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东省地中海贫血防治协会理事何淑娟:

“地贫妈妈”为女儿续命32载 帮扶上千重症患者家庭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1月05日        版次:A02    栏目:德耀南粤    作者:黎秋玲

     何淑娟 受访者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黎秋玲

  

  “中国好人”“广东省最美志愿者”“广东省十佳义工”“广州市道德模范”……何淑娟身上有许多荣誉称号。但令她最自豪的身份是——养育患重症β型地中海贫血症女儿莉莉32年的单亲母亲。

  “医生说重症地贫的治疗是个无底洞,莉莉不可能活过20岁。”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何淑娟扛起生活重担,靠打散工为女儿治病,32年来悉心抚养女儿成长。同时,她积极投身参与地贫防治宣传志愿服务和重症儿童大病救助,为地贫家庭筹集善款达数百万元,帮扶上千重症患者家庭。日前,她获评第八届广东省道德模范。

  

  母爱如山,独扛一肩风雨

  

  58岁的何淑娟人称娟姐,个子不高,留着齐刘海短发,戴半框眼镜。1991年,在番禺一家制衣厂当工人的她,生下了独生女儿莉莉。“大概2个月时,她哭闹厉害,也不吃奶,后来,我发现她的手一点血色也没有。”随后莉莉被确诊为“重症β型地中海贫血症”。

  女儿的重病和生活的重担,曾压得她痛不欲生。莉莉7岁时,丈夫选择离婚,更是让母女的生活雪上加霜。何淑娟放下心结,独自扛起了一肩风雨。为对抗病魔,32年来,莉莉坚持每月输血,每日打排铁针。都说穷苦家的娃儿早当家,莉莉10岁时便学会了自己打针。母女俩苦中作乐,她们把去医院称之为“去度假”,把输血称之为“加油”,以这种乐观的态度走过32年。

  莉莉10岁那年,切除了日益膨胀的脾脏;23岁时被查出糖尿病,必须每天打胰岛素。18岁那年她曾参加高考并顺利考上大学,但因身体原因,无奈放弃入学机会。“铁含量的正常上限是几百,但高考前,莉莉血液中的铁含量已过万了,我们不得不让她休息,专心做排铁治疗,否则她的心脏可能随时停止跳动”。

  32年来,母女相互扶持,携手共进退,莉莉早已打破了活不过20岁的“预言”。在不幸与苦难中,母女俩学会了笑对磨难。生活中的莉莉阳光有爱,自学了韩文,会在网上做一些兼职。有精力时,她也会穿上义工服,和母亲一起去做公益、做宣讲。

  

  投身公益30年,互助抗“贫”

  

  何淑娟计算过,莉莉40岁时,治疗费预计将达到400万-600万元,累计输血约80万毫升。“如果没有爱心人士的帮助,没有社会的关怀,女儿不可能活到现在。”深知地贫家庭辛酸的她,希望所有不幸的孩子,都能像莉莉一样活着,她说这就是自己的事业。

  30多年来,她穷尽心力,搜集到200多个广州地贫患儿的信息,将这些不幸的家长组织到一起,互助抗“贫”。2008年,何淑娟正式注册成为广州YMCA义工成员,举行公益宣讲迄今达300多场,全国上千家地贫家庭的孩子亲切地称她为“地贫妈妈”。

  她说,广东是地贫的高发地区,平均每6个人中有一个携带地贫基因。多年的宣讲成效渐显,广东省每年出生的“地贫宝宝”已经由原来的2000例降低到如今的500例。“我们的目标是朝着‘零地贫’前进。”她满心期待天下无“贫”这一天的到来。

  为了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地贫,2013年,在省残联的推荐下,何淑娟还带着莉莉走进央视大型公益慈善节目《梦想合唱团》。节目现场,何淑娟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一企业向莉莉捐助50万元治疗善款,何淑娟当场决定将其中的30万元转赠给其他地贫患者,此举让在场评委肃然起立致敬。

  “聚众向善,得天独厚者,须替天行善道。”连续13年,每逢农历春节前,作为天天公益“爱心团圆饭”的协办方之一,何淑娟会联合多家单位,为居住在广州的重症地中海贫血、贫困儿童家庭、社区孤寡老人、单亲特困母亲等困难人群,筹募一桌桌有肉、有菜、温暖的“爱心团年饭”……

  “凡救一个,即救全世界。”怀揣这样的理念,何淑娟竭尽全力将对女儿无私的母爱扩展洒向了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