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民政

科技赋能民政创新 用高质量发展为民生升温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2月20日        版次:A04    栏目:    作者:高焓、李国全、严煦

     白云区鹤龙街道工作人员在指引群众使用穗好办APP办理社会救助业务 通讯员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高焓

  通讯员 李国全 严煦

  

  社会救助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银发经济”连着民生和产业。随着经济发展,民政部门诸多领域的工作正在从关注生存需求转向发展需求。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在广州,养老产业正积聚银发经济发展新动能,为老人提供养老新选择;智慧救助体系集智能申请、智能审批、智能核对、智能监测、智能服务五维一体,让救助服务更高效、精准……

  岭南春来早,奋进正当时。2024年,广州民政部门将继续用科技增进民生福祉,用高质量发展为民生升温,让幸福可感、可知。

  

  案例一

  智慧救助:“穗救易”聚资源 为救助提速升温

  

  科技助力,为信息流转提速,让救助服务更暖。

  202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等十部门《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部署进一步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广州有8.2万名困难群众,还有176个镇(街)的民政工作者、2800多个村(居)社会救助点、成千上万股社会爱心力量……与社会救助相关的“供”“需”散落在城市各处,数以千万条计。协同工作的信息量如此庞大,如何能高效统筹政府救助、慈善力量、社工帮扶、志愿服务、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的帮扶资源,为困难群众精准对接帮扶资源?广州用科技力量织起一张“网”,构建起纵贯市、区、镇街、村居的“穗救易”指挥中枢,实现“需求-指挥-处理-反馈”全流程网上办理体系,推动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

  

  识别:主动发现

  

  救助提速的前提是精准识别。

  时间回到4年前。2020年,广州获得“全国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城市”,在此背景下,广州探索打造“穗救易”,此后不断迭代升级。创制“会说话的核对报告”,通过量化核对报告收入财产数额,为精准认定救助对象提供了直观化、可视化的参考结果;关联历年数据,分析受助家庭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申请频率、申请业务类型等情况,描绘申请家庭历年经济状况趋势图,用数据找出“沉默的少数”,提前落实主动发现、分层分类救助。

  如今,对越秀区北京街的民政工作者来说,每天先看“穗救易”已成工作日常——查看是否有新的预警和需求、及时为受助者协调、跟进帮扶资源对接。过去,社区要和街道定期同步纸质台账,救助链路的每个工作者都要多头对接跟进信息,当中难免存在“时差”;现在,所有信息在“穗救易”云端聚合,协同更高效、救助更迅速。

  

  服务:理清“家底”

  

  资源对接提速离不开理清“家底”。

  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不同的社会救助力量“各自为政”,会出现重复救助、救助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于是,市民政局系统梳理民政部门的资源,并通过“穗救易”让区、镇(街)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救助,用信息化方式精准引流救助资源。

  生活物资、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社会融入、急难救助……如今,困难群众进入“穗好办”民政服务专区,即可线上“点单”申请帮扶。“穗救易”已嵌入全市民政工作者的“粤政易”,民政工作者能随时跟进帮扶情况,联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推动“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落地见效。

  救助是否到位?除了困难群众反馈,还需要标准化评估。广州市民政局采用内部自查和外部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设立7个维度、23个指标和68个三级指标,对全市社会救助政策和待遇落实情况开展评价工作,让救助更规范。

  

  联动:智能监测

  

  帮扶到位需要主动关怀。

  寒潮来袭前,智能语音系统能快速覆盖全市困难群体、收集诉求,民政工作者再精准匹配资源为受助者送去防寒保暖物资,“智能语音+人工电访+实地探访”的组合拳让救助不留死角。2023年累计电访困难群众约139万人次,入户探访734户,发送关心关爱提醒短信14.93万条,累计发现并解决群众需求约5.67万个,确保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2023年,广州市民政局联动广州供电局创建“电亮民生”社会救助服务品牌,为全市在册的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散居特困人员提供用电智能管家服务。根据智能预警发现用电异常情况,并通过“穗救易”反馈至当地镇(街)工作人员,以便第一时间发现社会救助对象的临时困难并进行干预。

  接下来,广州还将深化“穗救易”社会救助服务改革,强化智能技术应用,进一步联动水、气等企业实施智能监测项目,及时防范化解困难群众生活安全等风险隐患。

  

  案例二

  智慧康养:用赛事撬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年伊始,广州市民政局和黄埔区政府已迎来一份沉甸甸的收获——截至2024年1月底,首届广州智慧康养(适老)装备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已收到约370份参赛作品。除了内地校企参与,还吸引了中国香港、美国、意大利、马来西亚等地的参赛者踊跃参与。如何从众多参赛作品中优中选优、扶持产品落地,对赛事组委会或许是个“幸福的烦恼”。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其中提出要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如何激发生产企业的创新活力、帮老人选择适合的养老产品、助养老机构挑选称心的服务帮手?这项赛事或将成为广州撬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

  

  备赛:主动出击

  

  一项新赛事如何获得业界关注?

  2023年6月,即赛前5个月,黄埔区适老装备产业协会成立,全区30多家养老产业企业加入其中,聚众智谋行业发展。后来,这些企业不仅成为参赛者,还成了赛事的推广者。

  2023年11月,首届广州智慧康养(适老)装备创新设计大赛正式启动。黄埔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赛前,赛事组委会已成立团队主动“跑”起来。跑企业,足迹遍布省内外,还向海外企业发邀约;跑高校,发动清华、哈工大、中大、华工、广工及港澳高校的师生参与,为智慧养老提供金点子。人找人、企业荐企业、院校联院校,一次次主动出击换来了一件件参赛的创新产品。

  

  落地:联通供需

  

  一头是未来智慧康养的蓝图,一头是当下触手可及的产品。

  2023年11月,广州首批两个智慧康养(适老)装备展示体验中心落户黄埔区,已吸引多批老人和养老机构的负责人来体验。大小便智能护理床将马桶接入床铺,既让长期卧床的人能有尊严地如厕,又减轻了照护者的压力。仅有两个按钮即可操控的助力沙发,让老人起身不再吃力。

  “市场里有最好的研发思路。”智慧康养(适老)装备展示体验中心岭南展厅的负责人说。该展厅由黄埔区民政局协同广东岭南现代技师学院、广州岭南养生谷投资有限公司共建,目前已有17家厂商的养老产品入驻。

  该展厅设在校园里、养老院旁,老人在展厅的评估室就能做能力评估、体验养老装备,学校健康护理学院的学生在校园里就近实地学习,养老装备厂商能够快速获得消费者的反馈并改良产品。“产、学、研融合,企业入驻展厅的意愿更强了。”前述负责人说。

  

  未来:筑巢引凤

  

  协会汇聚众智,区内养老产业企业拧成一股绳;赛会搭台创新,高校企业着力研发产品;展厅链接供需,企业入驻获取一线反馈,加速产品迭代。“银发经济”在黄埔已显露出“正循环”的态势。

  黄埔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黄埔区将帮助参赛作品孵化落地,打造银发经济产业园,引进科研机构,集中资源培育行业龙头企业,通过产学研协调培育专业康养人才,加强全区适老装备产业的领军地位,探索银发经济发展新路径。

  黄埔是广州银发经济发展的缩影。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广州将推动3D建模、空间定位、VR、5G等新兴技术在养老场景应用,提升“智慧养老”服务水平。办好中国(广州)国际养老健康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广州市养老服务供需对接交流活动和首届广州智慧康养(适老)装备创新设计大赛,打造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广州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