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草滩村,海东市消防救援支队队员在搜救。积石山6.2级地震已造成青海14人丧生 新华社发 |
19日,救援人员清理地震引发的砂涌 新华社发 |
19日23时许,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安置点,热腾腾的食物供应 周巍 摄 |
19日23时许,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安置点,受灾群众领取御寒物资 周巍 摄 |
羊城晚报记者 罗清峣 王隽杰(部分为整合内容) 12月18日寒夜,地震来袭时,积石中学老师唐明玉(化名)正去楼下超市买水,“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接着大地就开始摇晃起来。”他第一时间奔向学校,看到学生们都安然无恙后,心里的石头才算落地。 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后,各方力量紧急驰援。甘肃厚天灾害救援中心分队长汪多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救援的难度主要在于低温天气,相较于一般地震救援的黄金72小时,此次地震的黄金救援时间会缩短。 【亲历】 凌晨学生们聚集在户外,老师们拾树枝点火取暖 27岁的唐明玉,是积石中学的一名美术老师,住在县城里,地震发生时他恰好去楼下超市买水,刚刚来到马路边。“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接着大地就开始摇晃起来,站在水泥路上就像站在一摊烂泥上,根本站不稳。”他如是回忆地震来袭时惊心动魄的一瞬。 出于对学生们的担忧,唐明玉拔腿奔向学校。沿途,虽未见到房屋坍塌的景象,但耳边传来的消息让他心惊,“听说农村的情况严重,有的屋子塌了。”凌晨1点多,他终于赶到学校,看到学生们已经聚集在户外,老师们正忙着用捡来的树枝点火取暖,驱散寒冷和恐惧。 在校园中,唐明玉看到,尽管房屋未见大的损坏,保安室的墙上却裂开了缝隙。他心中一块石头落地——学生们安然无恙。不久之后,陆续有学生家长赶来将孩子接走,那些家长在外地的孩子,则由班主任照看,被临时安置在老师的车内,“一是防止余震,二是暖和点。”直到19日早上,唐明玉才离开学校,待在自己的车里避险,“昨晚到现在可能有四五次余震了,还是不敢待在室内。” 据悉,震后,积石山县15所寄宿制学校14654名师生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未造成人员伤亡。 此外,震区居民满女士说,震后的一整晚,她都待在空地上,直到凌晨6点多才敢回家。夜晚寒冷刺骨,聚集的居民们用捡来的木材生火取暖,“许多人逃离时连衣服都没穿够。” 张女士回忆道,地震发生时,她丈夫不在家,她迅速给孩子穿上衣服,抱着他从七楼跑下来。由于夜晚气温极低,他们在车里一直待到了凌晨5点方回家。 【驰援】 供电全部恢复,通往重灾区的农村公路全部抢通 据应急管理部消息,鉴于灾情严重,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急管理部将国家地震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将国家救灾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迅速出动1440名消防救援人员赶赴灾区救援,甘肃及周边省份1603名消防救援人员集结待命,随时做好跨区域增援准备。目前,甘肃、青海灾区现场消防救援力量对7个镇、30个村、53个社区、2723户进行全面排查搜索,营救被困人员74人,疏散4298人。 民间力量也积极响应。甘肃蓝天救援队救援中心副主任颜伟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甘肃蓝天救援队于19日零时30分出发,凌晨4点到达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开展营救。“我们总共救了6个人出来,其中一人不幸遇难,剩下的伤员已经成功转移。”颜伟介绍,当地农村房屋以土木结构居多,受灾情况严重,房屋受损面积达70%-80%。 据甘肃蓝天救援队19日下午通报,该救援队共有72人在现场开展搜救、排查及转移安置群众工作。 此外,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公羊救援队赴甘肃地震救援特勤力量25名队员已于19日下午4时在兰州高速入口完成集结,即刻奔赴临夏地震灾区。 来自广东的救援力量也在路上。据深圳公益救援队负责人彭新远介绍,该队2名队员于19日早上出发前往甘肃,目前已到达兰州,另有1名队员从陕西出发,3名队员将在甘肃震区集合,与当地相关应急搜救部门和红十字会对接,视具体情况进行物资等方面的针对性救援。 经各级各方面全力抢险,截至19日18时30分,积石山县地震灾区受损主干网电路已全部恢复供电,全县电力供应平稳。截至19日19时21分,青海受本次地震影响的用户供电也已全部恢复。截至19日19时,甘肃、青海震区的所有高速公路、国省干线通行畅通,通往重灾区的农村公路已全部抢通,救灾人员、物资、车辆可顺利抵达灾区。 【释疑】 房屋抗震性能差、人口稠密等因素致重大人员伤亡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织专家对甘肃积石山附近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分析,此次地震位于甘东南地区,距离最近的断层拉脊山北缘断裂约3公里。初步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此次地震为逆冲型破裂。震中附近200公里范围内,自1900年以来共发生6.0级以上3次,均为孤立型或主震-余震型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公布的石山地震余震统计显示:截至12月19日8时,共记录到3.0级及以上余震9次,包括4.0-4.9级地震2次,3.0-3.9级地震7次,目前最大余震4.1级。 有统计数据显示,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为什么这次6.2级地震有这么大破坏力?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特聘专家高孟潭介绍,这次地震震级不是很大,严重破坏区域小,但引起的地面震动非常强烈,造成山体崩塌和滑坡也可能比较严重,这正是逆冲型地震的特点。 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创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徐锡伟分析认为,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原因来自多方面,如房屋抗震性能差、震区人口相对密集和时值深夜人处于休息状态来不及躲避等。甘肃临夏州副州长李勇介绍,临夏州人口较多,积石山县有二十六七万人,在西北地区算人口较为稠密的。 羊城晚报记者联系上负责此次地震社会救援力量协调工作的甘肃厚天灾害救援中心分队长汪多。汪多分析称,此次救援的难度主要在于低温天气,目前当地的最低气温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相较于一般地震救援的黄金72小时,此次地震的黄金救援时间会缩短,必须加快救援速度。 防灾科技学院副校长郭迅表示,无论是对于被困者还是救援者,低温寒潮都是巨大的考验。 【物资】 震区棉服棉被棉鞋尚缺,清真类食物也不足 颜伟介绍,各方救援力量到位之后抓紧搭建上百顶帐篷,让受灾群众有保暖安置的地方。饮用水环节已不存在问题,受灾群众能喝上热水,温饱基本有保障。颜伟表示,救援队现在主要参与的工作是灾民安置。“目前,第一批帐篷搭建已经启动,后续会根据现场灾民的实际情况,搭建第二批及第三批帐篷。相关救援物资也正在协调、运送过程中。” 李勇透露,临夏州内的资源不太够,主要依靠省里运送物资。他指出,“老百姓的棉服棉被棉鞋比较紧缺”,相关部门正在积极筹措。据悉,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甘肃省紧急调拨2500顶棉帐篷、1万件棉大衣(防寒服)、1万床棉被、1万床棉褥、1万张折叠床等中央救灾物资。 甘肃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协调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紧急向灾区调运第一批应急物资,包括棉帐篷2600顶、折叠床10400张、棉被10400床、棉褥10400床、火炉1000套(含烟筒)等。 救援人员表示,目前前方尚缺乏足够的保暖物资,清真类食物也不足。另外,现场救援过程当中油料的消耗较大。 抢险救援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震区隐患排查、群众避险安置、受损设施修复工作已全面展开。相关部门提醒,由于震区交通条件限制,请社会志愿者、震区外群众、社会车辆等不要前往震区,避免造成交通拥挤,确保救援通道、生命通道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