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
高松 |
钱海军 |
马秀英 |
于集华 |
扎西江村 |
羊城晚报特派北京记者 侯梦菲 郭思琦 柳卓楠 畅谈履职感受,传递温暖信心。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也是今年最后一场“代表通道”。当天,6位来自教育、医疗、文化、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回答记者提问。其中,来自广东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高松,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问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以教育培育希望和未来 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雅礼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旭是一名来自教育行业的代表。在2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他深刻感受到,教育是培育希望的事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重大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给他最需要的帮助,就是点亮他生命的希望。” 家长们如何应对教育焦虑?在王旭看来,父母、老师应该让兴趣爱好变为孩子们人生发展的优势:“让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家庭充满希望,让我们国家和民族充满希望,这就是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从基础教育步入高等教育,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意识到,现实中碰到的问题很多都是不确定、复杂的,单一的学科专业也很难解决。”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认为,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特别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进而培养其创造力,“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参与高水平研究”。在高松看来,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而高校是这三者最集中的交汇点:“我担任人大代表后,两年提出的代表建议都与发挥高校这个交汇点、主力军的作用有关。” 今年,中山大学迎来建校一百周年。“中山大学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已在广州、珠海、深圳这三个湾区核心城市办学,今年还将到香港设立高等研究院,扩大开放合作。”高松表示,未来,中山大学将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为国家发展、人类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用专业传递爱心与温暖 此次“代表通道”上,有两位用专业传递爱心与温暖的全国人大代表,其中一位被群众亲切称为“点灯人”,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公司社区经理钱海军。今年是他从事电力行业的第33年,也是做公益慈善的第25个年头。钱海军说:“能用专业技术帮助别人,是一件幸福的事。” 他在服务过程中发现,城市里有一些孤寡老人。假如灯泡不亮了、电路跳闸了,谁来解决?钱海军制作了500张名片,分发给辖区内有需要的群众,用行动告诉他们,电力服务会越来越好。他还成立了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开展“千户万灯”服务,行程超过23万公里,服务7万多人。钱海军说,有些乡村缺电工,他们便在西藏、四川推进“乡村电工”培养计划。钱海军表示,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将扛起责任,拎着工具箱走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用微薄的力量点亮一盏盏温暖的灯。 “作为一名抗震救灾亲历者,我为能生活在这个充满爱与力量的国家感到无比幸运和自豪。”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积石山县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马秀英讲述了她参与一线救援的故事。“去年12月18日深夜,一阵剧烈的摇晃把我从睡梦中摇醒。我猛然意识到,发生地震了。”马秀英回忆,三九天的积石山寒风刺骨,但是,积石山县人民医院600多名医务人员在震后半小时便迅速到岗投入救治。 “我接诊的伤员中有一个叫小雅楠的小女孩,送来时头部受伤、满脸是血。我抱着孩子,以最快速度做完检查,又抓紧清创缝合。”马秀英回忆,整个过程中,小雅楠紧紧抓着她的胳膊。她一边处理伤口,一边安抚小雅楠、给她讲故事。“出院那天,小雅楠看到我非常开心,跑过来抱着我说,‘谢谢您阿姨,等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医生’。”马秀英感叹,那一刻,她觉得地震后的夜以继日都是值得的。 马秀英说,那些天发生的事,她至今难忘。迷彩绿、消防橙、警察蓝、志愿红,绘就了抗震救灾的最美色彩。灾害无情人有情,大灾大难面前,伟大的祖国是最坚强的后盾。 靠双手创造美好和幸福 如何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做到创新发展?作为一名手艺人,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协会主席、研究员于集华在代表通道上分享心得。 于集华8岁开始随祖父学艺,专精于刷花工艺、分水工艺等。他介绍,景德镇有一种瓷器叫珐琅彩,从前只供宫里使用。“通过多年努力,我们研制出新技术,把现代的珐琅瓷做出了跟原来一样的效果。”于集华表示,现如今,珐琅瓷已经进入平常百姓家。 作为连任的全国人大代表,2020年,于集华向有关部门提出设立景德镇知识产权法庭的建议,当年就得到答复,第二年成功挂牌,法庭的设立为陶瓷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于集华表示,作为一名手艺人,未来将着力创作更多、更优、更美的作品,弘扬陶瓷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代表通道上,不仅有景德镇美丽的陶瓷,还有西藏的“诗和远方”。全国人大代表、西藏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乡长扎西江村,在代表通道上分享了一个好消息:他所在的斗玉乡的珞巴民族历史文化展览馆已经建成,马上就要开馆了。西藏现有的3个珞巴民族乡都有了自己的文化展厅。 身着珞巴族服饰的扎西江村讲述着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他介绍,随着国家各项惠民政策落地,珞巴民族的群众腰包也鼓起来了。现在斗玉、玉麦、扎日等边境乡镇已经成为游客的打卡点,乡亲们开起了民宿、餐饮店,吃上了旅游饭。 扎西江村在通道上分享了一句西藏的谚语:幸福与否在双手,温暖与否看太阳。“我们将继续铆足干劲,开拓进取,争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西藏篇章。”扎西江村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