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以“百千万工程”为总牵引,以“营商环境年”建设为主抓手

阳江:聚焦高质量 加快新跃升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2月20日        版次:A05    栏目:    作者:戴灵敏、全良波、李孔青

     阳江海上风电产业 受访者供图

     广青压延厂的现代化生产线 李向东 摄

     广泰隆码头 受访者供图

     东平镇大澳渔村 受访者供图

  

  文/戴灵敏 全良波 李孔青

  

  在过去的2023年里,阳江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创先争优、苦干实干,推动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迈出坚实步伐。新的一年,阳江将以“百千万工程”为总牵引,以“营商环境年”建设为主抓手,聚焦培育“4+4”支柱产业,全力推动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

  

  绘制“路线图” 锚定目标奋力启航

  

  去年8月底,在密集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阳江市委八届五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实施“四大工程”、打造“三张名片”、加强“三项建设”的“433”工作安排,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拓发展空间,向湾区拓空间、向城乡拓空间、向海上拓空间,让经济触角延伸得更远更深。

  经过4个多月的火热实践,今年1月5日召开的阳江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433”工作安排既是任务书,又是路线图。

  过去一年,阳江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定不移走“向海发展、产业立市”之路。坚持举“改革旗”,向改革要动力;坚持走“开放路”,向开放要动力;坚持打“创新牌”,向创新要动力。脚踏实地推动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为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劈波前行  “融湾入圈”实现新突破

  

  去年12月20日,广东省发布《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阳江全域纳入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建设范围。

  根据规划,阳江作为重要增长极,将发挥海洋、港口、能源等优势,发展海洋渔业、绿色能源、先进材料、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建设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过去一年,阳江主动对接融入“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在服务湾区所需中加快自身发展,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深挖潜促消费、拓市场稳外贸,真抓实干推动经济稳中求进。

  交通方面,阳江推动36个重点交通项目完成投资超130亿元。广湛高铁阳江段、阳信高速公路阳江段、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阳江海陵大堤至溪头段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阳江机场选址通过专家评审,完成阳江港进港航道改造,J5#-J6#、22#等10个泊位建成。

  招商引资方面,阳江完善招商体制机制,搭建招商资源信息库,组建招商引资、企业筹建、企业服务三支队伍,在北京、杭州等地增设7个招商联络处,开展17场招商活动,全年签约项目189个、总投资1412.9亿元,多项招商数据创下历史新高。

  对外开放合作方面,阳江成功举办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2023)、第22届刀博会等展会活动,开通“阳江-盐田”海铁联运班列,阳江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从“战略性对接融入湾区”跨步迈入“实质性融湾入圈发展”的历史新阶段,阳江有信心抢抓这一重要历史机遇,用好“湾+带”联动机制,率先承接优质要素资源外溢,全面增强战略支点功能,深度“融湾”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制造业当家  产业立市全面起势

  

  2023年,工业投资增长63.5%、增速居全省第一,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2.3%、增速居全省第五;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先进材料和装备制造三大千亿级产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3.8%。

  一系列亮眼数据的背后是阳江狠抓产业立市的优异成果。2023年,阳江实施“产业振兴工程”,以“4+4”支柱产业为主攻方向,出台了《阳江市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实施方案》,集中精力和资源大抓产业、抓大产业。

  倬粤锌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天然气热冷电联产一期、铁骑重工等一批重点项目动工、投产;绿能示范产业园建设顺利启动,中国(阳江)储能装备制造产业园落户阳东。

  五金刀剪、食品加工、新型建材、轻工纺织等百亿级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金龙鱼(金厨)等龙头企业项目和安辰蛋白等一批高附加值项目建成投产,王麻子科技等项目加快建设,阳东五金刀剪产业集群获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阳西县纳入省首批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

  海上风电开发提速,纳入省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达2000万千瓦,青洲一、二、四等150万千瓦项目完成建设,三山岛300万千瓦项目完成竞争配置,南网区域首个海上风电配套建设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并网投产。

  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核心区建设顺利启动,东方海缆、中材叶片、天顺风能、蓝水海工装备基地等海上风电、高端海工装备制造项目动工、投产。

  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13.3%,178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改,3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4家。百亿级企业增至7家,省级产业链链主企业2家,数量并列粤东西北区域第一。

  

  统筹城乡 “百千万工程”绘就新画卷

  

  2023年,阳江以“头号工程”力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统筹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阳江深知只有坚持靠山唱山歌、靠海念海经,高水平统筹强县产业和富民产业、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做好交通、水利、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实现城乡共美。

  通过产业发展、园区建设、招商引资、营商环境提升四大抓手,实施绿美生态县域建设、县城扩容提质、“一镇一特色”创建、镇街服务大提升等四大行动,推进乡村产业“强”、乡村建设“好”、乡村治理“优”等三大任务,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和城乡综合改革等三篇文章,着力推动人财物、政策、项目等向县域倾斜。

  阳西县、东平镇、沙扒镇、春湾镇和53个行政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阳东区纳入省“百社联百村——助力百千万工程”专项试点。

  阳西县、阳春市分别上榜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发展潜力十五强,阳东东城镇、阳西织篢镇上榜全省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百强。新增城镇污水管网169公里、改造老旧管网72公里,江城区和阳西县入选国家级、阳春市入选省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阳西程村镇入选首批全国农业产业强镇,阳东菠萝蜜、阳春圭岗凼仔鱼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新认定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家。基本完成阳东区省级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任务,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0万元。

  

  改革创新 推动营商环境新跃升

  

  营商环境是水,经营主体是鱼,鱼长得快不快,全看水质如何。

  2023年,阳江经营主体数量增长12.8%、突破23万家,365家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

  经营主体的持续增长得益于阳江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加快建设,成功复制推广一批改革创新事项,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个体工商户服务中心,以优质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壮大;通过建立政企直通车企业服务、经营主体诉求快速响应等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以优质服务助力企业诉求快速解决;通过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分期竣工联合验收、分期产权登记等新模式,社会投资一般产业类项目审批时间从111.5个工作日压缩至50个工作日以内;通过“数字阳江”建设,“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发展全面提速,全年新增省内跨市通办事项313个,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通过创新建立“粤水安”平台,填补广东水上安全治理“一网统管”空白,入选省政务服务创新案例。

  阳江正以“一号改革工程”引领环境跃升,全力推动营商环境立法,完善营商环境政策体系,发挥好企业服务团队作用,营造“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涉企服务新生态,让广大经营主体看到这座城市的诚意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