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度机器人清洗玻璃幕墙 图/受访者提供 |
羊城晚报记者 孙晶 许张超 “原来没有足够的发展资金支持,都不敢轻易给客户体验我们的机器人清洗服务。现在可不同了,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引入了雄厚的资本,今年还有更多风投蜂拥而至跟我们谈合作。”坐在新搬入的办公室里,凌度智能公司(下称“凌度智能”)董事长张志忠笑着告诉记者:“现在的广州黄埔区京广协同创新中心五楼的办公区4000平方米,是之前办公区的六倍,目前生产区也一起转移了过来,有利于接下来更好地快速发展。预计未来三年凌度智能将实现接近七亿元的业绩。” 选择赛道 没想到亏损了六年 时间倒回八年前,凌度智能的另一位创始人黄俊生路过厦门火车站,看到一位“蜘蛛人”(高空清洗人员)不慎从高楼坠下,这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也埋下了要改变高空幕墙清洗行业现状的想法。 2016年,黄俊生找到当时在国企工作的朋友张志忠,两个人一拍即合创立了凌度智能,共同投入研发幕墙清洗机器人。“外墙清洗是一项高危的工作,安全事故频发,用机器人替代传统蜘蛛人是最优的解决方式,但技术要求门槛高,我们愿意全身心去投入去创新,用人工智能解决行业痛点。”张志忠告诉记者。 根据2004-2012年中国建筑施工事故的统计数据,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数量每年都排在第一位,占建筑施工事故总数的41%至53%。 但现实很残酷。“前六年我们一直投入研发,去解决机器人稳定爬上高空作业等问题,同时,进入市场也有一些壁垒,需要一点点打破,所以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张志忠坦言,其间一度资金链接近断裂。“当时没有资本愿意投我们,市场还没有打开,我每天都发愁睡不着,头发都愁白了。”张志忠回忆,那时候公司创始人都卖了房子,还找了很多亲戚朋友借钱,“可以说把能借的都借了一遍。” 持续创新 双轮驱动跑出大市场 最重要的是,凌度智能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也没有放弃研发。 “2017年,我们的第一代产品诞生,到2019年,我们的机器人升级到第三代,当时重点解决60多公斤的机器人趴在墙壁上又要走又要洗还能实现污水回收等需求。我们的产品在一次次实验后终于通过了市场验证,随后开始量产,这也是全球第一款量产的外墙清洗机器人,单机日均清洗量达1500-2000㎡,清洗效率是人工清洗的3倍。”张志忠回忆,其实当年也有不少公司跟凌度智能一样进入了这个赛道,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没坚持下来。 “2021年,我们搬迁到广州,因为这里更适宜找到一流的技术人才,也能充分对接产业链。”在刚刚建成的公司展览区,张志忠兴奋地告诉记者:“在不断参与展会、比赛,不断努力之后,我们打开了海外市场的业务。同年,了解了光伏行业的发展前景后,决定研发光伏清洗机器人。去年,我们跟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共同成立了研究院,到目前为止,凌度智能已经拥有近200个专利。”工作人员指着展示图进一步介绍:“目前,美的总部、东莞的汇金中心、南方电网以及敏捷广场的部分物业外墙清洗业务是我们做的。公司还加大了走出去的布局,科威特、巴林、沙特阿拉伯、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迪拜等国家和地区都进口了我们的产品。” 在困难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如何坚持创新?张志忠认为:“创新就是企业的生命。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企业都要打造一个开放创新的环境和文化,营造鼓励员工敢创新敢尝试、不怕失败的氛围。同时还要与外部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共同开展研究项目,吸收外部创新力量。” 布局蓝海 计划营收每年都翻倍 面对未来的发展,凌度智能现在更胸有成竹了。“从去年底开始,不但有黄埔区国企的投资机构来投资,粤港澳大湾区材料院入股我们,还有很多风投基金来跟我们谈。公司发展原本紧张的就是资金问题,我们以前都不敢给客户送体验服务,现在一下子不愁钱了。”张志忠如释重负地告诉记者,虽然现在高空清洗机器人市场还在缓慢逐步发展,但已是大势所趋。“举一个来自一线城市物业的数据佐证,高空清洗的人工已经从每天600元上涨到每天1200元,可是也没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干。” 如今,不仅是高空清洗机器人,凌度智能还进入了光伏清洗机器人领域。“光伏电站的建设如火如荼,但随后的光伏电站运维依然采用传统人工方式,我们的理念是用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的概念来切入清洁运维。将来,我们将会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寻找更多使用场景,开发机器人来解决更多行业痛点。”张志忠乐观地估算,“目前,清洁市场是万亿级的市场,用机器人替代传统人工是不可阻挡的趋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整个产业链也趋于成熟,我们认为,那些高危、高压、高强度的传统人工作业更迫切需要机器人去替代。” 在张志忠和黄俊生看来,当前企业发展面临最大的挑战是行业革新。“目前国内高空作业相应的执行规范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用机器人替代传统‘蜘蛛人’可以让高空作业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但让市场接受,仍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技术的突破和思维模式的变革。同时,光伏清洁机器人现在处于市场的考核期,相信不久的将来会迎来一股热潮。” 接下来,凌度智能怎么干?“今年我们将完成一个亿的销售目标,接下来三年计划每年都实现翻番的业绩目标,因此,我们还将继续加大产品的研发投入,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同时,产品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打造,生态系统的建设,销售渠道的搭建和完善,国际市场的拓展,专利布局以及服务体系的完善,都是接下来要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方向。”张志忠这样总结。