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装置 图/受访者提供 |
羊城晚报记者 李可欣 人工心脏、人工肺、手术机器人、世界首例的“隔离”肝癌病灶定向治疗、全球首台体外多器官维护系统……2023年,广东医疗很“燃”。创新药物、技术、工具,广东多个医疗团队、机构摘得了“全球、全国首个/次/例”成就,以科技之光带来希望,守护了更多生命的热度。 2023年,不少高科技机械装置应用于医疗领域,带来不少“高燃场面”。在医疗救护方面,航空医疗救护搭起了“生命航线”,目前广东省已逐渐形成完善的转运体系,医疗救援直升机与120救护车转运重病号从韶关到广州仅需1小时;广东首个手术机器人初装机距今已有8年,广东拥有的手术机器人数量如今已稳居全国前列,并借助5G远程技术实现了多次跨地域联动手术。 肿瘤治疗领域的许多成果为患者带来新希望。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自主研发的特瑞普利单抗,用于复发转移鼻咽癌的全线治疗,为患者带来了曙光;EB病毒是首个被发现的人类致瘤病毒,今年中山大学已就其所最新研发的EB病毒疫苗与生物制药公司签订成果转化相关协议,有望实现商业化,填补该领域的空白;华南地区首批经CAR-T治疗的淋巴瘤患者多名获得临床治愈(无复发生存超五年),通过免疫疗法攻克复发难治淋巴瘤。 在器官治疗领域,广东医疗同样成果频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首创外科培训新模式,通过使用“猪活体器官”进行模拟手术,推动外科培训迈向了全新境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实施的“人工心脏”植入及右冠状动脉搭桥术,成功挽救了数十位终末期心衰患者的生命;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和心脏超声专家团队应用我国原创的介入二尖瓣腱索修复系统,在今年完成全国首例临床应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团队研制出全球首台体外多器官维护系统,保证了器官血管离断、再吻合过程中,器官血流不中断;广州、深圳两地专家联手完成的世界首例的“隔离”肝癌病灶定向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更温和的治疗选择,引领肿瘤化疗迈入“器官治疗”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