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采摘刺客”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3月19日        版次:A06    栏目:漫话漫画    作者:耳东

    

  

  文\耳东 图\春鸣

  

  据《姑苏晚报》报道,春暖花开,正是郊游踏青好时节,尤其是眼下草莓成熟季,不少农家开出了采摘营,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王女士便是其中之一。不过,她的采摘之旅并不愉快,因为称重计费时让她惊出一身冷汗——三小篮子草莓,农户收费近1800元,让她惊呼遇到了“采摘刺客”。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农户经营采摘也需要“明码标价”,如果市民遇到此类情况,可以取证并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已对此立案调查。

  从王女士提供的图片看,装草莓的篮子并不大,三小篮草莓要价近1800元,的确令人错愕。欢欢喜喜摘草莓,本想拍照修图发朋友圈,结果被“刺了一刀”,王女士的糟糕心情可想而知。

  农庄经营者的辩解貌似能自圆其说,实则经不起推敲。经营者称,之所以这么贵,是因为其草莓品种比较金贵,而且事先“都是讲好价格的”。但问题关键恰恰在于此,在这个草莓当令价格走低的时节,动辄一二百元每斤的采摘价格,经营者选择“口头告知”而非明码标价,恐怕难以洗脱“套路”消费者之嫌。

  相比明码标价,“口头告知”具有相当的模糊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而一旦到了称重计费环节,消费者再想反悔为时已晚,只能咬着牙付款。

  所谓“价格刺客”,就是利用不规范标价等手段,将一些高价商品伪装成普通商品,从而“套路”消费者买单,这实质上是一种变相价格欺诈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近年来,各类“价格刺客”现象轮番上演,屡屡刺痛消费者,但又屡禁不止,“采摘刺客”再添新证。

  眼下,采摘热再度升温,此类问题值得警惕。这也提醒相关经营者,在追求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同时,切勿忽视最基本的明码标价规定,以免有意无意地扮演了“价格刺客”的不光彩角色,刺伤消费者的热情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