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中通道西岸桥头堡,翠亨新区正加速建设现代化产业新城 翠亨新区供图 |
五桂山优美的生态环境 黄祖辉 摄 |
文/张德钢 郑龙骏 沈力 12月21日,全国百家主流媒体社长总编广东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中山,近距离感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制造业强市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的壮阔图景。在翠亨大厦21楼综合展厅,不远处在建的深中通道和一座产业规划明确、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尽收眼底,给五湖四海的来宾留下了深刻印象。调研团成员纷纷表示,面对深中通道即将通车的重大发展机遇,中山创新求变主动作为,处处呈现着令人惊叹的变化。 将高质量发展蓝图变为实景图,中山思路清晰、步履坚实。今年以来,中山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定不移把“百千万工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锚定“经济强、城乡美、社会治”目标,提出强镇兴村“1388”行动,聚焦打赢打好“转作风、低效工业园改造、水污染治理”三大攻坚战,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 市镇村三级联动协同推进头号工程 实施“百千万工程”纵向贯穿市、镇、村三级,横向涵盖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对此,中山高位统筹谋划、周密部署,举全市之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在上月召开的中山市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会议上,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强调:“要坚定不移坚持‘市统筹、镇主战、村落实’三级联动,形成全市上下贯通、协同推进的高效工作格局。” 在市级统筹方面,中山强化力量,打造坚强有力的指挥体系,成立由市委书记任总指挥、市长任第一副总指挥的市指挥部,建立市领导牵头的“14+2”专班架构。同时,研究出台《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强化市级统筹的意见》,明确8个方面的市级统筹事项。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强镇兴村的行动方案》等6份纲领性文件,出台配套政策73项,以精准务实的政策体系为“百千万工程”提供坚实保障。 作为不设县级行政区的“直筒子市”,提振镇域经济是中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镇街亦是主战场。 在11月公布的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中,中山小榄镇、三乡镇、古镇镇3个镇上榜,南朗街道崖口村、五桂山街道桂南村、小榄镇永宁社区等15个村(社区)入选。中山坚持规划先行,其中3个省级典型镇已编制建设规划,15个省级典型村已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正对接团队开展村庄整体规划设计。在此基础上,中山还进一步选树培育6个市级典型镇、16个市级典型村、50个镇街级典型村,通过建立典型梯度培育制度,为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夯实基础。 在村(社区)落实层面,中山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建立省市典型村项目库,共入库项目390个,其中在建项目156个,计划新建项目234个。 以三大攻坚战打造“百千万工程”特色亮点 12月18日,位于小榄镇的东升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通水仪式举行,标志着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小榄镇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现状,完善污水处理体系,进一步改善岐江河水域环境。 小榄镇党委副书记彭朝勇表示,自去年12月项目开工以来,当地切实扛起属地责任,各方克服工期紧、任务重等困难,项目通水比合同计划提前了9个多月。 这是中山市坚定不移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的一个生动缩影。中山拥江揽海、河涌交错,此前因多年粗放式发展,河涌污染问题成为城市治理难题。打赢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是中山市委、市政府对中山父老乡亲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山近两年来的一大重点工作。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中山坚持“一盘棋”统筹推进“治水大兵团作战”,一体化实施“六污同治”,严格贯彻“一河一策”“一涵一策”治理方针,结合河长制工作落实河涌“五清”,打造全市“智慧水务”平台。今年以来,中山水污染治理成效明显,中心城区排水厂网一体化平台建成运营,截至11月底,累计新建污水管网1549公里,完成24条河涌整治主体工程,小区、工厂雨污分流改造落实2234个,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13座,完成扩容污水处理厂4座(扩容规模17万吨/日),处理能力提升至183.5万吨/日。黑臭河涌数量减少66.7%,166个农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农污治理率从25%提高至75%。国考断面和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 与此同时,中山还将转作风攻坚战、低效工业园改造攻坚战与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协同推进,打造“百千万工程”特色亮点。其中,通过念好谈、移、拆、建、引“五字经”,一个个低效工业园蝶变为现代化产业园区,为中山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保障。 据统计,今年截至11月底,中山已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近3万亩,项目容积率提升至3.0以上,预计推动新增投资近850亿元。全市最大“工改”项目——中山市智能家电产业园(大岑片区),将腾出工业用地3000多亩,联动顺德容桂,打造珠三角西岸家电产业新高地。 锚定三大目标绘就强镇兴村新画卷 通过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打好三大攻坚战,中山实施“百千万工程”正朝着“经济强、城乡美、社会治”目标不断迈进。 作为传统工业强市,中山有工业企业近8万家,制造业占据经济半壁江山。围绕“经济强”目标,中山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不动摇,全力以赴促发展。今年前三季度,中山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7.2%,技改投资增长45.1%,制造业稳中向好的趋势基本形成。同时,以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产业为引领的“4+6”“新十大舰队”产业集群也为经济持续向好注入强大动能。此外,中山还以更大决心、更强举措面向全球大招商,今年截至11月底,全市共签约项目415个,投资额1078.36亿元,提前完成确定落地的招商1000亿元任务,推动本土企业增资扩产项目218个,投资总额343.6亿元。 围绕“城乡美”目标,中山以“实施‘强中心’工程+建设秀美新城镇+打造和美新乡村+推进绿美中山生态建设”组合拳不断提升城乡品质。2023年,全市共推动190个小区开展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其中182个小区已完成立项,109个小区已动工;在全省建设美丽圩镇示范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工改”示范园区、一个乡村特色文化项目、一条特色美食街“三个一”,打造中山美丽圩镇特色亮点品牌;强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百日攻坚,集中三个月时间重塑镇村人居环境整治新面貌,以美丽乡村指数测评推动村庄环境“月月常新”;持续推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着力恢复荷木、红锥、山杜英等本土阔叶树种群落,在全省率先并超额完成省下达林分改造任务,完成林分优化8125亩、新造林抚育13983亩。 围绕“社会治”目标,中山不断推动民生福祉提档升级,促进社会平安稳定,打造和谐之城。其中,持续推进就业、养老、教育、医疗等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出台“用工保障四条”,推广完善“妈妈岗”等就业新模式,今年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全覆盖推进23个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92家、长者饭堂和就餐点199个,老年人就近就便养老服务持续优化。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555个,开工建设10所公办中小学,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托管服务全覆盖,建成市级教育集团8个,覆盖11个镇街、17所中小学校,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供给持续加大。探索公共服务片区统筹模式,规划建设区域中心医院,推动市级医院与镇级医院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全市三甲医院增至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建成263个,基本实现“一村一站、一村一医疗场所”全覆盖。2023年,中山还获评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