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克红 没到乌镇前,对乌镇的印象多源于阅读茅盾先生《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到了乌镇,那纵横交错的河道,高高拱起的石拱桥,往来不绝的乌篷船,以及白墙、黛瓦、雕梁、画栋、石巷,古色古香的茶楼酒肆咖啡屋,高高挂起的大红或橘黄的灯笼,现实与梦境交织,素雅又富有诗意。 从历史长河中走来的乌镇,有不少生于斯长于斯或与之密切相关的文化名人,每个人,都是一束光,而现代文学大家茅盾无疑最为耀眼。 这天下午,正好空闲,便与作家徐迅等结伴前去拜谒茅盾先生故居。冬日的暖阳,抖落一地金黄,初冬的乌镇,是一幅有味道的水墨画。在画中行走,心,慢慢地安静下来。 乌镇,有西栅和东栅之分。早期的乌镇,四周建有水寨,栅就是水寨的门。在窄窄的街巷里行走,行不多远就会遇见石桥,站在桥上,往河面上看,来来往往的乌篷船,漾起千年的涟漪。在西栅,眼里看到的,尽是改造后的粉墙黛瓦、枕河人家,一步一景,各种特色小铺、酒吧,一家连着一家。 这里游人众多,却听不到喧哗和嘈杂声。沿河而建的老屋被石柱或水泥柱支撑着伸向水中,门外是巷,窗外是河。水乡人家被长长的青石板路、窄窄的街巷、幽幽的河水环绕着。河道上,来往的乌篷船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古镇的前世与今生。 不知不觉间,就到了东栅。站在东栅宽敞的石桥上,观绿波流淌的两岸美景,看小船在桨声中缓缓前行,流水泱泱,不急不缓,水乡的那份自在,那份悠闲的慢时光,让人心生羡慕。 茅盾故居所在的观前街街道狭窄、悠长,地面由青石条铺成,由于年代悠久,石条路凸凹不平,被无数来来往往的双脚经年累月打磨成了时光的包浆。我想,这石条路上,也一定留有茅盾先生的脚印吧? 街道两边,是高矮不等宽窄不一的门面房。这些门面房几乎全是用松木板制作而成,一圈圈木纹清晰可见,微微泛黄的木板窗,可装可卸,古旧的气息从门板上、墙隙间弥漫出来。 茅盾故居坐北朝南,分前后两进院落,共有大小房间22间,是民国时期建造的四合院。前院北房三间,东西各有一间耳房,东西厢房各三间,南北各有一间耳房。北房原是茅盾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西厢房原是茅盾先生的会客室和藏书房,东厢房为饭厅,其余为家属和服务人员住房。在陈列室序厅里,安放着茅盾先生铜像,先生目光睿智,面孔刚毅,让人感到温暖、亲切。 走出茅盾故居,天已擦黑,行走在返回酒店的路上,灯光和星光照耀下的乌镇,越发显出诱人的魅力,房屋、桥梁倒映在水面,演绎着水韵、夜色、灯光组合的灵动之美。
-
即时新闻
走进乌镇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12月26日
版次:A12
栏目: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