纵挺进罗浮山,开辟罗浮山抗日根据地,点燃革命火种。罗浮山密林环绕,隐蔽性强,从地形和地理位置来看都有着深厚的战略优势。

  广东省临委和东纵司令部就设在罗浮山冲虚观。冲虚观距今已有千年历史。遥想当年,葛洪正是在此修道炼丹、采药济世、著书立说开创了中国道教岭南教派。1600多年后,在这一岭南道教的核心之地,东江纵队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战斗。直到抗战结束后的东纵北撤,这里都是抗战后期广东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指挥中心。

  抗战八年,东江纵队进行大小战斗1400余次,歼灭日伪军6000余人,建立了总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50万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有2500余名指战员牺牲。东江纵队独立发展壮大为拥有11000多人的抗日武装力量,其开辟的华南敌后战场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1945年,朱德同志在“七大”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琼崖纵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如今,硝烟早已散尽,东纵精神历久弥新。2003年12月,在东江纵队成立60周年之际,东江纵队纪念馆开馆。东江纵队纪念馆馆长曾庆香介绍,建成开放以来,长年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参观、研学、交流,年接待游客130多万人,先后获评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红色革命遗址。

  迄今,全国共有三座“东江纵队纪念馆”,分别位于深圳、东莞、惠州。曾庆香表示,为纪念东江纵队成立80周年,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在今年牵头组织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历史纪念馆联盟,正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七家东纵场馆形成馆际联盟,构建东江纵队历史纪念馆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平台,深入挖掘和活化东江纵队红色文化资源,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弘扬东纵精神。

  

  罗浮山会议确定“迅速北上”

  

  如今,走进冲虚古观,可见香火鼎盛,游客如织。古观大门旁墙壁上镶嵌着“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的牌匾,述说着那段红色历史。

  “事实上,东江纵队司令部挺进罗浮山后,对整个东江流域乃至华南地区的革命形势影响最大的并不是取得几场战斗胜利,而是罗浮山会议的召开。”博罗县社科联“红色罗浮”课题组研究总结道。

  为何这场会议如此重要?时间回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的颓败之势逐渐显现,抗日战争胜利在望。在这历史重要关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党中央决定成立广东区党委,统一领导广东的武装斗争,并要求东江纵队派部队北上,中央派部队南下,在粤北赣南一带会合,建立五岭根据地。

  为了贯彻“七大”精神和党中央要求东纵派部队北上会合的指示,中共广东省临委于1945年7月6日-22日,在罗浮山冲虚观召开干部扩大会议,即罗浮山会议。这场长达17天的会议,内容涵盖政治、军事、战略、组织、根据地建设发展等方面。

  会议决定建立进退有据的战略基地,扩大解放区,扩大主力军,派出主力部队迅速北上,打开始兴、南雄、仁化、曲江、乐昌、乳源的局面,准备协同配合南下支队开辟五岭根据地,开辟党在南方的战略基地,将华北、华中和华南三大敌后战场连成一片,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同时会议通过了成立中共广东区委员会(简称“广东区党委”),东纵司令部负责研究指导全省军事工作、政治部指导全省军队政治工作,成立健全各地委的领导机构,大力发展党员等重要决议。

  罗浮山会议后东江纵队的使命,从原先的抗击日军,转至北撤湘粤赣边扩大解放区、扩大主力军,发展华南民主运动,抗击外敌,并制止内战。前期是东纵在本地发展壮大,后期是向北发展,北进后继续发展成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纵队执行罗浮山会议确定的任务后,到粤北逐渐站稳脚跟,独立自主地建立了进退有据的战略性根据地——粤赣湘边根据地,也为以后解放战争中粤赣湘边纵队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1949年9月,边纵迎接解放大军南下,与两广纵队会合,为解放广东全境作出重要贡献。

  

  在广东地方党组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罗浮山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广东历史(第一卷)》《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史》等权威史书。如《中国共产党广东历史(第一卷1921-1949)》指出:“罗浮山会议是广东党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史(1919-1949)》指出:“这次会议,是广东党组织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会议在中共‘七大’团结胜利精神指引下,全面总结了抗战初期广东党组织恢复和重建以来的斗争经验与教训,克服了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上存在的一些不良倾向,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确了斗争任务与方向,增强了团结,为迅速打开新的斗争局面,建立强大巩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遗憾的是,对罗浮山会议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的评价仅有上述寥寥数语,似嫌不足。”博罗县社科联“红色罗浮”课题组补充认为,罗浮山会议明确了广东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方向,为广东和华南革命斗争的更大胜利奠定了政治、军事、根据地、组织、战略上的坚实基础。

  博罗县社科联“红色罗浮”课题组认为,罗浮山会议在广东地方党组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广东作为革命的策源地,自大革命失败后,广东没有统一的党组织。一定程度上说,罗浮山会议前,广东的抗战活动与革命力量处于一个较为零散的状态。博罗县社科联“红色罗浮”课题组介绍,罗浮山会议主要任务之一是撤销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成立广东区党委,统一领导广东地区的党组织、抗日民主政权和军事工作。广东区党委是抗战后期党领导的区域最广、党员人数最多的地方党组织之一。“这为会议后东纵贯彻党中央的指示建立五岭战略根据地,使我军在南方有一个坚强的党政组织支撑,也为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的成立,华南地区的党政组织建设奠定了强有力的组织基础。”

  同时,博罗县社科联“红色罗浮”课题组认为,罗浮山会议的一个重要功绩是确定了华南区域党组织的政治路线,即“大力发展党员,扩大主力军,巩固民主政权,积极领导人民群众自发性的武装斗争,发展华南民主运动,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反动势力”。这也是东纵对华南革命形势发展的目标阐释。会议还就这一政治路线的具体落实明确区分了解放区、敌占区、国统区的政治工作任务,为东纵的政治工作明晰了具体目标,也为华南革命斗争的胜利和民主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博罗县社科联“红色罗浮”课题组认为,罗浮山会议不仅在政治上具有重要意义,在军事上同样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罗浮山会议之前,东江纵队主要活动区域是以惠东宝为中心的东江流域,是与琼崖纵队、珠江纵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韩江(潮汕、梅汕)纵队等一起活跃于华南抗日战争上的劲旅。从罗浮山会议后东纵北进的后续发展,东纵主力一部转移到粤北后,在粤赣湘边站稳了脚跟,为壮大人民武装军事力量奠定了基础。在军事上,罗浮山会议推动了东纵由东江流域到华南区域军事力量的转变。

  罗浮山会议还推动了以罗浮山为中心的根据地由东江区域向湘粤赣边战略拓展。罗浮山会议后,华南战略根据地从以东江为中心转移到以湘粤赣边为中心,建立东联闽粤赣,西联粤桂湘的进退有据的战略根据地。从后续东纵北撤的结果来看,东纵完成了中央的指示与罗浮山会议定下的北撤决议,华南区域的根据地中心实现了由东江流域向湘粤赣边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